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雞子
別名:雞蛋 藥用部位:卵 產(chǎn)地:全國 科:雉科 原植物:家雞





雞子藥性:雞子,主除熱火瘡,癇痓,可作虎魄神物。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jīng)】 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滋陰潤燥;養(yǎng)血發(fā)胎。主熱病煩悶;燥咳聲??;目赤咽痛;胎動不安;產(chǎn)后口渴;下??;瘧疾;燙傷;皮炎;虛人贏弱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炒,1-3枚;或生服;或沸水沖;或入丸劑。外用;適量,取黃、白調(diào)敷。 【注意】 有痰飲、積滯及宿食內(nèi)停者,慎用。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卵白,其氣清,其性微寒;卵黃,其氣渾,其性溫;卵則兼黃白而用之,其性平。精不足者,補之以氣,故卵白能清氣,治伏熱、目赤、咽痛諸疾。形不足者,補之以味,故卵黃能補血,治下痢,胎產(chǎn)諸疾。卵則兼理氣血,故治上列諸疾也。 2.《本草經(jīng)疏》:雞子,味甘氣平無毒。凡癇痙皆火熱為病,雞子之甘,能緩火之標(biāo),平即兼涼,能除熱,故主癇痙及火瘡,并治傷寒少陰咽痛。 3.《本草便讀》:雞子內(nèi)黃外白,入心肺,寧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補益脾胃;生沖服之,可以養(yǎng)心營,可以退虛熱。 4.《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除熱火瘡,癇痙。 5.《藥性論》:治目赤痛。 6.《食療本草》:治大人及小兒發(fā)熱,可取卵三顆,白蜜一合,相和服之。 7.《本草拾遺》:益氣,多食令人有聲。一枚以濁水?dāng)?,煮兩沸,合水服之,主產(chǎn)后痢。和蠟作煎餅,與小兒食之,止痢。 8.《日華子本草》:鎮(zhèn)心,安五藏,止驚,安胎。治懷妊天行熱疾狂走,男子陰囊濕癢,及開聲喉。醋煮,治久痢。和光粉炒干,止小兒疳痢,及婦人陰瘡。和豆淋酒服,治賊風(fēng)麻痹。9.《日用本草》:治湯火疼痛。 10.《隨息居飲食譜》:補血安胎,濡燥除煩,解毒息風(fēng),潤下止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