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一: 1、老師及家長,當孩子發(fā)生早戀,不要急于質(zhì)問,批評指責。要對其進行引導,與其進行交流、溝通,得知他們內(nèi)心實際的想法,引導孩子回到應該屬于他的軌道。 2、教會孩子如何和異性正常交往,平時多提倡孩子,和朋友多來往,和異性可以公開的群體交往,這樣就不會對異性過于的產(chǎn)生好奇。老師和家長為孩子提供有關異性之間應該如何正確相處的信息,給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判斷,哪些行為可取,哪些不可取。 3、學校和家長,需要根據(jù)孩子處于的不同階段,在身心上產(chǎn)生的變化,對孩子開展適度的關于性知識與道德的教育。 雖然早戀會對他們身心造成不利的影響,是必須要阻止的,老師和家長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一定不能過激,和孩子平等的進行交談,否則引起孩子心理叛逆,就會更難處理。 網(wǎng)友二: 關于中學生早戀問題是學校老師、學生家長比較關心關注的話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尤其是在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中學生早戀現(xiàn)象相比之前有所蔓延,早戀人數(shù)不斷增加并有低齡化的趨勢,而且有的學生早戀已經(jīng)不再是寫情書和約會那么簡單,而是發(fā)展到了同居的程度。對于早戀成風現(xiàn)象,我認為: 第一:中學生早戀行為是由其生理、心理、家庭、學校和社會諸多因素綜合作用而產(chǎn)生的,因此,對待中學生早戀行為應該正確疏導,而是不是過度抵制。 第二:早戀不僅要治,更關鍵的問題是要防。防止早戀的發(fā)生或者避免早戀對中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這個過程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以及中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這個過程中,教育者需要發(fā)揮個人的自身人格魅力,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動中釋放自身能量,已順利度過早戀危險期。 網(wǎng)友三: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什么是早戀?怎么才算是早戀呢?在中國來說,家長和老師認為的早戀就是在大學之前的那都得叫早戀,無論你有沒有滿18周歲,無論你有沒有成年,在中國,大學之前的戀愛那就是早戀。 所以中學生談戀愛的話,在老師和家長們眼里那就是屬于早戀了。因為中學階段最主要還是學習,以學習為重,而不是談情說愛。老師和家長都一致的認為中學階段談戀愛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但是,早戀并不是沒有可取的地方,其實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在中學階段是肯定會出現(xiàn)的,要是沒有的話,那就很不正常了。 網(wǎng)友四: 中學生早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心理與生理成長的原因。這個年齡段必然的現(xiàn)象,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種必然現(xiàn)象。 第二,社會文化風氣所致,整個社會對于男女生關系是一種開放敞開的姿態(tài)。不像六七十年代,男女授受不親,成為了一種歷史。 第三,他是男女生相處的一種嘗試性交往,也是交往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因為孩子們也把控不了交往過程中的深度,把控不了男女生交往的度。所以會造成某種意義上的偏離軌道。 網(wǎng)友五: 首先作為我們家長和老師,不能談早戀而色變。因為這種所謂的早戀,可能并達不到我們想象的那種程度。那只是彼此之間的一種自然的好感,遠遠建立不起來戀愛關系。 再者,我們考慮有沒有杜絕的必要?問題的本身是能杜絕了得了嗎?現(xiàn)實的情況看,杜絕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它是一種社會交往的必然,除非杜絕了男女生的交往。但即使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仍然有西廂記那般的風流韻事。事情愈是壓抑愈是會逆勢成長。 所以很多事情要學會接納。我們認為接納是最好的處理問題的方法之一。去承認孩子這種做法是正常的,他是孩子正常成長過程中的遇到必須經(jīng)過的風景。這是男女生交往,也是在培養(yǎng)一種能力。如果說能夠正確處理好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情商極高的表現(xiàn)。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也是在鍛煉孩子,在導引孩子趨向成熟。 網(wǎng)友六: 早戀成風這件事,不是說現(xiàn)在才有的。90后的十年前,那個時候并不是人手有個手機,而且學校都以好好學習為口號,父母也特別怕早戀會影響學習,就會特別反對。大家談戀愛都是遮遮掩掩,不敢說出來,所以很多戀情其實沒有曝光的。 而現(xiàn)在,一方面是網(wǎng)絡發(fā)達了,很多事情大家都會放在網(wǎng)絡上來說,另一方面也是人們的想法也開放了很多,對這件事的更能接受了。自然學生們也沒有以前那么害怕,很多人愿意敞開來說。 其實我很不解,小時候父母老師不讓我們早戀,甚至上大學還要我們好好學習,但一畢業(yè)就希望我們馬上找個好人就結婚了,這不是為難我們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