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鼻竇炎
鼻炎、鼻竇炎: 臨床診斷:本病以鼻流濁涕,量多為其特征,伴有頭痛、鼻塞、嗅覺減退、鼻內(nèi)肌膜紅赤或淡紅腫脹,眉間或顴部有壓痛等癥狀及體征,必要時(shí)可結(jié)合攝片輔助診斷。 治療: 1、鼻炎一聞靈:苦丁茶、牙皂、石菖蒲、細(xì)辛、白芷、川芎各100克,共為細(xì)末裝入小瓶內(nèi)備用。用法:用棉簽蘸藥粉塞入鼻內(nèi)10分鐘即可取出。每日5-10次,一般七日治愈。 2、外用:牙皂角、細(xì)辛、白芷、川芎、石菖蒲500g,共研細(xì)沫過100目篩。每布包成玉米粒大小塞入鼻腔,每日3次。高血壓、心臟病禁用。適用于化膿性、肥大性鼻炎、過敏性鼻炎。 3、內(nèi)服方:川芎、防風(fēng)、木通、辛夷、藁苯、升麻、蒼耳子、黃芩、羌活、薄荷、甘草各500g,共研細(xì)末,裝入空心膠囊內(nèi),每日3次,每次4-6粒,口服,高血壓、心臟病禁用。 4、發(fā)泡療法:斑蝥一只(去頭、足、翅),研細(xì)末,用紅霉素軟膏調(diào)勻,外貼印堂穴:(兩眉頭之間)12-24小時(shí)揭去,7天換一次,起泡后放水勿入眼內(nèi)。 貼法:先用膠布剪一小洞,放貼于印堂,然后把藥放入洞內(nèi),外貼一層膠布即可。 5、中藥“鼻炎愈”煎劑內(nèi)服治療慢性鼻竇炎: 治療方法:內(nèi)服“鼻炎愈”煎劑。 藥物組成:辛荑花(布包),白芝、連翹各50克,血腥草120克,桔梗100克,川芎、薄荷各25克,菊花30克,蒼耳子、防風(fēng)、甘草各40克。 用法:水煎3次,合并煎液濃縮成450ml,裝瓶備用,每日飯后。 6、蒼辛四君子湯治療慢性鼻竇炎: 組方:蒼耳子6克,辛荑花10克,黨參12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冬瓜仁15克,澤瀉9克,木通6克,車前子2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兒童劑量酌減,2周為1療程。 7、(黃明東獻(xiàn)方)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 處方:(1)蒼耳子50克、辛夷35克、麻黃25克、丹參25克、黃芪35克、烏梅15克、紅參10克、卜荷15克、角刺25克、密糖0.2克、餓不食草35克。 制法:加水1.0-2.0斤,濃縮為0.5斤,連續(xù)3次,再將濃縮液混合濃縮為1斤左右。(2)千年霜(百草霜)0.2斤,加水0.5斤濃縮過濾0.25斤,連續(xù)3次,混合后再濃縮為0.5斤。(3)將兩次濃縮液合成后,再濃縮,取混合液即用,加樟腦,冰片。 用法:每天一次,每次用棉簽占藥液放入鼻腔內(nèi),保留35分即可。 8、治療急性鼻炎 (1)處方:蔥白根適量 方法:將蔥白根用開水泡,當(dāng)茶飲之,每日數(shù)次,用于風(fēng)塞型急性鼻炎。 (2)處方:辛荑花30克 方法:將辛荑花研末,瓶貯密封,用時(shí)取藥適量吹鼻,每日3-5次,3日為一療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