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溫溫差大,再加上抵抗力弱時,很容易就出現(xiàn)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甚至高燒或全身酸痛等癥狀,多數(shù)民眾常搞不清楚到底是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些不一樣。 醫(yī)師指出,在中醫(yī)觀點,感冒是風邪趁著人體虛弱時入侵的一種常見外感病,又稱為傷風,通常由一般病毒引起,其癥狀相對較輕微,例如惡風發(fā)熱、頭痛、鼻塞、流清涕與噴嚏等癥狀,通常有充足休息與喝水,大概3至7天就會自然復原。 中醫(yī)以祛散風寒為原則,用小青龍湯、麻黃湯與荊防敗毒散等方來加減治療,但免疫系統(tǒng)較弱者恢復后仍會再感染,尤其有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外感風寒,若稍不注意就會得到,并不會永久免疫,且一年四季都可能會感冒。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這類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存在許多類型,人們對此較無免疫能力,常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流行。流感病毒常有起病急、傳播快與發(fā)病率高的特性,若人體遭感染后,時常會伴隨突然高燒、全身疲倦與關節(jié)酸痛等癥狀,如此具高度傳染的疾病,在古代稱為傷寒或瘟疫,治療上需掌握因時因地因人的原則,來進行辨證論治。 醫(yī)師指出,體虛的人最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其中以小孩和老人兩大族群最需注意預防,建議每年可接種流感疫苗,平時加強體能鍛煉,勤洗手,避免到人多或密閉空間,注意手部和個人衣物的殺菌消毒。飲食上多補充維他命B、C、蔬果類與水份;平時也可準備金銀花、桑葉、魚腥草與板藍根等中藥飲片,加水1000 CC煮沸或沖泡當茶喝,能提升免疫力與抗病毒力;另外,充足睡眠也不能少;當壓力大時,抵抗力也會跟著下降,因此保持愉快心情也很重要。 |
|
來自: 暈呱了 > 《經(jīng)方成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