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解密 |塞 :塞車vs堵塞vs邊塞,“塞”字的三種讀音有什么秘密? 大家好,歡迎來到漢字解密。我是黃雪晴。塞(sāi)這個字的讀音較多,如果不理解每種讀音所表達的意思,那就容易念錯。下面我們就先從字形入手,慢慢梳理一下塞這個字的不同讀音以及所對應(yīng)的含義吧。-甲骨文的塞上面是“宀”,這個部首其實就是一座房子,從房頂?shù)綁Ρ诘囊粋€側(cè)面的輪廓,說明塞這個字和房子有關(guān),房子里面是兩個工。后來金文里變?yōu)樗膫€工,也就是?(zhǎn),這個字是展開的展的初形。四個工下面是兩只手往上托捧,就是廾gǒng?!叭?,就是用手把某種東西鋪開展開,去填堵房屋里的空間,這就是填塞。甲骨文時期的“塞”還沒有下面的土,到了小篆時期,又增加了“土”,為什么增加土呢?土是一種比較松軟的堆積物,如果加了水,會變得更加的稀軟,糊狀的可以用來粘合一些東西。早期人們也往往用糊泥巴來填堵一些縫隙?!对姟め亠L(fēng)·七月》中就有“穹窒熏鼠,塞向墐戶”的句子,是說寒冬馬上就要到了,百姓們需要趕緊把屋里的老鼠洞堵起來,用煙把老鼠驅(qū)趕出去,還要把門窗的縫隙用泥巴糊起來,防止寒風(fēng)侵入。 正是因為塞有填堵的意思,所以我們把用來堵住某種器物口的東西也叫作“塞”,比如瓶塞、軟木塞。人們常常用的網(wǎng)絡(luò)用語“心塞”,也是說當(dāng)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心里會不舒服,就像心里被什么東西堵住了一樣,不暢快。 后來小篆里的四個工,連筆寫起來就變成了三橫或者四橫再加兩豎,楷書沿用了三橫兩豎的寫法,這個字形就定下來寫成了“塞”。 塞這個字不止一個讀音,還可以讀sè,比如說交通堵塞(sè)。在自然界中,有一些因為自然外力,比如地震、火山噴發(fā)等,導(dǎo)致山體滑坡。那些跌落的土石會攔截河床或河谷,把河水堵在那里囤積成湖泊。這種湖泊叫做“堰塞(sè)湖”。 其實無論是讀sāi,還是讀sè,都是堵塞、填塞的意思。只是在口語中,當(dāng)“塞”單獨用作動詞的時候,我們傾向于讀成sāi。比如,塞給你一百塊錢。 而當(dāng)“塞”用在一些常常用于書面語的雙音節(jié)詞或者成語中,我們往往都讀成sè。比如,堵塞,搪塞,茅塞頓開。 塞,還有一個讀音,sài。我們剛才講塞字的字形時提到過,早期人們在寒冬來臨之際,會用泥土糊窗的方法,阻擋北風(fēng)灌進屋里。而作為一個中原地區(qū)的國家來說,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像北風(fēng)一樣常常入侵,攪擾邊境。所以,在邊關(guān)要道上修上一堵土墻,用來阻擋外族入侵,這個土墻就叫作“塞”,土墻之外的地方叫作“塞外”。后來“塞”就專指國境線上,分隔內(nèi)外的軍事建筑,也稱作“要塞”。 由于邊塞往往是軍事重地,所以從漢魏六朝時期,就有了一些以邊疆軍旅生活和自然風(fēng)光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被稱作邊塞詩。唐朝時期,邊塞詩進入繁榮時期。唐詩中有很多千古流傳的名句都是來自于邊塞詩,像“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等等。 下期預(yù)告:明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一個“疆”字,跟疆字相似的還有韁繩的“韁”、凍僵的“僵”,三個字左邊的部首不同,右邊的部件一樣。那它們在含義上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呢?漢字解密,敬請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