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國,有關壓歲錢的來歷,有這么一種傳說,說是在北宋神宗年間,有一年春節(jié)夜晚,有個副宰相,名叫“王韶”,他有個小兒子,名叫“南陔”,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游玩時,不料遭到歹徒的綁架,歹徒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歹徒綁架南陔逃跑時,正巧遇到朝廷的車子經(jīng)過,南陔于是大聲呼救,歹徒于是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后來,皇帝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賜予南陔一些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壓歲錢是漢族人過年時的習俗,寓意是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每年在春節(jié)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們,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以上是中國有關“壓歲錢”的說法。那么在日本,壓歲錢到底有什么來頭呢? 日本人說,壓歲錢是神的賜物,叫“年玉”。 根據(jù)日本民俗史料記載,日本壓歲錢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神話時代。自古以來,在日本,每到新年的時候,家里人會一起做年糕,放在神壇上,獻給“年神”、就是“新年之神”,以祈禱無病無災地度過新的一年。這些沾了神氣的年糕,之后會分給大家品嘗。在過去食品貧乏的年代,新年能夠得到一塊年糕,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歡天喜地的事情。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年糕就變?yōu)椤靶履甑亩Y物”。進入昭和時代,這些新年禮物就演變成了孩子們的壓歲錢。 日本的壓歲錢不叫“壓歲錢”,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年玉”,念成“おとしだま”。為啥叫“年玉”?因為在中國古漢語中,有“琦年玉歲”的說法,是指如花似玉的年華,即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屬于“芳華”。所以,“年玉”的意思,就是祝福孩子們健康成長,度過如花似玉年華。 我們中國人給孩子們壓歲錢,基本上是根據(jù)關系的親疏來確定金額的,如果是自己的孫子孫女,那自然要給多些。如果是一般親戚的孩子,就給少些。 但是,日本人在給孩子壓歲錢時,親疏關系考慮的比較少,相反的,孩子的年齡成為分發(fā)壓歲錢的一個關鍵性考量。孩子歲數(shù)越大,給的錢就越多。日本人說,這符合小孩子越大用錢越多的自然規(guī)律。 在日本發(fā)壓歲錢,有一件事是必須注意,就是你到上司家、到身份高的人家去拜年的時候,不能給對方孩子壓歲錢。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壓歲錢本是神的賜物,演變到后來則成了長輩的賜物。如果到上司家給小孩壓歲錢,實際上是把自己當成了神、當成了長輩和恩賜者,上司家則成了被恩賜的世俗對象。這對上司無疑是極大的侮辱與嘲弄。所以,日本的這一觀念與中國有所不同。 但是,日本有不少長者,會給鄰居的小孩發(fā)壓歲錢,一方面是感覺到孩子的可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進鄰居之間的友情。 不是紅包,是白包,象征純潔。 在日本分發(fā)壓歲錢,是有講究的: 首先,必須要將壓歲錢裝在紅包里。在色彩審美方面,日本人喜愛質樸自然的素色,日本人覺得:“神道認為凡是帶色彩的都是不潔凈的,只有白色是一種神儀的象征”,所以用于裝壓歲錢的紅包實際是白包。雖然是“白包”,但是款式是多種多樣,圖案題材也十分廣泛,春節(jié)多用梅花、櫻花、招財貓等素材。另外也有較多的花草、動漫形象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風物如鯉魚旗、人偶、風箏、月兔、寶船等圖案。 第二,在紅包的正面事先要寫上贈送的孩子的名字,背面注上自己的姓名。因為當小朋友們同時從很多親戚或者大人那里得到壓歲錢的時候,就會搞不清楚“這個到底是誰給的呢”,會沒法向父母交代。 第三,放入紅包袋里的錢帶有對孩子的祝福,因此,必須用新錢幣。長輩們在過年前要早早地去銀行換新鈔票。