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史與紅樓夢八

 高山仙人掌 2018-01-29

明史與紅樓夢 <wbr>八

全解石頭記之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一、“親家”即滿蒙

本回賈母一見面就稱呼劉姥姥“老親家”,脂硯道:“神妙之極。看官至此,必愁賈母以何相稱。誰知公然曰‘老親家’,何等現(xiàn)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若云作者心中編出,余斷斷不信。何也?蓋編得出者,斷不能有這等情理。”

劉姥姥脫胎于“葉赫老女”。葉赫老女本是女真族葉赫貝勒布揚古之妹,三十三歲時嫁給了蒙古內喀爾喀部暖兔貝勒之子?!叭~赫老女”之劉姥姥引出了關于努爾哈赤的歷史。努爾哈赤吞并海西女真后,開始征撫漠南蒙古,對科爾沁部主要是結姻盟。賈母即孝莊,來自蒙古科爾沁部,十三歲時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而大福晉是孝莊的親姑姑哲哲,后皇太極又娶了孝莊之姊海蘭珠。孝莊之賈母則引出了后金征撫漠南蒙古的歷史。(見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四回“四大家族”)

歷史上滿族(女真族)與蒙古族之間的通婚非常普遍,像葉赫老女、孝莊這樣的“政治聯(lián)姻”也很常見,滿族(女真族)與蒙古族是地地道道的“親家”。所以脂硯說賈母稱呼劉姥姥為“老親家”是“何等現(xiàn)成,何等大方,何等有情理”,又說“若云作者心中編出,余斷斷不信”。

第四十一回鳳姐之女“大姐兒”和板兒交換了柚子和佛手,脂硯道:“柚子即今香團之屬也,應與緣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兒之戲暗透前回通部脈絡,隱隱約約,毫無一絲漏泄,豈獨為劉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也就是說這里用代表“緣”之“柚子”和“指迷津”之“佛手”,“暗透前回通部脈絡”,點出了滿族(女真族)與蒙古族之間的“親家”關系。

劉姥姥脫胎于“葉赫老女”,主要代表蒙古族。

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即指降金之蒙古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和后金一起征伐漠南蒙古。(詳見第六回)

努爾哈赤對漠南蒙古是征撫并用,與漠南蒙古科爾沁部結姻盟的同時,又與內喀爾喀五部會盟。皇太極則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天啟七年(天聰元年1627 年)九月,皇太極以盟主的身份率蒙古科爾沁、喀爾喀等部,親征察哈爾部林丹汗。十月,皇太極大勝而歸,進一步確立了盟主地位,從此建立了歸附蒙古各部對后金的臣屬關系,并“令悉遵我朝制度”。崇禎五年(天聰六年1632 年)三月,皇太極再次親征察哈爾部林丹汗,命降金各蒙古部落出兵隨征。崇禎八年(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三征漠南蒙古,收撫察哈爾部眾。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率部降金,并獻上傳國璽。

“周瑞家的”道:“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璉二奶奶管家了?!?/strong>

鳳姐代指嫁給皇太極為妃的孝莊,“璉二奶奶管家”即指“如今”之后金汗是皇太極。所以在劉姥姥眼中,代表降清漢人的平兒“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代指率部投降皇太極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叭缃癫淮蠊苁隆敝醴蛉藙t代指努爾哈赤,而“周瑞家的”是王夫人之“陪房”,即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時的“陪房”,那么“周瑞家的”代指海西女真三部,即烏拉、哈達、輝發(fā)三部,海西女真三部正是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時之建州女真(王夫人)的“陪房”。也就是說“周瑞家的”與劉姥姥之葉赫部同屬海西女真。

“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爭買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兒之力,今見劉姥姥如此而來,心中難卻其意,二則也要顯弄自己的體面?!敝幍溃骸啊惨@弄’句為后文作地步,也陪房本心本意實事?!?/strong>

