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枝與芍藥 調(diào)和營衛(wèi),主治太陽中風(fēng)表虛證,如:桂枝湯。 2、附子與芍藥 扶陽氣,緩急止痛,如:芍藥甘草附子湯。 3、桂枝與大黃 桂枝溫通血脈,大黃泄熱逐瘀,如桃核承氣湯。 4、梔子與干姜 清心除煩,溫脾散寒,如:梔子干姜湯。 5、黃連與干姜 辛開苦降,陰陽并調(diào),散結(jié)消痞,如:瀉心類方、黃連湯。 6、麻黃與石膏 麻黃解表散寒平喘,石膏清熱除煩,如:大青龍湯,麻杏石甘湯。 7、半夏與麥冬 竹葉石膏湯養(yǎng)陰益胃,降逆止嘔,如、竹葉石膏湯。 8、黃連與桂枝 黃連清心除煩,干姜溫散胃寒,如:黃連湯。 9、半夏與瓜蔞 化痰散結(jié),寬胸消痞,如:小陷胸湯。 10、黃芩加半夏 黃芩清熱止利,生姜、半夏降逆止嘔;還可以辛開苦降,清化濕熱,散結(jié)消痞。如小柴胡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11、大黃與附子 附子溫陽散寒,大黃瀉下通便,如:大黃附子湯。 12、瓜蔞與薤白 薤白通陽豁痰,瓜蔞實(shí)化痰散結(jié),如:瓜蔞薤白白酒湯。 13、生姜與竹茹 生姜溫胃陽,竹茹清胃熱,如:桔皮竹茹湯。 14、附子與薏苡仁 薏苡仁利濕排膿,輕用附子扶助陽氣,以散寒濕,如薏苡附子敗醬散。 15、竹葉、葛根與桂枝、附子 竹葉、石膏發(fā)散風(fēng)熱,桂枝、附子固護(hù)里陽,如:竹葉湯 16、柴胡、黃芩與桂枝、干姜 柴胡、桂黃芩和解半表半里,桂枝、干姜溫里祛寒,如:柴胡桂枝干姜湯。 17、干姜、細(xì)辛、半夏與大黃 干姜、細(xì)辛、半夏溫肺化飲,大黃通利大便,泄胃熱,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 18、桂枝、細(xì)辛、干姜、半夏與石膏 桂枝、細(xì)辛、干姜、半夏溫肺化飲,石膏清肺熱(肺中寒飲郁熱)。 19、黃連、黃柏與干姜、細(xì)辛、附子、桂枝、蜀椒 黃連、黃柏清胃火,干姜、細(xì)辛、附子、桂枝、蜀椒溫腸寒。如:烏梅丸。 20、旋覆花與代赭石 鎮(zhèn)逆止嘔,化痰消痞,如:旋覆代赭湯。 21、半夏與麥冬 竹葉石膏湯養(yǎng)陰益胃,降逆止嘔,如、竹葉石膏湯。 公眾號(hào)賬號(hào):wfw5ns@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