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海南通常所說的四大美食一般通指在海南本地的特產(chǎn): 1、文昌雞 文昌雞是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是海南文昌地區(qū)最負盛名的漢族傳統(tǒng)名菜。文昌雞在海南不論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場。 正宗的文昌雞飼養(yǎng)方法主要有兩個階段:坡雞,也就是放養(yǎng),主要以椰子跟榕籽為飼料了;籠養(yǎng)育肥階段呢,主要是以煮熟的大米、豆糠、地瓜、米糠等等混合以后拿來喂養(yǎng)??! 每天早晨,都要準備好這些主要的食材就是把刨成絲狀的地瓜及粹米、米糠、花生餅、椰子餅等放進鍋里開煮,煮開好過后不久,就加入地瓜菜葉攪拌在一起。為了使雞肉更加香美,在宰殺前30天的育肥期內(nèi),用花生餅、椰子餅、椰絲、蕃茨、大米飯混淆著喂。經(jīng)過這樣的特別喂養(yǎng)的文昌雞,便具有皮脆薄、骨軟細,肉質(zhì)嫩滑,鮮肥而不膩等特點。 其做法既叫白斬,又叫白切,做好的菜品,肉質(zhì)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濃,肥而不膩 。蘸料也是和雞肉搭配好的,用雞湯、香菜、姜蒜蓉、糖、桔子汁、燈籠椒特調(diào)的而成。與其相伴的文昌雞飯,更是享譽東南亞的美食,熱氣騰騰的米飯裹著雞肉的油脂,每一口都能品嘗出雞肉自然的清甜氣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就會被叫做海南雞飯,很多華人在東南亞旅行,海南雞飯也是必吃的一道菜。 2、和樂蟹 再來說下和樂蟹,產(chǎn)于萬寧市一帶海中的和樂蟹。和樂蟹其實是青蟹的一種,海南盛產(chǎn)各種海鮮,為什么和樂蟹會如此出名。主要是膏滿肉肥,為其它青蟹罕見,特別是其脂膏,金黃油亮,猶如咸鴨蛋黃,香味撲鼻?!昂蜆沸贰钡呐胝{(diào)手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可,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梢栽缙鸬讲遏~的碼頭,或者是海鮮市場去購買,新鮮,個兒頭大,是饕客們的首選。 3、東山羊 東山羊,該羊主產(chǎn)于海南萬寧的東山嶺,所以被稱為東山羊。在萬寧無論娶嫁壽誕,還是過年過節(jié)均是“無羊不成宴”。東山羊以肉用為主,其肉質(zhì)優(yōu)良,脂肪分布均勻,皮嫩肉厚、味美、無膻味。民國時代,南京政府也將其列入“總統(tǒng)府”膳單,而今更是名揚四海。用東山羊烹制的佳肴,有紅燜東山羊、清湯東山羊等,各具特色,皆是難得的美味。紅燜東山羊色澤金黃,裝盤整齊,肉質(zhì)酥爛,潤滑適口,氣味芳香,十分鮮美。 4、加積鴨 加積鴨盛產(chǎn)于海南瓊海市加積鎮(zhèn)。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zhèn)養(yǎng)殖繁衍。此菜皮白肉厚,香氣誘人,佐料助味,清爽脆滑,耐人尋味。加積鴨的烹制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加積鴨有白切、板鴨、烤鴨三食法;但以白切最能體現(xiàn)原汁原味,因之最為有名,其脯大、皮薄、骨軟、肉嫩、脂肪少,食之肥而不膩,味道噴香。而且佐料特別講究:用滾鴨湯沖入蒜茸、姜茸,擠入酸桔汁,加精鹽、白糖,辣椒醬調(diào)成。 當然除了以上的美食之外,海南還有不少的特色美食 1、海南粉 海南最受歡迎的街頭小吃。海南粉其白如雪,其細如絲,與馳名的桂林米粉、云南過橋米線相比,其纖細的程度是上述米粉所不能比擬的。其食法,北方人叫“涼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蔥花、肉絲、香油、酸菜、香菜、竹筍等。