萬歷二十一年(1593),海西女真四部與其它女真、蒙古部落結成九部聯(lián)盟,進攻建州女真,結果大敗而回。此即所謂“周瑞爭買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兒之力”。所謂“爭買田地”即指海西女真與努爾哈赤之建州女真爭奪土地;“狗兒”代指葉赫老女(劉姥姥)所嫁之蒙古族;“周瑞”與“周瑞家的”則代指海西女真。

“板兒一見了,便吵著要肉吃,劉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strong>

板兒挨的這“一巴掌”,表明蒙古部落在與后金的“姻盟”和“會盟”中,處于從屬地位?;侍珮O初征漠南蒙古時,科爾沁諸貝勒領兵自行攻掠,皇太極得知大怒,遣使斥責。

“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見了他怎么倒不會說話了?開口就是‘你侄兒’。我說句不怕你惱的話,便是親侄兒,也要說和軟些。那蓉大爺才是他的正經侄兒呢,他怎么又跑出這么個侄兒來了?!?/strong>

“板兒”只是鳳姐的“連宗”侄兒,代指降金之蒙古族,確實不是代表清朝之鳳姐的“正經侄兒”。

鳳姐最后送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二十兩”代指后金存續(xù)的時間(二十年)。意指“劉姥姥”所代表之蒙古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使皇太極得以消滅北元,建立清朝。萬歷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崇禎九年(1636)皇太極改“金”為“清”,后金前后共存續(xù)了二十年。

第七回:“原來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興,近因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來討情分。周瑞家的仗著主子的勢利,把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間只求求鳳姐兒便完了?!?/strong>

所謂“賣古董和人打官司”,指皇太極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冷子興”即林丹汗;“古董”即傳國璽。天聰九年(1635年)林丹汗之子率部降金,獻上傳國璽。

第七回用“柳藏鸚鵡語方知”之法寫鳳姐之“風月”,即寫皇太極得到傳國璽之后,后金貝勒、蒙古貝勒和降金之孔有德等“再三固請”皇太極稱帝;“鳳姐”正讓賈璉很爽,平兒則一旁侍候?!傍P姐”即孝莊,代表滿(女真)蒙;“賈璉”本指順治康熙,這里代指即將稱帝之皇太極。崇禎九年(天聰十年1636)三月,外藩蒙古十六國四十九貝勒及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俱以請上尊號至盛京。四月,后金貝勒代善、多爾袞等率滿、漢、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國四十九貝勒以三體表文詣闕請上尊號。(《清史稿·本紀二》

第七回之所謂“寶玉會秦鐘”即指崇禎九年(1636)皇太極稱帝,改“金”為“清” (見第二十八回“馮紫英”),從而引出第八回之所謂“比通靈”(見第七回、第八回)。

所以第二回之所謂“冷子興演說榮國府”,實際上是在為明末清初的歷史搭建框架。而“冷子興”即林丹汗,代指蒙古族;賈雨村即努爾哈赤,代指滿族(女真族)。

本回“劉姥姥再進榮國府”,則指蒙古八旗和滿洲八旗一起征伐南明。所以在劉姥姥眼中,平兒已是小斯們“趕著叫”的“姑娘”,已是可以主事之“小妾”。在清朝消滅南明的過程中,蒙古八旗當然也功不可沒,所以劉姥姥回去時也得到了異常豐厚的禮物。不說什么布料衣裳、果子粳米,什么“催生保命丹”、“筆錠如意(必定如意)的錁子”等等,單說鳳姐(八兩)和王夫人(一百兩)的一百零八兩銀子,就夠劉姥姥“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再也不用 “求親靠友”了。(詳見第四十二回)“一百零八兩”,代指蒙元存續(xù)時間,元朝從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中統(tǒng)建元到1368年元順帝棄大都北遁,共存續(xù)了108年;此處意指清朝一統(tǒng)中原相當于又建立了一個元朝,蒙古族也可以和清廷一起再“享祚(享國)”108年。順治十三年(1656),鑒于東蒙各部“效力有年,功績卓著”,順治帝賜敕曰:“朕世世為天子,爾等亦世世為王,享富貴于無窮,垂芳名于不朽,不亦休乎!”

