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新詞現(xiàn)在成了一種流行,誰先造出來,誰就有擁有權(quán)。
《刻意練習(xí)》火了,別著急,我造個刻意學(xué)習(xí)。輸出倒閉輸入流行開了,有人站出來,我是中國第一個提出來的。
就連如何讀書,都能被包裝的五花八門。
大蒜閱讀法、十維閱讀法、香蕉閱讀法......
《孫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p>
跟大師學(xué)習(xí),也僅能得其中,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垃圾?
今天說的這個人,了不得。
如果用著作等身形容一個人牛逼,那他的著作遠超過他的身高。
他說自己最大的本事是會讀書,敢號稱 500 年來白話文寫作第一名。
他就是,李敖。
紅夾克,白襯衫,關(guān)于讀書和故事,李敖有話說。
好中文
2017 年 2 月,李敖 83 歲,遭遇了人生的大坎兒。腦部罹患腫瘤,醫(yī)生說他最多還能活 3 年。
5 月感染急性肺炎,好在 6 月病情好轉(zhuǎn),和優(yōu)酷合作一檔訪談節(jié)目《再見李敖》。
和過去的朋友、仇人做場告別,讓彼此不留遺憾。
但是,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感覺挺遺憾。
病后初愈,記者和他在書房聊天,他說剩下時間把《李敖大全集》編完,還想做一件事,把歷代的好中文編一下,但是這個工作量太大,身體不允許,只好放棄。
講到好中文,李敖說了一個故事。
大學(xué)時談戀愛,喜歡一個女生,她媽媽反對我,原因是因為我窮。
但老太太說話很講究。
你李敖將來做了總統(tǒng),經(jīng)過我家門口,我也不理你,你也不要來。
作為乞丐要飯,經(jīng)過我家門口,**請你快走幾步。 **
李敖說,她沒有講你趕快走,而是請你快走幾步。
好中文。
那時候人多厲害,出口成章。
現(xiàn)在好中文越來越少,原因是大家不讀書,或者說不會讀書。
喬布斯說,優(yōu)秀者模仿,偉大者剽竊。
所以,我們要占李大師的便宜,把他的讀書方法偷過來,給自己用。
五馬分尸,大卸八塊
李敖最厲害的地方是,看書非常多,而且能夠融會貫通。
他要證明自己的讀書方法好,不會一上來就告訴你,而是四處舉證,娓娓道來。
學(xué)不至于樂,不可謂之學(xué)。
讀書不能讓你感到快樂,就不叫學(xué)習(xí)。讀書首先要讓自己愉悅,這是第一位的。
然后怎么樣呢?
讀經(jīng)而已,則不足以知經(jīng)。
單獨看一本書,是不了解這本書的。只有看了一堆書,才能了解這本書。
李敖舉了《論語》中的一句話:廄焚,子曰,傷人乎不問馬。
馬廄著火了,孔子問人傷著了嗎,卻不問馬有沒有事。如果只讀《論語》,是不明白這句話的。
只問人不問馬,不符合孔子仁民愛物的形象。然后李敖查證,這個“不”字是“后”的意思。
先問人有沒有受傷,再問馬怎么樣。道理就通了。
接著,李敖講蘇東坡如何讀書。
有人問蘇東坡:“公之博洽可以學(xué)乎?”
曰:“可。吾讀漢書,蓋數(shù)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貨財之類,每一過博求一事,不待數(shù)過而事事精核矣?!?/p>
你那么有學(xué)問,可以學(xué)習(xí)嗎?
蘇東坡說可以。
我讀漢書好幾遍,才把漢書讀完。比如治道、人物、管制、兵法、貨財這樣的類別,每讀一遍只研究其中一項,這樣讀幾遍下來,這本書講什么我都了然于胸。
現(xiàn)在人們講的功利閱讀,主題閱讀,蘇東坡才是鼻祖。
這個方法是好,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黃庭堅說:以我觀書,則處處得益;以書觀我,則釋卷而茫然。
我主動,有目的看書,哪里是我需要的,記下來,處處得益。
如果我不主動,不知道看書是解決什么問題,那就是書看我,讀完后就迷茫了,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
到這里,我?guī)湍闶崂硐鹿湃说淖x書方法。
把讀書當(dāng)成一件樂事,看書時要有目的,知道幫你解決什么問題。
然后進行主題分類閱讀。
李敖覺得這個還不夠好。
為什么呢?