正因為海南粉的細,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經(jīng)拌均后其味醇香撲鼻,余味無窮。吃后再加上一勺用海螺煮的海螺清湯或者用香蔥煮的清蔥湯,鮮香無比。也可將湯倒進裝海南粉的碗里,更加鮮美。 2、抱羅粉 抱羅粉也是一種米粉,其粉身比“海南粉”略粗,瓊北各地稱之為“粗粉湯”。但因為文昌縣抱羅鎮(zhèn)所產(chǎn)的最出名,抱羅粉的名字就叫開了。抱羅粉好吃在于湯靚。粉店里往往放著一個大鍋,鍋中熬煮著豬骨或牛骨。湯滾時,不斷地把浮沫除凈,熬至骨味完全滲出,再調(diào)入適量食鹽、味精增鮮即成。抱羅粉湯熱味鮮,佐料奇香耐咀嚼,不膻不膩,鮮香略帶酸辣,誘人食欲。 3、椰子飯 在海南的民間食品中,椰子飯是一種極為獨特的食品,是由海南優(yōu)質(zhì)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是海南傳統(tǒng)農(nóng)家小吃。早在《本草綱目》及食補的民間偏方中都有記載,其具有補腎壯陽、溫中理氣等功效。古傳的椰子飯,是放在燒石灰的窯中燜制而成,制作流程繁瑣。 現(xiàn)在去海南旅游的游客,一般去??谑械尿T樓小吃街和去三亞的美食城都可以吃到這道美食。 4、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是一道傳統(tǒng)的漢族小吃,屬于端午節(jié)食俗。與大陸的粽子比較類似,它由柊葉包成方錐形,重約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黃、黑豬肉和蝦米等,熱粽剝開,先有柊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令食者胃口大開。海南粽子又以定安黑豬肉粽、儋州洛基粽子、澄邁瑞溪粽子最為馳名。此外,海南粽子還有將草木灰泡水后取上層清液浸泡糯米后,制作的堿水粽。 5、陵水酸粉 正宗的陵水酸粉源自陵水縣安馬村一位胡姓男子之手,到了第二代轉(zhuǎn)到了王氏門下,在海南粉的配料中添加了沙蟲干、魚餅、小咸魚、魷魚絲等海產(chǎn)品,而且用來拌粉的調(diào)料醬湯也添加了食醋,配上陵水地區(qū)特產(chǎn)的黃燈籠椒,變得酸辣甜香,與海南粉風味相去甚遠,慢慢地“陵水酸粉”之名就被傳開了。 6、雞屎藤粿仔 海南雞屎藤粑仔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滋補品,也有稱為雞屎藤仔,以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制而成。雖然名字不怎么好聽,但雞屎藤具有滋陰壯陽、補氣補血之功效,并且氣味香醇,所以雞屎藤仔湯一直是人們喜歡的食物, 7、椰青清補涼 海南的清補涼,原料少則十幾種,多則二十幾種,常見的就有花生、紅豆、綠豆、通心粉、新鮮椰肉、紅棗、西瓜粒、菠蘿粒、鵪鶉蛋、葡萄干、涼粉塊、珍珠、薏米、芋頭等,其中綠豆解暑、西米營養(yǎng)豐富、西瓜美白、新鮮椰肉和菠蘿是海南特色水果、葡萄干是北方特色食品,通心粉是西式食品,原料千變?nèi)f化,甜的、酸的、南方的、北方的、甚至國外的,有如魔術般完美組合。 8、儋州米爛 米爛即是米線了,儋人通稱米爛,其實和海南粉是一樣的,只不過做法不同配料不同而已,就象云南的過橋米線,陵水的酸粉,雖然都用了米線卻因配料的不同,名稱都不一樣了。 米爛又叫“ 米爛仔”,其制作方法復雜而細致,將大米浸入水中一至二日,取出磨成稀泥狀,用干凈的紗布包裹,搓成米爛團,入鐵鍋煮熟,取出放在石臼里椿爛,加入適量的“ 熟漿” ,并搓爛均勻,在金屬制成的“ 米爛機”里輕搖,讓軟軟的米糊成絲狀漏入盛滿沸騰水的鐵鍋中,約五分鐘撈出,就是細絲狀的米爛,然后,撈上來放在冷水里,再撈上來,一層一層疊放在竹藍里,吃時配上牛肉絲、干蝦米、豬肉絲、炒花生米、炸蒜頭油等混撈一起,味道特別香美可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