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談 “年年有魚乃是國人的歸家情懷” 距離除夕僅有不足兩天的時間了,想必各位都在為新年做著最后的準備吧。今天暫且不提“單身元年”的吉祥物狗狗,而來談談挨家挨戶過年飯桌上必備的“魚”。 過春節(jié)講究好意頭,希望“年年有余”,當然春節(jié)餐桌上也就少不了“魚”。甚至魚的名稱也特別挑上吉祥話,比如代表昌盛的鯧魚或者魚體帶紅的紅目鰱、赤鯮等。 至于過年食魚的習俗,不少地方魚會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而是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也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愿。 在南方,更是有著拉年魚的習俗。打年魚是很多地方鄉(xiāng)下年前的一項重要活動。記得小時候,塆里大塘每到年關臨近,就會請人用大網(wǎng)撈魚,每家分一些,人們過年用,所以叫“年魚”。 一網(wǎng)不撈魚,二網(wǎng)不撈魚,三網(wǎng)就撈個大尾巴尾巴魚 說到拉年魚,倒想起這句歌詞兒,其中尾巴不讀尾巴,念yǐ巴,用小孩子的聲調唱出來,很是可愛有趣,當然,更有趣的,是拉年魚這件事本身。 同殺年豬一樣,拉年魚是小村莊里過年的一場盛事。一大幫子的人聚在一起,小孩子喜歡圍觀,看這個熱鬧的場景,這大概就是許多人眼里過年應有的樣子吧。 耳熟能詳?shù)牧曀子蓙聿欢噘樖?,今天換種視角帶你品得“魚”中年味。 在中國古典韻文中,魚作為一種常見的意象經(jīng)常出沒其中。對于很多以魚喻人的文學現(xiàn)象,除了看到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原因外,還應該從魚意象在民族意識里找尋解答。 “魚”內涵豐富,它可以是祥和之魚,是富貴之魚,也是雄心之魚等等,它包含的歷史與人生意蘊具有鮮明的中國味道。 古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鴻雁長風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元稹《魚中素》:“重疊魚有素,幽緘手自開。斜紅余淚漬,知著臉邊來?!?/span> 根據(jù)陶思炎先生的研究,在古典文學中出現(xiàn)的“雙鯉”、“魚素”、“魚書”等就是書信的別稱。以有表達情意之說。 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琵琶記》:“孩子出去今日中,爹爹媽媽來相送,但愿得魚龍比,青云得路?!?/span> 這就有了表達了人們化卑為尊,改造生活的愿景。 在遠古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yōu)榱松妫蠖噙x擇臨水而居。相較于打獵,捕魚危險性較低,且魚的繁殖能力強大,數(shù)量總類眾多。并且有魚就暗示有水,對于農業(yè)文明來說,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因此不難理解古人把魚的豐富等同于食物的充足,把它當成富裕豐收的象征。 李賀《蘭香神女廟》:“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錦鱗?!?/span> 《詩·小雅·無羊》:“牧人而夢,眾維魚矣,維矣。大人占之,眾維魚矣,實為豐年,維矣,室家溱溱?!?/span> 用錦鱗指代鯉魚,描寫了香神女升天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古人還往往用魚來祭祀天地 ,預知未來,把夢到魚作為豐年的預兆。 國畫魚圖最為常見的也是用的最多的便是國畫九魚圖。 眾所周知,九取其長長久久之意,魚寓意著萬事如意,年年有余。以九條魚在水中嬉戲玩耍,游來游去為表現(xiàn),寓意著吉祥如意。 況且國畫九魚圖不僅寓意著吉祥美好,和諧自然,而且還能很好的改善風水運勢,人們用鯉魚祝福年年有余,事事康寧。像用魚來象征高貴或貴重的事物也屢見不鮮,鯉魚、魴魚、鱒魚歷來是名貴之魚,用它們來比喻貴重的事物顯得極為恰當。 “魚”不論是在詩畫中,還是文化圖騰的縮影。其內涵的豐富性,讓我們看到燦爛的魚文化。從遠古直至今天,魚意象的象征意義仍在流傳演變。 婚禮宴席必有魚肴,元宵燈會少不了魚燈。而我們過年時吃魚,寓意“年年有余”是對富裕豐收內涵的繼承,魚蓮圖中由來的“魚水之歡”,成語之意更是不言而喻。而“鯉魚躍龍門”則是說個人身份地位的上升。 這一切讓我們看到魚文化在民族文化的延續(xù)。更是十足表達新年家家戶戶企盼的美好寓意。除夕將至,不算提前了,在此祝鴨梨?zhèn)?/span>過年好! ![]() 責編:之之 圖片:網(wǎng)絡 資料來源:《中國古典韻文中的魚意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