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曼陀羅(大喇叭花、狗核桃)
有毒,為鎮(zhèn)靜要藥,可松弛肌肉,古代麻沸散和云南白藥保險子主要成分,民間花、子、葉、根各有不同用法,分治不同疾病,子十粒嚼服可治療失眠。

2.鬼針草(婆婆針)
嫩時可當菜吃,還算可口,據(jù)說對降低轉氨酶效果很好??墒枭⒏螣帷?/span>

3.苦菜(天香菜)
云南人稱青菜為苦菜,其實圖中的才是苦菜,古本草列為上品,可健胃益膽,抗腫瘤,很適合現(xiàn)代人。

4.葵菜(冬宛菜)
有野生和家種兩種,《本經》列為上品,是食之有益于健康的蔬菜,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不知道食用。圖為野生種,可通利五臟,根用以通利腎竅,葉以紅糖為引,治療瘡腫外敷有效。

5.蕁麻(蜇人草、咬人草)
藥書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劇毒。實際上,民間過去多作藥用,現(xiàn)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時接觸汗毛有刺痛感,煮湯或與雞蛋煎味道都很可口??芍委熜猴L咳,風火牙痛等癥。一患者云其根治療蕁麻疹有奇效。

6.龍葵(野海椒)
清熱治腫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7.黃萢(黃桑葚)
黃萢,又名黃桑葚等。產于云南南部,廣西,貴州南部等地區(qū)的野生果實??诟邢闾鹂煽冢鹬杏兴?,酸中帶香。是在山野里口渴采摘的上等野果果實味美,開胃,柔肝緩急,小兒食之良。

8.何首烏(隔山撬)
制用補養(yǎng)氣血,氣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傷陰。苗有安神潤血之功。

9.烏萢
果實和黃萢同功,葉和嫩尖以紅糖為引煎服,治肝急水瀉有奇效,并且沒有副作用。

10.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種者相似,散風熱,逐穢氣,解魚蝦毒。

11.棕櫚(棕樹)
棕毛、花、根入藥,性收澀,可以止血,但婦科白帶用之更為對癥。

12.灰灰菜(野灰菜)
一般不入藥,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積。

13.夏枯草(夏枯頭)
應節(jié)令而生,能和血,引陽入陰而治療失眠。味咸,能軟堅散積。無毒,嫩苗應該可作菜,但滇中一帶蔬菜多,無人食。

14.車前草(豬肚菜)
藥店用子,草與子同功,清膀胱熱,利腎氣,預防積石,此外,引肺熱從小便出,可治療咳嗽。有大葉、小葉兩種,小葉者良。

15.鐵蒿
蒿類多,有藥用,也有食用,也有藥食兩用,藥店多用青蒿及黃蒿。鐵蒿可清虛熱,與青蒿相似,味不太苦,困難時期老百姓也食用充饑,有食用保健價值,可惜無人研究開發(fā)。

16.金銀花
金銀花全身都可入藥,是國務院確定的名貴中藥材之一。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膽的功能。臨床應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頭痛咽痛等疾病。1.抑菌,金銀花對葡萄菌、痢疾桿菌、肺炎雙球菌都有抑制作用。2.金銀花能與膽固醇進行中和,從而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癥。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等效果。

17.蒲公英(地丁草、尿床草)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應用參考: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鮮蒲公英搗爛敷患處。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釀1食匙,水煎合飯后服。3.癰癤疔瘡:蒲公英,野菊花,金銀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18.鴨跖草(翠蝴蝶)
主治:1、小便不通。2、赤白痢。3、喉痹。4、痔瘡腫痛。用法用量:15~30g;鮮品60~90g 。外用適量。用于外感發(fā)熱,或熱性病發(fā)熱不退,或咽喉腫痛,以及癰腫瘡瘍等癥;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或濕入下注膀胱、小便淋瀝澀痛等癥。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此外,還可應用于蛇毒咬傷,一方面煎湯內服,一方面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19.垂盆草(狗牙齒)
甘淡微酸,涼。能清熱解毒,消癰腫、利尿,解蛇毒.主治用法:大火燙傷,癰腫瘡瘍、毒蛇咬傷、癌腫:鮮草一至四兩,洗凈,搗汁服.干品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鮮草適量,洗凈,搗汁敷患處。

