就這樣整整一個下午,坐在江南古鎮(zhèn)湖邊的長椅上,撐一柄花傘,給雨一個機會,也給心一個機會。 江南是水靈靈的江南,水靈靈的民舍,水靈靈的巷子,水靈靈的青石板路,水靈靈的古鎮(zhèn)碧湖。而江南的雨也是水靈靈的,就如同行走在青石板上的水鄉(xiāng)女子,輕移蓮步,裊裊婷婷,水靈得能擰出兩升水來。 江南的雨柔柔的,柔得像三月的微風輕輕撫摸;江南的雨彎彎的,彎得像水鄉(xiāng)妹子素臉上的兩道淺眉;江南的雨綿綿的,像被桃紅柳綠掩映在小巷深處那雙彈奏琵琶的玉手;江南的雨是多情的,不然,也不會牽拌住一雙雙離人匆匆的腳步。 如果說北方的雨似唐詩般豪放豁達,嘩啦啦一泄千里,而江南的雨則是一闋闋宋詞,婉約中帶著幾分含蓄。 聽雨,聽江南的雨。聽蛙鳴陣陣蕩在圓圓荷葉上的那份愜意,聽櫻花開時細若雨絲的那份顫音,聽孩童們在雨中相互追逐的歡快腳步聲,聽巷子深處不時傳來的一聲聲陌生又親切的吳儂軟語。 聽雨,聽江南雨從天空中輕輕飄落,就像被畫船蕩開的湖心,輕柔得只剩下薄薄的幾層漣漪。聽雨,靜靜地聽江南的雨。聽每一滴雨在詩詞中的平平仄仄,聽每一場雨在江南阡陌里的每一次歡歌。 不知是細雨唯美了江南,成就了江南特有的雅致,還是江南似若隱若現(xiàn)的一層薄紗,裏住了細雨玲瓏有致的俏姿?江南的雨美得讓人妙不可言,讓人妙不能言。 聽雨,聽到了水鄉(xiāng)家家戶戶掌燈時刻。聽雨,聽到了江南的漿聲燈語。聽雨,聽到我頭頂?shù)幕▊憔`開了花瓣兒。誰家妹子著一襲淺色碎花布衣,在畫船上半遮桃面唱一曲江南小調(diào)?又是誰家公子站立船頭,口中輕輕吟出黃甫松的詩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p> 聽雨,聽江南的雨。在這細雨如織的江南雨中,我分明聽到唐代杜荀鶴詩詞中的江南:“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是的。江南是水做的江南,也是雨做的江南。青磚黛瓦、雨巷、烏篷船、油紙傘、青石板路、細雨,這些江南特有的氣質(zhì)和名片,都是雨的杰作。江南人家,臨水而居,聽雨而息,好不愜意!的確,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真乃一幅水鄉(xiāng)畫卷。 聽雨,聽江南的雨。聽歷代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為這江南及江南的雨擊掌稱奇;聽雨,聽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得意地吟出:“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聽雨,還聽到宋代詩僧志南吟出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聽雨,聽江南的雨,從唐詩宋詞中一直下個不停。這雨呀,成就了江南,使得江南的文化,靈性中充滿了溫潤又儒雅的氣息。而江南啊,又用柔軟的胸懷包容著雨的任性和千百年來的綿綿不休。 聽雨,聽江南的雨,在心中長成一片片翠竹。而心,則是那雨中含笑帶淚的竹葉,任由江南的細雨親吻著、滋潤著、寵愛著,且心甘情愿地讓她沐浴一生! 作者簡介:筆名,一縷柔風,吉林省四平市人。喜歡在安靜的時光里寫一些安靜的文字。 在省級刊物《今天》雜志上發(fā)表的征文獲獎,在省級報刊《今日財富報》、市級報刊《四平日報》和《中華作家》《讀者文摘》《美文欣賞》《紅袖文摘》《東方散文》雜志等紙刊發(fā)表作品數(shù)篇(首)。 在《中國旅游文學網(wǎng)》舉辦的“春之約'全國征文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在《新銳散文》《詩之源》《絲路新散文》《文學縱橫》《當代文摘》《引領者文藝》《江南作家》《中國詩歌文學精品》《心雅文學》《為你讀詩》《現(xiàn)代原創(chuàng)文學》《絕對國粹散文》《彩虹文臺》等知名文學平臺上發(fā)表過詩歌、散文數(shù)篇(首),出版散文集《柔雪》。 作品散見于各大文學網(wǎng)站,并多次在各網(wǎng)站舉辦的征文大賽中獲得獎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