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思食丸【組成】炒神曲 30克 炒麥芽 18克 烏梅 15克 人參 干姜 炙甘草各6克 【用法】 ① 為末,蜜丸如雞頭子大。 ① 每服10丸,每日二次,開(kāi)水送下。 【功效】健脾開(kāi)胃。用于脾虛飲食不振,食后腹脹。 益氣健脾方【組成】黨參 白術(shù) 白扁豆 白芍 木香各10克 黃芪20克 山藥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1劑,水煎取5O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益氣健脾。 益氣滋陰健脾飲【組成】西洋參 炒杭芍 天花粉 炒白術(shù)各 9克 炒山藥 炒杜仲 木瓜 炒扁豆 朱茯神各12克 遠(yuǎn)志4克 陳皮 凈蟬衣各6克 荷葉 30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劑,加炒谷芽 9克,水煎取 50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健脾益氣滋陰。 理中丸【組成】人參 干姜 白術(shù) 炙甘草各 90克 【用法】 ① 搗末,蜜丸如雞蛋黃大。 ① 每服 1丸,溫開(kāi)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溫中健脾。用于中焦虛寒、胃脘或腹中冷痛、大便稀溏。 潰瘍散【組成】雞蛋殼50個(gè) 雞內(nèi)金20克 荔枝核 蓽撥高良姜 佛手 白芨 甘草各10克 烏賊骨25克 【用法】 ① 除烏賊骨、雞內(nèi)金、白芨生用外,余藥均以鐵鍋文火炒黃,共研細(xì)粉。 ① 每服 1~2克,每天三次,溫開(kāi)水送服。 【功效】制酸止痛,理氣和中。用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脘疼痛、脹滿(mǎn)、噯氣泛酸。 脾腎雙補(bǔ)丸【組成】黨參 山茱萸各90克 五味子 菟絲子各72克 蓮肉 補(bǔ)骨脂 山藥各48克 肉果 巴戟各30克 砂仁 橘紅各18克 車(chē)前子36克 【用法】 ① 搗末為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 9克,溫開(kāi)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健脾補(bǔ)腎。用于脾腎兩虛,飲食不振、腰膝酸軟、神疲體倦乏力、身體瘦弱。 磨滯丸【組成】木香 青皮 肉桂各 30克 吳茱萸 60克硇砂3克 巴豆霜1.5克。 【用法】 ① 以上研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綠豆大。 ① 每服 3~ 5丸,飯后服,每天二次,中病即止。 【功效】消食和胃。用于飲食積滯、胸膈痞悶、大便溏穢。 和胃湯 【組成】白術(shù)10克,蒼術(shù)6克,厚樸6克,枳殼6克,砂仁6克,陳皮6克,胡椒5粒,雞內(nèi)金6克。 【用法】 ① 雞內(nèi)金、胡椒研末,與諸藥一起入砂罐冷水浸泡20分鐘。 ① 武火煮沸,文火熬第一遍1分鐘、第二遍15分鐘,加入砂仁煮沸,趁沸出湯。 ① 每天1料,每料藥連煎兩遍。飲湯,連用3天。 【功效】消食健胃。用于濕濁所致之胃氣不和,癥見(jiàn)飲食不化,口淡無(wú)味,脘腹脹滿(mǎn),舌苔白膩。 八仙糕【組成】人參(或黨參) 山藥 茯苓 芡實(shí) 蓮肉各18O克 糯米 粳米各適量 白糖1250克 白蜂蜜500克 【用法】 ① 將人參(黨參)等五味藥研成細(xì)末,糯米、粳米磨成粉,放在一起拌勻。然后加溶化的糖和蜜和勻,作成條狀或餅狀的糕,放入蒸籠內(nèi)蒸熟、烘干,放容器內(nèi)貯存。 ① 每日清晨用開(kāi)水沖服,或腹中饑餓時(shí),當(dāng)點(diǎn)心隨時(shí)服用。 【功效】健脾養(yǎng)胃。用于術(shù)后腸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脹。大便溏?。粚?duì)久病或脾虛厭食者亦有效。 