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歡喝茶的人,和打游戲一樣,要走一條從小白進階到高手甚至大神的道路。 過來人總會告訴你,要多喝多交流,靠熟練度和他人的點悟來獲得自我的提升,這樣對一款茶以及喝茶里面的種種細(xì)節(jié)才會了解得充分,才會對茶越來越精通。 只是品茶這事很微妙的一點在于,無論多厲害的人教你帶你,茶還是得靠自己的舌頭喝,如果自身沒有這個悟性,你是很難喝懂喝透這個茶的,也就是和它無緣。 這很像修禪,一切全靠自身的慧根,就像那個著名的“吃茶去”的典故。 師問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間否?”云:“不曾到?!睅熢疲骸俺圆枞??!庇謫柲且蝗耍骸霸酱碎g否?”云:“曾到?!睅熢疲骸俺圆枞??!痹褐鲉枺骸昂蜕校〔辉?,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為什么教伊吃茶去?”師云:“院主?!痹褐鲬?yīng)諾。師云:“吃茶去!” 喝茶多年,筆者才悟透趙州和尚連說三次吃茶去的寓意; 那意思是你別向我問佛,你是修自己的佛,我讓你吃茶去,是因為喝茶能讓你心靜,獨自面對自己,這樣你就不用再向我問你該怎么修你的佛了,我懶得理你,你舍己求人根本就是錯誤。 后世解讀為禪茶一味,那時候禪宗還沒建立起來好,趙州怎么會起這種意呢。其意本質(zhì)還是修佛和喝茶一樣,都需獨自完成,別想借他物。 在日本也有趙州和尚這樣的人物,那就是茶圣千利休。 且看他最有名的那句論喝茶的名言: 先把水燒開, 再加進茶葉, 然后用適當(dāng)?shù)姆绞胶炔瑁?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這句話,讓很多把茶當(dāng)成文化崇敬的人大失所望,這么簡單的話怎么算茶道名言呢?那豈不是太俗氣了,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啊。 但恰恰相反,這就是千利休的最牛之處。 他認(rèn)為喝茶是種自我修習(xí)的良方,喝茶和他人無關(guān),喝茶是給自己的耳鼻口舌帶來各種感受的自我活動。茶只能自己品味,別人的舌頭不是你的,你的舌頭也不是別人的;自我修行之事,你幫不了別人,別人也幫不了你。 無論是趙州和尚,還是千利休,其實都是在啟迪世人,喝茶是自我的事情,本質(zhì)是孤獨的。 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luò)社群時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各種茶友會,茶群,茶道活動層出不斷。但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就是當(dāng)初的聚餐、品茶、微信群聊天,再熱鬧再歡樂,慢慢地茶友們總會漸走漸遠(yuǎn),曾經(jīng)付出很多時間感情的相聚相伴,最后在歲月中零落稀疏,所剩二三。 品過很多種茶,最后經(jīng)常喝的就那么幾種;認(rèn)識了那么多茶友,經(jīng)常見面交流的也就那么幾個。 有些事,有些人,終究等不到你設(shè)想的完美結(jié)局,沒人會長久陪伴你喝茶。到歲月深處,你會發(fā)現(xiàn),你更多的時候是孑然一身在喝茶。 但請不要傷感,因為茶會帶給人很多的包容和寬厚。 喝茶久了的人,溫軟的茶水也就像其內(nèi)心,足以接納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一切的親近以及疏遠(yuǎn)。 勇敢得直面孤單,而每一刻的獨自飲茶,都會有不同的體悟。正如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日子,也沒有兩次完全相同的飲茶感受,心境不同,物器不同,則飲茶之感迥異。但每一次靜心飲茶,都是和內(nèi)心相遇的修行,而直面自我,止語默想,總會聽到內(nèi)心的回響。
就像日本茶道說的那樣,”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dāng)珍惜”,雖詫寂,但也飽滿。 當(dāng)獨自飲茶飲到內(nèi)心的回響不斷、自成和諧的韻律時,禪道就自然來臨,喝茶人表面無變化,但內(nèi)心已升華到更高的境界了。
2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人生一世,逆旅天地。 雖有很多同行者,但同樣微妙在,我們不只是有行動的肉身,還有感受的內(nèi)心。 而每一顆心靈,本質(zhì)是孤獨的。 所以,給的再多,不如懂我。 所以,遇見愛容易,遇見理解是如此之難。 每一個人,每一種人生,無論多么成功,多么風(fēng)光,總有那么多平凡又孤單的時刻,讓人感到好像如沙漠一般的空洞,如暗夜一般的無助。 更何況還有成長背景和價值觀的不同,遇見能慰藉己心的同伴是如此難得。 很多的聰明人試圖積極破局,試圖打破讓人窒息的孤獨無解的日常繭殼,他們?nèi)ド缃弧⑷コ鲇?,去認(rèn)識更多有趣的人。但回歸到庸俗瑣碎的日常,回歸到夜深人靜獨自面對自我時,他們還是難以忍受孤單無知心人的現(xiàn)狀,于是牢騷,于是失落。 這是沒有認(rèn)識到人生的本質(zhì)。 人生本質(zhì)是孤獨,是一個自我陪伴,走過一世的過程。 誰理解了孤獨,誰就理解了人生。 無論父母怎么疼愛,無論愛人怎么溫存,無論朋友怎么相伴,人生無法代替。 我們需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靠自己的智慧去選擇,靠自己的勇氣去直面,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做這件事。 魯迅說的好,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同理,真的勇士,也要敢于直面獨自前行的事實。 所以智慧如蘇東坡在《墨君堂記》中說: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群居不倚,獨立不懼。 是的,群居不倚,獨立不懼。 享受獨自飲茶,不懼獨立前行,這樣的人生,才算智慧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