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老師有一本書叫《巨嬰國》,說的是許多男人在婚姻中仍把自己當成一個嬰兒,讓妻子繼續(xù)延續(xù)母親的角色。 很多姐妹都對這句話感同身受:自己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不正這樣一種不幸——比如“白天各忙各的,晚上背對背玩手機,越來越?jīng)]得聊了”、再比如“除了孩子,哪還有共同語言?” 總結來說,就是四個關鍵詞: “當媽式擇偶”“ 保姆式妻子”“ 喪偶式育兒”“ 守寡式婚姻”。
“要不是為了孩子,早離婚了!” 直到今天,在許多男人的眼里,女人就應該留在家里做家務、帶孩子。 女人就應該保持家中的地板永遠是干凈的,衣服永遠是洗好的,下班回到家永遠都有現(xiàn)成的飯菜做好送上來。 他們回到家,把包一放,把鞋一脫,往沙發(fā)上一躺,當起了大爺,不是玩手機就是打游戲。什么東西找不到,需要什么的話只要大喊一聲老婆就可以。 他們不明白每天都要買菜洗衣服做飯到底有多枯燥,他們體會不到無數(shù)次夜里起床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有多辛苦。 洗衣,做飯,帶孩子全部成了女人的專職工作,婚姻給女人帶來了什么?腹部的那道剖腹產(chǎn)疤痕、眼角的皺紋、日復一日的勞累? 所以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后悔結婚。但已經(jīng)有了孩子,為了孩子,很多女人咬咬牙對自己說:“忍忍吧,日子不都這么過來的嗎?!?/span> 記得楊瀾說過: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的共同成長。 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堅強,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 那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刻骨銘心的恩情。 可是,婚姻里的這份義氣和恩情,并不是每對夫妻都幸運地擁有。 “說是攜手走過一生,結果婚后婚前還累!” 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一位姑娘,她叫宛月,剛認識她的時候,她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有靈性。 結婚之前,她半年出去旅游一次,朋友圈里有很多笑靨如花的照片。她閑暇的時候會寫寫文章、玩玩攝影,偶爾也會去去看個畫展,聽個歌劇。 婚后的她,仿佛變了一個人,眼角眉梢露出的都是疲累。每次看到她的神情都是“木木”的,生活軌跡單調到只剩下公司和家。 她跟我抱怨過:“為什么我的老公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跟婚前承諾的完全不一樣?” “明明說是共同組建小家庭,攜手走過一生,結果結婚后的日子卻比結婚前還累。無論什么事,都需要自己來做。丈夫都是家里油瓶倒了也不會扶一把的角色。” 可悲的是,大多數(shù)女人都被這種觀點給洗腦了,即使當對方在家庭里做一些微乎其微的付出,就感恩戴德,就差跪地磕頭了。 太多男人,認為家庭里的大部分事情都該女人來承擔。在婚姻里付出一丁點,就自以為是的覺得已經(jīng)做到了丈夫的本分。 “這種喪偶式婚姻,不要也罷!”
曾經(jīng)聽過一個男生這么說: 婚姻,給了男人太多的便利。既可以要求妻子遵循傳統(tǒng)觀念上的賢良淑德,也可以要求妻子像個現(xiàn)代女性一樣獨立。 婚前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婚后兩個人一起打拼事業(yè),分擔了壓力不說,自己經(jīng)濟上也更寬裕,生活上更有人照顧。簡直太爽了! “所以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結婚了!” 我聽了后有一股止不住的怒火,婚姻不是出于愛而結合。 這樣看來,“賢妻良母”也不再是一個褒義詞,只是男人為了綁住你為他做一個任勞任怨的主婦的枷鎖。 有人說,婚姻里99%的女人后悔結婚,婚姻改變了女人,卻不曾改變男人。當代女性被賦予越來越多職責,男性卻想方設法逃離家庭責任。 女子是嬌弱的,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親角色缺失、丈夫角色似有似無,比婚前無限降低的生活水準,讓女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那這個家庭最終一定會走向破裂。 即使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但夫妻之間早已貌合神離。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女人哪個不是將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一起經(jīng)營。 看到這篇文章的姐妹,如果您也認同本文觀點,請將這篇文章轉發(fā)給你們的丈夫,因為: 日子是夫妻雙方共同經(jīng)營的,缺一不可~ - END -
|
|
來自: 齊一攝現(xiàn)美 >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