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7期) 近日有朋友一起吃飯,說他正在看三國,然后接著憤憤不平地說,三國中這三個人簡直是太冤了。我問都是誰啊,至于那么激動嗎?他啪啪啪說出三個名字,說實話,這三個人,基本看過三國的都知道,但是他說這三個人卻也是最具爭議的。今天就依這位朋友的要求,把他的觀點照實寫下,以供各位學富五車的小伙伴圍觀和評判。 第1位冤死之將:馬謖。 當他說出馬謖這個人名的時候,而且還大呼馬謖冤枉啊時,我感到十分莫名其妙。因為看過三國的朋友,一般都知道那個經(jīng)典的軍事事件:馬謖丟失街亭。馬謖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被任命為前鋒統(tǒng)帥,但是馬謖駐軍山上,最終被魏國大將張頜圍困,最終水斷糧絕,軍心散失,徹底慘敗。從這整個事件來看,馬謖做了這樣的事,回去被諸葛亮軍法從事,斬首。那么他好像一點也不冤啊。 但是那位朋友卻說事實是馬謖冤枉極了,我問為何?他說馬謖之冤其實都是諸葛亮部署之錯。他說馬謖跟諸葛亮熟悉嗎?我說當然熟悉了,已經(jīng)近乎摯交了。他說那么馬謖此人的長處和短處,諸葛亮了解嗎?我說那當然應該了解了。他說馬謖此人的長處雖然善于談論軍事,但是最合適的職位是參軍之類的參謀,并不適合做一把手統(tǒng)軍,這個諸葛亮應該也很清楚,另外當時也有很多人向諸葛亮反應這個問題,可是諸葛亮卻不聽,一意孤行非讓馬謖做前鋒統(tǒng)帥。他接著說,馬謖之死純粹就是諸葛亮的武斷安排造成的,所以說馬謖之死是非常冤枉的。他這樣說,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們怎么看? 第2位冤死之將:魏延。 說了馬謖,他接著說魏延。當然魏延的冤死,基本上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同的,認為是楊儀所害,屬于已經(jīng)有定論的問題,但他卻說出了另外的觀點。他對“說歷史的女人”,也就是我說,魏延的冤死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諸葛亮的安排問題,魏延是一員杰出的軍事良才,楊儀是一個優(yōu)秀的文臣,但是這二人不合,原因多半是楊儀在軍中的所作所為讓魏延很不喜歡,既然如此,諸葛亮首先應該解決內(nèi)部和睦的問題,但是諸葛亮知道這個問題存在,但遲遲不肯解決。 二是諸葛亮的遺言問題。諸葛亮北伐多年,魏延不僅一直是他最堅挺的支持者,而且也是他手中最鋒利的一支王牌部隊。但是諸葛亮在臨終說遺言時,竟然只對楊儀姜維等密說,而把魏延這樣的軍中棟梁阻隔在外。這本身就是對魏延的一種人格侮辱,其次也是在制造矛盾。但是諸葛亮卻知道會有矛盾,竟然還留下了殘忍的對策,就是將魏延殺掉。這簡直太驚悚了,古來賢人離去,都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祖國盡量保留杰出人才種子,但是諸葛亮的作為實在與他賢相的名聲不大相符。 三是魏延自己的問題,自古武將都斗不過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當然這不單是魏延,古代死于文臣之手的武將多了去。但是很遺憾,魏延的性格剛烈,不僅沒有意識到危險,反而讓自己處于更危險的境地。那就是和楊儀對著干,在魏延看來,楊儀是小人,但是既然知道是小人,還要得罪,豈不是給自己找災禍嗎?有一句話說,寧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其實就是這樣道理。魏延冤死,也可以說跟他的個人性格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若是稍懂韜晦、低調(diào),便不會引來這殺身之禍了。 第3位冤死之將:鄧艾。 鄧艾一般被看作三國后期最杰出的軍事奇才,他的統(tǒng)軍水平比魏延要高好幾倍。他雖是一個結(jié)巴,但深通軍略,連司馬懿都很佩服,所以提拔重用。鄧艾最大的成績,就是在滅蜀之戰(zhàn)中立下頭功,偷渡陰平、迫降劉禪。 但是鄧艾的結(jié)局可以說非常冤屈,因為他令鐘會嫉妒,最終被鐘會誣陷。因為鄧艾從未有謀反之心,但鐘會有。于是,為了扳倒這個強大的絆腳石,鐘會密報司馬昭,說鄧艾在密謀反叛,司馬昭即令人把鄧艾抓起來,押到洛陽給殺了。死前鄧艾還哀嘆自己是忠臣,卻走了名將白起的路。那么鄧艾的冤屈,很快就被鐘會給證實了,為何?因為鐘會誣告鄧艾反叛的這一事,被他自己干了出來,反而還沒成功,死于亂軍。 結(jié)語:論說冤死程度,馬謖最可悲,只因諸葛亮的一時任性,葬送了性命。魏延最可惜,作為一代將星,能征善戰(zhàn),本可繼續(xù)立功,卻以反叛之名死于小人之手。鄧艾被冤枉,立功最大,毫無反叛之意,也無反叛之行為,卻被誣陷致死,實在令人悲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