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某 男性 54歲 工人病歷號C434180
1990年9月10日初診
主訴 痰中帶血一月
患者于今年8月10日無誘因突然出現(xiàn)痰中帶血,咯痰呈粉紅色,偶有血絲或暗紅色血塊痰.胸部X線檢查無異常,多次痰找瘤細胞均陰性.考慮支氣管擴張,而來就診
現(xiàn)證 咳嗽夜重,痰中帶血,口干淹燥,灼熱不適,胸悶,略有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
辨證立法 風燥傷肺,灼傷肺絡(luò),血熱妄行,治宜疏風清熱,潤肺止咳涼血止血. 方用銀翹散合四生丸加減.
處方 銀花15 連翹10 薄荷10 后下 鉤藤10 后下 杏仁10 桔梗10 紫菀10 魚腥草30 白茅根30 大生地10 生荷葉10 生側(cè)柏葉10 生地榆30 大小薊各10 生甘草6 每日一劑水煎服,
治療經(jīng)過 9月24日二診服藥半月 ,咳嗽減輕,但痰中仍有血,今晨又咯出鮮血數(shù)口,咽干而痛,痰多白粘大便不暢,舌淡紅,脈浮數(shù), 辨證仍以絡(luò)傷血嗌,原方加生大黃10 再進14劑.10月15日三診 未再咯出鮮血,痰呈粉紅色,今因頭暈查血壓23.9/14.6KPA ,舌暗紅,脈玄.辨證屬肝陽上亢,肝火灼肺.治宜平肝潛陽,清肺止血.
處方:珍珠母30 先下 鉤藤10 后下 薄荷0 后下 菊花10 生地10 牛膝10
以上方為主,加減治療3個月,咳嗽咯血均控制.1994年1月14日復(fù)診自述氣短納差,舌淡暗,苔白膩,脈沉細.擬益氣補肺,寧嗽止血,為治,方用升陷湯加減
處方 生黃芪90 知母30麻黃15柴胡30 桔梗30 前胡30 白前30 杏仁30 桑白皮30炙紫菀30 炒遠志30 生地50 白茅根90 大薊60 花磊石 60 生甘草15 用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10克每服一丸 每日3次,服藥半年,未再咯血,病告愈.
按語祝師認為支氣管擴張之咯血多屬熱傷肺絡(luò),血熱妄行.若因久咳導(dǎo)致陰虛肺損者難以根治.本案為感風燥之邪觸發(fā),內(nèi)有肝肺郁熱,故初治時以疏風清熱,潤肺止血化淤為主,不宜用辛溫傷絡(luò)動血之品.再治時由于伴發(fā)高血壓頭暈,辨證為肝陽上亢,木火刑金,選用平肝潛陽,清金制木.涼血止血為治則, 佚血止嗽平,氣陰未復(fù),繼以益氣補肺,化痰止咳.止血化淤丸鞏固療效,防其反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