20.燈籠草(苦燈籠)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相信小時候經常采食,酸平。清熱解毒,利尿止血,消腫散結。主治用法:(1)咽喉腫痛,肺癰,腮線炎。(2)小便不利,血尿.以上病癥用量三至五錢,煎服.。(3)牙齦腫痛:鮮草洗凈,搗爛,浸醋含漱。(4)天皰瘡:鮮全草洗凈,搗汁涂敷患處。此藥有收縮子宮作用,孕婦忌用。

21.蒼耳子(粘頭婆、黏巴子)
性味:性溫,味辛、苦。功能主治:散風濕,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附注蒼耳全草,亦供藥用,治急、慢性胃腸炎,菌痢。

22.馬蘭(泥鰍串)
也是一種常見的野菜。涼血,清熱,利濕,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創(chuàng)傷出血,瘧疾,黃疸,水腫,淋濁,咽痛,喉痹,痔瘡,癰腫,丹毒,蛇咬傷。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研末摻或煎水洗。

23.薺菜
是一種最常見的野菜,既可炒食、涼拌,又可作餃子餡。藥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陰、太陰、足厥陰三經。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疼痛。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搗敷或搗汁點用。

24.小薊(刺兒菜)
野菜之一。藥用全草或根。性涼,味甘。入肝、脾二經。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chuàng)傷出血,疔瘡,癰毒。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宜忌: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25.水芹菜(野芹菜)
野菜之一。傘形科水芹菜屬。藥用全草。性涼,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壓,失眠。如自己采摘,須注意另有一種毒芹,植株粗壯,一般生長分散,而水芹菜則在水邊或濕地成片生長。

26.天胡荽
性寒,味苦辛。清熱,利尿,消腫,解毒。治黃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腫,癰疽疔瘡,跌打損傷。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塞鼻或搗汁滴耳。

27.酢漿草(酸咪草)
性寒,味酸。入手陽明、太陽經。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消腫,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淋病,赤白帶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疔瘡,癰腫,疥癬,痔疾,脫肛,跌打損傷,湯火傷。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搗敷、搗汁涂、調敷或煎水嗽口。

28.卷耳
味甘。清小便熱癥。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5~6錢。外用:搗敷。選方:一、治婦女乳癰初起;二、治小兒風寒咳嗽、身熱、鼻塞等癥;三、治疔疽。

29.漆姑草
性涼,味苦辛。治漆瘡,禿瘡,癰腫,瘰疬,齲齒,小兒乳積,跌打內傷。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搗汁涂或搗敷。選方:一、治漆瘡;二、治蟲牙;三、治跌打內傷;四、治蛇咬傷;五、治瘰疬結核;六、治虛汗,盜汗;七、治咳嗽或小便不利。

30.通泉草
消炎,解毒。治癰疽疔腫,燙傷。選方:一、治癰疽瘡腫:干通泉草,研細末,冷水調敷患處,一日一換。二、治疔瘡:干通泉草、木槿花葉共搗爛,沖淘米水服。三、治湯、火燙傷:鮮草搗爛絞汁,用凈棉花蘸漬患處,頻頻漬抹效。

31.波斯婆婆納(腎子草、燈籠草)
解熱毒,治腎虛,療風濕。選方:一、治腎虛:燈籠草一兩,燉肉吃。二、治疥瘡:燈籠草煎水洗。三、治風濕疼痛:燈籠草一兩,煮酒溫服。四、治久瘧:燈籠草一兩,臭常山一錢,煎水服。五、治小兒陰囊腫大:燈籠草三兩,煎水熏洗患處。

32.紫云英
鮮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湯;烹飪方法參同南瓜苗、豌豆苗。藥用價值:中藥名為翹搖(紫云英子)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養(yǎng)五臟,明耳目,祛熱風,令人輕健,久食不厭,補人。止熱瘧,活血平胃。

33.紅蓼
性味:辛;性平;小毒 歸經:肝;脾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活血;截瘧。主風濕痹痛;痢疾;腹瀉;吐瀉轉筋;水腫;腳氣;癰瘡疔癤;蛇蟲咬傷;小兒疳積疝氣;跌打損傷;瘧疾。

34.飛蓬
和龍葵是一對功效:發(fā)汗解表。主治:用于溫熱病。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這種花。

