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筆畫運(yùn)筆方法 柳體筆畫多呈勻衡瘦硬之態(tài),起收、轉(zhuǎn)折多采用魏碑楷書斬釘截鐵的方筆寫法,刻意追求點畫的方正有力,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道勁,顯得英氣逼人。柳字舍棄了顏體筆畫橫細(xì)豎粗的態(tài)勢,也不同于顏體筆畫的渾厚寬博。如“朱、君”。
人們一般把漢字筆畫按大類歸納為八種——點、橫、豎、撇、捺、折、鉤、提,稱為“八種基本筆畫”,并由此演化出諸多不同的筆畫來。
筆畫功用 橫豎立骨架, 撇捺展神韻。 折出陽剛氣, 鉤提現(xiàn)精神。 點活如眼睛, 顧盼靈氣存。 (一)點
點是書寫筆畫的開端,許多筆畫起、收筆的頓筆就是一個點,如橫、豎都是兩點加一畫,撇是一點加一畫?!奥槿鸽m小,五臟俱全”,點畫雖小,卻也要起、行、收分明,把握好提按、藏露、快慢、方向等變化,要寫得厚重、靈動,各具神態(tài),不能含混不清,狀如牛頭。要避免凹腹、缺角、臃腫、枯干、粗糙等病筆。
柳體點畫?;蚍交驁A、或形似撇挑、或類似橫豎,變化靈活:
1.斜點:柳字長點稍顯瘦勁,分方、圓兩大類。方點力強(qiáng),略呈四邊形,左上逆鋒入筆,依次向右再轉(zhuǎn)右下折出方角,收筆處有個下按的動作,稍頓后轉(zhuǎn)鋒左上回收,是
柳體最具代表性的點。圓點秀潤,可順勢右下漸按行筆,稍頓后回收,尖頭、凸背、平腹、圓尾。斜點也可回鋒后左下出鋒帶下。如“諸”。
2.豎點:寶蓋頭的頂點多用彎頭豎點,點飽滿厚重如’墜石,下部多和橫畫交互重疊。左上逆鋒起筆,折筆向右下,轉(zhuǎn)鋒左下稍頓后回鋒向上回收。如“宅”。
3.平點:形似左尖
橫。順鋒起筆,向右稍行即頓,轉(zhuǎn)鋒向左回收。如“今”。 4.撇點:形似短撇,短勁鋒利。藏鋒起筆,折筆右下頓筆,再左上稍回鋒后向左下漸提由慢漸快撇出。如“悅”。 5.挑點:運(yùn)筆如提畫,短促鋒利。左上起筆藏鋒,折筆右下頓筆,蓄勢后先向左上回鋒再向右上略快挑出。如“注”。 6.左點:多居字的左邊(如寶蓋頭、四點底的左部點),形似短豎,體勢左下微斜,顧盼右部。向上藏鋒起筆,折筆右下后再稍提筆向左下運(yùn)行,末端轉(zhuǎn)鋒右下頓筆后向上回提。如“骨”。 點的安排及常見組合: 柳書點畫的變化異常生動,無論是點的組合,還是點與其他筆畫的組合,以及由橫、豎、撇等筆畫變化出來的點,都能依其體勢,或方或圓 【字帖www.】,俯仰引帶。 1.單個點:上部單個點好像字的頭部,一般應(yīng)落在字體(獨體、上下、上中下結(jié)構(gòu))或所在部分(左右、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中間,使頭正身直,以穩(wěn)定字的重心;其他位置的單個點也多依據(jù)呼應(yīng)、補(bǔ)白、平衡字形等因素來安排。如“序”。 2.上下點:像兩點水、三點水這一類點,排列宜略取向左弧勢,應(yīng)首尾呼應(yīng),下點之末的挑尖和上點之尾上下對齊,以求上下引帶呼應(yīng)。如“法”。 3.八字腳:腳點如腳,支撐字形,兩點或向或背,都應(yīng)開張取勢,且沿字中線左右照應(yīng),忌兩點太近,否則如大胖子小腳,難以站穩(wěn)。如“兵”。 4.左右點:左右點要多從左右筆勢的顧盼、沿中線的照應(yīng)、分割空白的均勻等方面去把握。柳體豎畫左右兩邊的點,大多左點稍遠(yuǎn)離,右點稍靠近。如“亦”。 5.多點組合:點多容易顯得分散,就需要找一個中心來牽制各點,使各點繞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使分散的各點產(chǎn)生聯(lián)系,形成一個整體。如“雨”。
6.四點底:左兩點向左斜,右兩點向右傾,對稱排列;中間兩點常用短豎代替。左右兩點略重,多為四邊形點,其斜度較中間兩點稍大。如: “無”。
相關(guān)章節(jié)列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