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737-799,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fēng),隨手萬變。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而法度具備。懷素與張旭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懷素的草書以篆書入筆,藏鋒內(nèi)轉(zhuǎn),瘦硬圓通,用筆迅疾,氣勢宏大,雖然狂放,但并沒有為追求新奇而無視法度。相反,他的草書嚴(yán)謹(jǐn),結(jié)字簡練,體現(xiàn)獨特的草書藝術(shù)風(fēng)格。 懷素《小草千字文》,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此本為懷素晚年所書,懷素晚年草書又從驟雨旋風(fēng)轉(zhuǎn)到古雅平淡,字與字不相連屬,筆道更加蒼勁渾樸。當(dāng)為絢爛之極而復(fù)歸平淡之作,故歷來為書林所重。 此書平淡閑雅,筆墨意趣老辣稚拙,為其晚年代表作。此帖明代為文征明所藏,清末為六舟僧達(dá)受所藏,又歸徐少圃收藏。帖前有文嘉、宋翠、畢秋帆、六舟等題簽,帖后有文征明、文嘉、王文治、何紹基、阮元等來多名家題跋。這卷墨跡,規(guī)格為縱二十八點六厘米,橫二百七十八點六厘米,為臺灣林氏蘭千山館收藏,現(xiàn)寄存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