35.澤漆(五燈草)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功能主治: 利尿消腫,化痰散結,殺蟲止癢。用于腹水、水腫、肺結核、頸淋巴結核、痰多喘咳、癬瘡。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適量。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36.狗尾巴草
主治:除熱,去濕,消腫。 治癰腫,瘡癬,赤眼。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味甘)。功能與主治:祛風明目,清熱利尿。用于風熱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黃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頸淋巴結結核。

37.黃花菜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鮮質嫩,營養(yǎng)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yǎng)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功效:養(yǎng)血平肝,利尿消腫。治頭暈,耳鳴,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腸下血,水腫,淋病,咽痛,乳癰。治乳癰腫痛,瘡毒:黃花菜根搗敷。

38.一串紅(象牙紅)
藥用部分為全草,生長期皆可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功效:清熱,涼血,消腫。主治選方:治瘡初起:鮮一串紅適量,搗爛外敷。

39.小竊草
果實有小毒,有活血消腫、收斂殺蟲的功效,用于慢性腹瀉、蛔蟲病、癰瘡潰爛久不收口、因道
滴蟲病等癥。果實還可提芳香油。根與肉共煮可治吐血癥。

40.牽?;?/span>
藥用價值較高。功能主治: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食用功效: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癥。

41.鴨舌草
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腸炎、急性扁桃體炎、丹毒、疔瘡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氣管炎和百日咳。

42.鳳眼蘭(水葫蘆)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用于中暑煩渴,腎炎水腫,小便不利。用法用量: 0.5~1兩。

43.蘭花參
補虛,解表。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

44.柴胡
功能: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治: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熱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陽舉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45.白芷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46.半夏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塊莖毒性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對口腔、喉頭、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強烈刺激。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癥。辛散溫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濕,降逆氣,而善祛脾胃濕痰。

47.麥冬
性味與歸經: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功能與主治: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48.玉竹
養(yǎng)陰,潤燥,除煩,止渴。治熱病陰傷,咳嗽煩渴,虛勞發(fā)熱,消谷易饑,小便頻數(shù)。

49.桑白皮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經。功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肺熱咳喘,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癥。

50.溪黃草
性苦,寒。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是一味很好的治肝炎的中藥。功用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黃疸型肝炎:癥見皮膚及鞏膜黃染,惡寒發(fā)熱,乏力,納差,肝區(qū)隱痛,肝脾腫大,小便發(fā)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滑。
急性膽囊炎:癥見惡寒發(fā)熱,右上腹疼痛,牽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惡心嘔吐,或伴大便干結,或伴腹瀉,黃疸等。

51.蓮子
防癌抗癌:蓮子善于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堿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這一切,構成了蓮子的防癌抗癌的營養(yǎng)保健功能。降血壓、強心安神、滋養(yǎng)補虛、止遺澀精、清心、祛斑。

52.厚樸(川樸)
功能: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芳香化濕中藥,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濕阻中焦脘痞吐瀉;痰壅氣逆;胸滿喘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克;或入丸、散。孕婦慎用。

53.板藍根
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主治:溫毒發(fā)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丹毒、水痘、肝炎、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54.梔子
功效: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焦梔子:涼血止血。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疸;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55.藿香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用于夏令感冒;寒熱頭痛;胸脘痞悶;嘔吐泄瀉;妊娠嘔吐;鼻淵;手;足癬

56.五皮風(五皮草,蛇含)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之效,搗爛外敷治瘡毒、痛腫及蛇蟲咬傷。

57.魚腥草(折耳根)
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

58.金錢草
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止血生肌、消炎解毒、殺蟲之功??芍渭甭愿窝?,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腎炎,泌尿系感染,扁桃腺炎,口腔炎及癰疔療毒,毒蛇咬傷,乳癰,痢疾,瘧疾,肺出血等。

59.地石榴(地瓜、過江龍)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治:治療黃疸、瘰疬、無名腫痛、風濕疼痛、腹瀉、痢疾、痔瘡出血等證。治婦人白帶,遺精、滑精,男子白濁,管痛,小腹疼痛。用根,水煨,點水酒服。吃的時候要把兩頭的疤都去掉。有公母的區(qū)分,吃的是公的,母的不能食用,里面是沒有水分的。

60.桑葚(桑萢兒)
功效:滋陰補血、生津潤燥、潤腸排毒。主治: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須發(fā)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