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小伙伴們回到家中,免不了會跟親朋好友聚會聊天,要說這親戚朋友吧,有困難時互幫互助,本該情深義重,知恩圖報??墒且桓桢X扯上關系,這事兒就沒那么簡單了,融360說房君(fangdai123)采訪了兩位朋友,關于借錢有一肚子話要說呢。 ![]() 丹姐參加工作十多年了,她跟弟弟都已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弟弟家是兒子,丹姐家是女兒,從這一點來看,就為將來的借錢行動埋下了伏筆。 經(jīng)典三國單機王移植到手機了 廣告 ![]() 丹姐的家鄉(xiāng)比較重男輕女,她剛生下來那會差點被爺爺給溺死,小時候被爺爺嫌棄,好在父母和奶奶護著自己,才能長這么大。也許是自己性格比較倔強,逆反心理強惹了不少麻煩,雖然沒讓爺爺傷著自己,在爹媽看來自己是個丫頭片子的事實已經(jīng)無法改變,給弟弟的關愛要比自己多得多。丹姐從參加工作,一直到出嫁前,每個月工資都要交給老媽保管,弟弟的學費、結婚的錢,就這樣攢出來了。大概是因為年輕氣盛,又或者是沒真正體會到人情冷暖,那時她還沒有覺得有何不妥。 去年弟弟的孩子3歲,為了能上一個好一點的小學,打算買套房子,看了一圈房子后,心里沒底了,一百多萬的首付,自己只能拿出幾十萬,于是他想到了借錢湊首付。首先找到的就是丹姐了,這讓她看清了老弟靠不住的一面,尤其是在提借錢的時候。 丹姐問:想借多少。 弟弟說:你有多少。 丹姐:… 丹姐家的條件不比弟弟好多少,而且來北京多年一直租房住,以后為了女兒上學,也在考慮買房子的事情,弟弟這一張口的意思就是你有多少就借多少啊,丹姐說自己也有孩子,也要買房,借不了太多,但接下來的回答讓她頗為上火。 他說:我家是男孩,以后要娶媳婦,你家是女孩,早晚要嫁人,你們沒必要買。 丹姐:… 就連丹姐的父母也說:你借給他,我們幫他一起還… 丹姐苦笑道:兩個沒有工作的農(nóng)村老人,上哪整錢還我,再說了你們的錢不也是我給的嗎… 最后丹姐借給了他8萬,可弟妹那邊嫌借的少有些不高興,對此丹姐也只能視而不見了。這么多年來,父母通過自己給弟弟籌錢已經(jīng)不止一次了,丹姐算是明白了就算是親姐們、親兄弟,借錢也要有個分寸,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能幫是要幫忙的,但是自己的生活訴求都無法滿足呢,卻要無止境的遷就所謂的“骨肉親情”,時間久了恐怕就成了一種病態(tài)的關系了。 小志遇到的借錢親戚也是典型中的經(jīng)典。小志家算是普通工薪階層收入水平,而大舅、二舅都住在鄉(xiāng)下,家里條件不如小志家。以前他們還住在土坯房里,后來才蓋了幾間瓦房。兩個舅舅家的表哥都是中專畢業(yè)后就開始工作了,在小志印象里,家里沒少借給他們家錢。從借錢蓋房子到表哥上學,再到找關系幫助表哥的孩子上學,舅舅家靠小志家?guī)椭坪跻呀?jīng)成為一種習慣,其實借錢倒不要緊,要緊的是借完錢就不提還錢的事情了,前前后后借給他們的錢已經(jīng)不下十幾萬,唯一還的一次錢是舅舅給小志發(fā)了300元的紅包,還是因為讓小志幫忙代購東西的錢,本來就是小志的。 借錢的傳統(tǒng)是會傳承的,用來形容表哥家再合適不過了。兩位舅舅家的表哥比小志大10歲,參加工作好多年,收入不見漲,可這借錢的傳統(tǒng)倒是保持的很好,每次借錢都是一副十萬火急的口氣,問借錢做什么也不說,還說過兩天就還,所謂的過兩天,不管他們要就不會主動給,即使要錢有時候也會再拖幾天才能還錢。 曾經(jīng)兩位表哥同時跟小志家借錢,那年春節(jié)他們上門拜年,幫著小志老爸洗菜、端菜,給小志煩壞了,這就是所謂的無事獻殷勤,事出有因必有詐。之后的3年,有一位表哥在小志要買房的時候還了錢,而另一個再沒有見過其本尊,更好笑的是,每次去他家感覺都在躲著小志他們,似乎避而不見就是不想還錢的最好回答。 以前聽黃世仁和楊白勞的故事,大家對窮苦的楊白勞表示同情,對債主黃世仁深惡痛疾,可是到了現(xiàn)在借錢的反倒成了大爺,債主要錢成了孫子,你不借錢就說你薄情寡義,借錢要賬要利息是不近人情。。。 這…話不能這么說吧,把別人給予的幫助當做理所應當,從被幫助到不斷的主動索取,就因為覺得:你們家比我們家有錢,你們家現(xiàn)在不需要那么多錢,借我們點錢是應該的。 有人說,錢不能白借,可以要利息啊,可是實際執(zhí)行的時候開口要利息,對方又要打出親情牌,而債主也會因為怕得罪親戚,抹不開面子,利息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沒有什么應該不應該的,親戚互相幫扶是出于情分,而把這種情分當做不斷索取的籌碼,就有點卑劣了吧? 所以啊,親戚借錢買房要看人品,碰到那種借錢無止境,不還錢還不懂得感恩的親戚,要果斷拒絕,否則以后拖垮的是債主自己。 最后附上網(wǎng)友的觀點,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借錢的奇葩親戚? |
|
來自: 恰恰365 > 《2.0管理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