九仙王道糕【組成】炒麥芽 炒白扁豆 芡實(shí)各 60克 炒山藥蓮肉 白茯苓 薏苡仁各120克 柿霜30克 白糖600克 【用法】 ① 為末,入粳米粉適量,蒸糕,曬干。 ① 隨意食用,米飲送下。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 三米餅【組成】糯米 200克 粳米 50O克 薏苡仁 懷山藥 吳茱萸 茯苓 扁豆 蓮子 使君子各180克 陳皮45克 白術(shù)6O克 黨參90克 【用法】 ① 各藥微炒香研細(xì)末,另將糯米、粳米蒸熟曬干后炒爆,磨成細(xì)粉,與各藥和勻,加白糖7500克(如嫌糖量重可酌減,以適量為準(zhǔn)),用模印成塊烘干。 ① 適量服用,不拘量,小兒酌減。 【功效】健脾益胃。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少體倦。 砂仁粥【組成】砂仁 5克 粳米 60克 【用法】 ① 將2藥一起熬成粥。 ① 每日1劑,喝粥。 【功效】健脾和胃。用干脾胃虛弱,飲食不振。 山楂養(yǎng)生方【組成】山楂 10~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劑,水煎取 500毫升,分兩次服。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六神粥 【組成】芡實(shí) 炒米仁 炒粟米 炒糯米各 1500克 蓮肉 山藥各500克 茯苓120克 【用法】 ① 共為粗末。 ① 每日 100克,煮粥服食。 【功效】健脾和胃,養(yǎng)心安神。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振,大便溏瀉及心神不安。 白豆蔻散【組成】白豆蔻 厚樸(姜制) 白術(shù) 沉香 陳皮炙甘草各等份 【用法】 ① 以上共為細(xì)末。 ① 每服 6克,用水 300毫升,加鹽少許,煎至 200毫升,空腹和渣溫服,每日一次。 【功效】健脾理氣。用干脾虛氣滯,飲食不振,脘腹痞滿(mǎn)。 甘草丸【組成】甘草 120克 人參 白術(shù) 白芍 黃芪 遠(yuǎn)志 大麥芽各 60克 【用法】 ① 上藥研細(xì)末,以棗膏和蜜攪調(diào)藥末為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5丸,每日一次,溫酒或米湯送下。 【功效】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用于脾虛飲食不振,及心神不安,心悸怔忡等。 平安丸【組成】檀香 落水沉香 木香 丁香 白豆蔻 肉豆蔻 紅蔻 草蔻 陳皮 炙厚樸 蒼術(shù) 甘草 炒神曲炒麥芽 焦山楂各60克 【用法】 ① 共研細(xì)末,蜜和為丸,每丸 6克。 ① 每服1丸,每天二次,開(kāi)水送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氣止嘔。用于濕濁之邪阻滯中焦,嘔惡脘痞,納呆少食。 石斛酒【組成】石斛120克 當(dāng)歸 川芎 丹參 人參 黃芪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 陳皮 桂心 炮干姜 五味子 防風(fēng) 杜仲各60克 牛膝90克 炙甘草30克 【用法】 ① 諸藥銼細(xì),盛于生絹袋中,用清酒浸泡,七日后即可使用。 ① 每次 200毫升,每日二次,溫服。 【功效】健脾補(bǔ)氣、溫陽(yáng)散寒、活血祛風(fēng)。用于脾虛內(nèi)寒、脘腹冷痛、食少無(wú)力、大便塘泄;也用于風(fēng)痹、肢體疼痛。 正元散【組成】人參 茯苓 白術(shù)各 60克 黃芪 45克 炙甘草 烏藥 山藥 制附子 川芎 干葛各30克 桂心制烏頭各15克 紅豆(炒) 炮姜 橘皮各10克 【用法】 ① 為末。 ① 每服 6克,加姜 10克,棗 1枚,鹽少許,水煎,空腹冷服,每日一次。 【功效】溫陽(yáng)健脾。用于中焦虛寒,朕腹冷痛及大便溏泄。 |
|
來(lái)自: 雪地情緣 > 《中醫(yī)魂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