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中,修辭手法的運用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而言,像比喻、夸張、擬人、設問、反問、排比等都常見,而且比較容易理解領會,這里重點介紹兩種不太常見且理解起來有點困難的修辭手法。
1.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江南逢李龜年》)其中“見”與“聞”互補見義。即“(當年我)常在岐王與崔九的住宅里見到你并聽到你的歌聲”,并非在岐王宅只見人而不聞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聞歌而不見人。 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詩》)其上句省去了“坐我東閣床”,下句省去了“開我西閣門”。兩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開東閣門在床上坐坐,又打開西閣門在床上坐坐。表達了木蘭回到久別的家中的歡喜之情。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觀滄?!?其中“行”與“燦爛”互補見義。即“燦爛的日月星漢之運行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并非日月只運行而不燦爛,也并非星漢只燦爛而不運行。
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下面類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11.秦時明月漢時關(《出塞》) 上述當句互文只有這樣理解才是其原意?;ノ某鲜霰憩F(xiàn)形式外,還有凡指互文。如:
1、凝煉美。詩歌不同于散文、小說、散文、小說不允許成分缺少,否則就是病句。而詩詞有時故意讓成分殘缺,從而達到簡潔凝陳的修辭效果。陸游的《書憤》中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兩句以高度濃縮的筆墨,勾勒出一幅遼闊宏偉的圖畫:在大雪飄飛的夜里,乘船搶渡瓜洲;在秋風瑟瑟的大散關,騎馬揮刀與敵軍廝殺。從語法角度分析,詩人雖然省去了若干詞語,只選取了幾個關鍵名詞,但并不影響意義的完整表達,語言凝陳,意境開闊。 ?。?簡遠美。所謂簡遠,是指選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經(jīng)過作家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凝聚豐富深廣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岳飛《滿江紅》中有一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運用名詞連綴,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這兩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字里行間飽含著復雜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對自己屢遭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嘆、又有對南宋王朝偏居—隅,不思北伐的憤懣,更有對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摯愛。寥寥數(shù)語,一個胸懷磊落;不患得失、不計名利的高大形象便凸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辭約而意豐,言近而旨遠。 ?。?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說出來,而是委婉地道出,從而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鈴》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痹娖銓懙氖菓偃酥g的離愁別恨。作為一種隱秘、微妙、復雜的內(nèi)在感情,若從正面去直接刻畫,縱然字斟句酌,也難盡如人意,機靈的詩人深諳此道,他完全搬開了愁、怨、相思之類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沒有借助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而是選擇了“楊柳岸”這個頗能惹人繾綣情思的場景——所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再把“曉風”、“殘月”這兩個色調(diào)上—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進去,造成鮮明強烈的對比,使人獲得空間寬廣、時間連綿的審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朦朧、深遠又帶點神秘意味的藝術境界。仔細品味,詩人諸多無法直言表達的情愫,全都寄寓在這些名詞連成的畫面中,使人可以“心領神會”,而且越咀嚼越覺得情致纏綿、余韻深長。 4.意境美。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或自然景色)與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疊用九個名詞,寫出九種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圖:幾棵蒼老的禿樹兀立山野,枯敗的藤蔓纏繞其身,黃昏歸巢的烏鴉棲息于樹上,淙淙的流水流經(jīng)橋下,荒村茅舍逸然自適,古老荒涼的驛道上秋風陣陣,困頓疲乏、飄泊異鄉(xiāng)的游子騎著馬正踽踽獨行。這三句表面寫景,實則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詞的運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種長期羈旅在外。不得與家人團聚的凄戚悵惆,郁悶悲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情由景顯,情和景熔鑄成一個渾然天成的藝術整體,創(chuàng)造出蕭瑟蒼茫、深沉雋永的意境,給人留下強烈而深刻的印象。難怪王國維贊曰:“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佳境?!?《人間詞話》) ?。?空靈美??侦`美是古典美學的—個重要范疇,古人論詩詞,常強調(diào)空靈。清代袁枚《隨園詩話》引嚴東友論詩說:“凡詩之妙處;全在于空?!边@里的“空”就是空靈的意思,指詩詞必須給讀者留下大片想像的空間。以激發(fā)讀者進行審美再創(chuàng)作的熱情。名詞串“珠”,雖然具有巨大的根據(jù)力和高度的包容量,但作者卻不完全托出,這就給讀者留下了虛空境地,讓讀者主動地憑借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去完善、補充。上面提到的《天凈沙"秋思》,題目叫《秋思》,句中卻沒見—個“思”字,更沒有游子的心理描寫,然而“思”的主題卻蘊含其中。作者實寫景物,虛寫情思,這種虛筆描寫就體現(xiàn)出一種空靈美,元人周德清“極妙,秋思之祖也”(《中原音韻》)的稱贊,是很有道理的。 6.雄壯美。都是名詞連綴,似乎給人的感覺是單薄的、清雅的,其實,它也可用來表現(xiàn)雄壯之美。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痹娙藱M空出筆,開篇就把西風、長空、雁叫、霜晨、月這五個形象連綴在—起,形成遠近掩映、動靜交錯的戰(zhàn)斗場面,使人真切地感受到環(huán)境氣氛的嚴峻、險惡,以及紅軍浴血奮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再如《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边@與上句馬踏霜晨、號咽西風相呼應,借助高天。 古詩詞中使用的修辭方式還有很多,了解了這些常見的修辭方式,使我們能深切體會到修辭方式在古詩詞中的作用--正是修辭方式的大量使用,使得古詩詞的語言更為生動、活潑,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情感更為真實、感人,讓讀者能產(chǎn)生共鳴。同時,掌握好修辭方式的作用和用法,能讓我們更準確地揣摩、品味古詩文的語言特色,有助于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有利于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