雖然主動閱讀可以處處得益,但是受益只是一時,不歸納整理,時間久了,你就忘記了,還是茫然。
那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五馬分尸,大卸八塊。
李敖說,不要讓“益”溜走,要逮住它。
書就看一遍,有用的東西裁剪下來,收集、分類、歸納、整理。
遇到好書,買兩本,正反面都裁剪下來。下次需要直接找標(biāo)簽,調(diào)用。
這才叫讀書,把精華的東西都吸收了。
將心注入,一張卡片
當(dāng)一頁頁內(nèi)容被裁剪下來后,如何進行創(chuàng)作呢?
用 ORID 做成一張張卡片。
ORID 是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
O: Objective(客觀)
R: Reflective(反映)
I: Interpretive(詮釋)
D: Decisional(決定)
用一句話概括:見感思行。
O:你看到的客觀事實,就是書里你裁剪的內(nèi)容。
R:你的情緒感受。覺得這塊內(nèi)容寫得好,讓你感到快樂、悲傷、或者是一種難以名狀的享受。把這種情緒描述出來。
I:思考,知識之間的有什么聯(lián)系,寫出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D:接下來就是行動了。這塊知識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這樣內(nèi)容就變成一張有印象、有情緒、有生命的卡片。
這是我裁剪的一張卡片,BBC 對納博科夫的采訪。
卡片背后的科學(xué)原理有三點:
大腦像一塊硬盤,記憶的內(nèi)容存儲進去會相互競爭。人的記憶有兩種基本機制:存儲和提取。
存儲越容易,提取就困難。存儲越困難,提取就容易。
所以,邊聽邊記筆記,看似存儲容易,但是忘的也快。好方法是聽課時專心聽,晚上或者第二天再記筆記,這樣會更牢靠。
當(dāng)你把內(nèi)容集中在一張卡片和一個 word 文檔時,前者是更少內(nèi)容,創(chuàng)意密度更大;后者會將內(nèi)容稀釋到一個 word 文檔,創(chuàng)意密度低。
像是一張張卡片的拼圖,只需打亂順序,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產(chǎn)生新的內(nèi)容。
而普通人寫作,還是一個詞匯、一個句子地修改,想象能力是破碎的,創(chuàng)意密度小。
這些認知原理,本質(zhì)就是組塊。
為了方便記憶,把一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加以分類,或者加工成一個小的整體,就是組塊。
卡片就是一個有意義的組塊。
理解了組塊,寫作就變得清晰、簡單。
按照李敖的讀書方法,把有用的內(nèi)容裁剪下來,用 ORID 制作成一張張卡片,對卡片進行標(biāo)簽分類。
每一門學(xué)科都是一堆卡片。
底氣就來自這一堆卡片,一天 3 張,一年就 1095 張,這個知識密度,排列組合下來是天文數(shù)字。
生活也變得簡單可測,別人對我沒什么影響了,我只關(guān)心自己每天有沒有完成三張卡片。
完成,安然入睡;沒完成,挑燈夜戰(zhàn)。
調(diào)用知識,極速成長
從李敖高效讀書,到納博科夫卡片創(chuàng)作,大師的一整套輸入、輸出方法,被我們偷過來了。
學(xué)習(xí)就變得很簡單,模仿這些榜樣,進行大量練習(xí)。
什么都好,就有一樣不好。
調(diào)用知識很麻煩。
信息時代必備技能就是:調(diào)用知識。
怎么辦?
用 marginnote 解決。
marginnote 是電子化的李敖裁書法+納博科夫卡片創(chuàng)作法。
這款工具最強大的地方有三點:
向蘇軾一樣讀漢書,檢索人物、兵法,跟人物和兵法有關(guān)的內(nèi)容都會檢索出來,可以有目的進行閱讀,做到我讀書,而不是書讀我。
線下聚會時,就可以共享卡片,倍增彼此的時間和知識。
這時代真好,技術(shù)進步,讓我們低成本就能實踐李敖大師的讀書方法,而且調(diào)用知識比李敖更方便。
李敖經(jīng)常用陸游的一句詩調(diào)侃罵他的人。
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我狂。
意思是,我喝醉了胡言亂語,你不要笑話我,我死后,你們會想我想的發(fā)瘋。
有趣可愛的老頭。
素材來源:李敖有話說;心智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