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有拖延癥嗎?拖延癥的內(nèi)心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如果你想知道答案,你可以觀看今天的這個TED視頻。演講者TimUrban用非常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拖延故事,并分析了我們拖延的原因。 這個TED演講,我看了好幾遍,每一次都會被演講者逗笑,看完之后,又會陷入深思。 因為我自己也是拖延癥的重度患者,雖然,我表面看起來很有行動力,只有我身邊的最親近的人才知道,我到底有多愛拖延(比如說花生童鞋,每天晚上睡覺都是在他的再三催促下才開始洗刷)。 我相信大部分都有拖延的習慣,有些拖延是很容易察覺的,比如,沒有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務(wù),有些拖延是不易察覺的,比如,想要換工作,一再拖延;雖然有夢想,三年過去,還沒有開始行動…… 但人生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截止日期,沒有截止日期的拖延,才真正影響著我們。
2 不知道你是否有類似的體驗。明明知道,一項任務(wù)在1周之后要完成,最開始幾天,你磨磨唧唧,根本沒有動手,等到只剩下1-2天了,你開始著急,你開始熬夜,拼命地趕工。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你終于完成了任務(w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一臉疲憊,頂著兩只濃濃黑眼圈的你,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以后再也不要拖延了,再也不想體驗在截止日期之前趕工的狀態(tài)了??墒?,下一次,你依然拖延到最后一刻再完成任務(wù)。 Tim就是這樣的一位拖延癥患者,他是一位博士,需要寫很多論文,每次寫論文,他都會給自己做計劃,他做的計劃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在前幾個月,他什么都沒做,到了最后一個星期,他再開始行動,然后用非常短的時間完成任務(wù)。
他每次寫論文都是如此。更夸張的是他的畢業(yè)論文,他本該花1年的時間來完成畢業(yè)論文,他的計劃是這樣的。 結(jié)果,3天之后要交畢業(yè)論文了,他還一個字都沒寫。他別無選擇,開始奮筆疾書。用72小時寫了90頁的論文,連續(xù)兩天晚上通宵熬夜,終于在截止日期之前,交上了畢業(yè)論文。
Tim真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拖延癥患者了。梁冬在《梁注莊子》的節(jié)目里講過:什么讓你痛苦,什么就是你的使命。 Tim深受拖延的折磨,他就開始研究拖延癥,寫拖延癥相關(guān)的博客文章。
3 愛拖延的人,和不愛拖延的人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 我是一個愛拖延的人,花生童鞋(我老公)很少拖延,我也很想知道,我和他之間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Tim用非常形象簡單的畫面解開了愛拖延和不拖延人之間大腦的不同。
不會拖延人的大腦是這樣的。
愛拖延人的大腦是這樣的。
你發(fā)現(xiàn)區(qū)別了嗎?兩類人的大腦里都有理性決策者,但是愛拖延的人的大腦里有個“及時行樂”的猴子。 每次你想要開始執(zhí)行任務(wù)時,“及時行樂”的猴子都會提出反對意見:“不,我們先玩一會吧。”所以,當你想要寫篇文章時,你會先去冰箱看看有沒有什么吃的,然后再打開優(yōu)酷看看視頻,再打開微博看看最新的熱點。等你想要開始執(zhí)行任務(wù)時,已經(jīng)沒!有!時!間!了! 也就是說,“及時行樂”的猴子一直會干擾理性決策者,甚至趕走理性決策者,由自己來指揮大腦。愛拖延的人,也許你的大腦經(jīng)常被“猴子”控制。猴子只關(guān)心兩件事:簡單和快樂。所以,愛拖延的人往往會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或者是讓自己有快感的事情,比如瀏覽八卦新聞等等。而理性決策者會選擇去做一些長期的,困難的事情。
而截止日期就是那個嚇走“及時行樂”的猴子的怪獸(Thepanic monster)。截止日期臨近時,這個怪獸就會出來,嚇走猴子,理性決策者重新來指揮大腦,拖延癥患者此時才會拼命地完成任務(wù),追趕截止日期。
因此拖延癥的系統(tǒng)有三個角色組成:猴子,截止日期怪獸,理性決策者。因此有截止日期,拖延癥患者還不至于拖延地太離譜。 但人生并不是每件事都有截止日期,大部分事情是沒有截止日期的。 根據(jù)是否有截止日期,拖延分為兩種:
沒有截止日期,怪獸就不會出現(xiàn),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及時行樂”的猴子在掌舵。長期的拖延,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但悄悄折磨著人們,是一種生活的鈍痛感,甚至讓一些人患上了抑郁癥。長期的拖延,讓一些人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 可是,生命是有截止日期的,如果以每月作為一個格子,以80歲作為生命的終點,我們的人生也就區(qū)區(qū)960個格子。用一張A4紙繪制24×40的表格,一生的時光就會呈現(xiàn)在你面前。 我在《時間的格局》這本書的自序里也講到生命的格子。如果你一直拖延,你將浪費的是你的生命。 人生是短暫的,沒有那么多時間可以拖延,要即刻行動。正如我在自序里寫的:人生的日子量化成生命格子,赤裸裸地展示在自己面前,本以為遙遙無期的人生終點,此刻卻觸目可及。你將如何填滿生命的960個格子?每逝去一天,你的生命就少了一天,每逝去一個月,你生命的格子就少了一個格。想要實現(xiàn)夢想,最好此刻就開始行動。
4 如何克服拖延癥? Tim在演講中并沒有講到該如何克服拖延癥。根據(jù)Tim的分享,我覺得克服拖延癥的關(guān)鍵是發(fā)揮大腦的理性決策的能力,而不要被“及時行樂”的猴子的控制。 這讓我想到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里提到的,“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著真正進化成人”。他有描述一個畫面:一個大猴子在賣力地“教”一群小猴子的場景。這跟Tim的觀點有共通之處,如果你的大腦總是被“猴子”控制,那么你還沒有真正進化成人。 這也讓我想到一句古老的成語“心猿意馬”,當你心不在焉時,就相當于你的大腦被“猴子”控制了。我們的古人還是非常智慧的,這個成語非常地形象。 如果想要克服拖延癥,就多發(fā)揮“理性決策者”的作用,而不是由猴子來控制你的大腦。當你在“及時行樂” 時,就提醒自己,你又被猴子控制了。 5 Tim的演講非常幽默,他把拖延癥患者的日常生活描繪地非常形象。 在講述自己的畢業(yè)論文的故事時,他還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他說學校打來電話:“這是我們所見過的最棒的論文。”現(xiàn)場都爆發(fā)掌聲了,他才揭開謎底,這是假的,實際上,他的論文寫得很糟糕。 他的演講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