一些銀行也會在年末的自動取款機里,放上全部的新鈔票,供人們發(fā)壓歲錢使用。 那么,日本人給孩子壓歲錢,是按照什么標準給的呢? 在日本社會,其實存在著一個壓歲錢的量化標準。這個標準大體有兩個計算公式,第一種量化標準計算公式是:孩子年令÷2×1000日元=壓歲錢。 譬如: 4歲孩子÷2×1000日元=壓歲錢2000日元,約120元人民幣。 5歲孩子÷2×1000日元=壓歲錢2500日元,約150元人民幣。 第二種量化標準計算公式是:孩子年令×500日元=壓歲錢。 譬如: 6歲孩子×500日元=壓歲錢3000日元,約合180元人民幣。 7歲孩子×500日元=壓歲錢3500日元,約合215元人民幣。 8歲孩子×500日元=壓歲錢4000日元,約合240元人民幣。 日本的壓歲錢,一般是從幼兒園開始,也就是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一回事開始給,給到孩子讀大學。與我們中國不同的是,對于幼兒園之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不給壓歲錢的,日本人認為孩子太小還不會用錢,沒有必要給。 人均約收1500元人民幣 日本住友信托銀行曾經(jīng)以3千余名顧客為對象進行過一次有關壓歲錢問題的調查。 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沒有給壓歲錢的打算?”,72%的人回答“有”。 第二個問題:“打算給幾個人發(fā)壓歲錢?”,回答最多的是“3個人”,達到28%。其次是21%的人回答是給 “6個人”。 第三個問題:“你準備發(fā)多少壓歲錢?” 回答“1萬日元以上”(約600元人民幣以上)的占24% 回答“2000~3000日元”(約120~180元人民幣)的占 16% 回答“4000~5000日元”(約240~300元人民幣)的15% 回答 “1000~2000日元”(約60~120元人民幣)的占 11% 這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給1萬日元,也就是600元人民幣的壓歲錢是最高標準,不能再給更多錢,而且1萬日元只能給高中生和大學生。初中生的話,給5000日元(約300元人民幣),小學生的壓歲錢,普遍的標準是2000-3000日元。也就是1、200元人民幣。幼兒園小朋友普遍是給1000日元(大約60元人民幣)。 一般來說,日本人的平均工資高出中國人平均工資的7、8倍,所以從這一個工資比例來看,日本人發(fā)壓歲錢,總體上還是比較摳的。 那么,新年期間,爺爺奶奶有錢,趁機給孫子多一點壓歲錢行不行?如果給多的話,那就要繳納“贈與稅”?!百浥c稅”的納稅的條件是超過110萬日元(約6萬6000元人民幣)。而且嚴格說來,這110萬日元也可以算一年之內從長輩手里拿到的錢財?shù)目傤~。譬如,壓歲錢拿了50萬日元,生日時收到50萬日元,上學時拿到20萬日元,那么超過110萬日元的部分,也就是說超過的10萬日元,要繳納10%的贈與稅。 那么,一個新年,日本孩子們一般能夠拿到多少的壓歲錢呢?日本玩具公司博品館調查了900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結果顯示,日本中小學生人均收到的壓歲錢為2萬4424日元(約1500元人民幣),其中小學生人均為2萬1382日元(約1300元人民幣);中學生壓歲錢略多,為3萬507日元(1900元人民幣)。 拿到壓歲錢之后怎么用?38%的孩子表示要把壓歲錢“存起來”;28%的孩子表示要購買游戲機和游戲軟件。還有孩子表示要買文具、書、衣服和零食。不過,能夠自由支配全部壓歲錢的中小學生,只占35%。而8個孩子中就有1人回答:自己的壓歲錢全給媽媽沒收了,自己根本沒拿到。 至于大學生,一般過年都可以拿到4萬日元以上的壓歲錢。大多數(shù)大學生認為,大學時代是自己獲得壓歲錢的最后機會,所以要存起來,作為和朋友出去旅行的費用。也有部分大學生,把壓歲錢購買個人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 日本這個民族受日本自然環(huán)境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日本文化,而這一種文化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出了日本民族獨有的性格特征,以致于日本的新年紅包文化也呈現(xiàn)與中國截然不同的形態(tài)和習俗,處處體現(xiàn)出日本人注重禮儀人情和講究細節(jié)的特點。所以,研究日本的文化,既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子,又可以看到日本文化與眾不同的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