 

二、“茗玉抽柴”

本回劉姥姥講了兩個故事,其實合在一起是一個故事。

劉姥姥道:“就象去年冬天,接連下了幾天雪,地下壓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還沒出房門,只聽外頭柴草響。我想著必定是有人偷柴草來了。我爬著窗戶眼兒一瞧……原來是一個十七八歲的極標致的一個小姑娘,梳著溜油光的頭,穿著大紅襖兒,白綾裙子──”

“雪”,代指清朝,“三四尺深”,代指清朝已入關三四十年;“抽柴的小姑娘”,指崇禎帝。

“剛說到這里,忽聽外面人吵嚷起來,又說:‘不相干的,別唬著老太太。’賈母等聽了,忙問怎么了,丫鬟回說:‘南院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Z母最膽小的,聽了這個話,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來瞧,只見東南上火光猶亮。賈母唬的口內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燒香。王夫人等也忙都過來請安,又回說‘已經下去了,老太太請進房去罷?!Z母足的看著火光息了方領眾人進來。”

“南院馬棚”,指清初“三藩”轄區(qū),即平西王吳三桂之云貴、平南王尚可喜之廣東、靖南王耿精忠之福建,還包括定南王孔有德之婿孫延齡所鎮(zhèn)守之廣西?!澳显厚R棚里走了水”,即指“三藩之亂”爆發(fā)。康熙十二年(1673)吳三桂起兵反清,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精忠、孫延齡等舉兵響應??滴醵辏?681)“三藩之亂”平,即所謂“已經救下去了”?!爸灰姈|南上火光猶亮”,指參加“三藩之亂”的鄭成功之子鄭經敗回臺灣;“火光息了”,則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率臺灣軍民降清。

吳三桂起兵之初,自稱“原鎮(zhèn)守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tǒng)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佯稱擁立“先皇三太子”,興明討清。“先皇”即指崇禎帝。“三藩”打著“復明”的旗號反清,即所謂“茗玉抽柴”引起了“南院馬棚里走了水”。所以賈母道:“都是才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辈辉试S再提“抽柴”之事。脂硯道:“一段為后回作引,然偏于寶玉愛聽時截住?!?/strong>

康熙十二年(1673)之“三藩之亂”,距離順治元年(1644)清朝入關剛好三十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鄭克塽降清,則距離清朝入關剛好四十年。此即劉姥姥之所謂“雪”“壓了三四尺深”,即指清朝入關三四十年。

劉姥姥又道:“我們莊子東邊莊上,有個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歲了。他天天吃齋念佛,誰知就感動了觀音菩薩夜里來托夢說:‘你這樣虔心,原來你該絕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給你個孫子?!瓉磉@老奶奶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只一個兒子,好容易養(yǎng)到十七八歲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養(yǎng)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生的雪團兒一般,聰明伶俐非常。可見這些神佛是有的?!?/strong>

“我們莊子東邊莊上”,指東北之清朝(后金)?!笆甙藲q上死了”的“兒子”,指清朝入關后之順治帝,順治帝死于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日。“后果然又養(yǎng)了一個”,指康熙帝;“今年才十三四歲”,指康熙十三四年,“三藩之亂”爆發(fā)于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因這段故事是說清朝得到了神佛的庇佑,所以“這一夕話,實合了賈母王夫人的心事,連王夫人也都聽住了”。賈母、王夫人皆孝莊,代指清朝。清朝從萬歷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起兵,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帝統(tǒng)一臺灣正好一百年,而到康熙十三四年(1674~1675)則是九十多年,此即所謂“老奶奶子今年九十多歲”。

劉姥姥道:“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書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可惜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

“茗玉”即崇禎帝,崇禎帝死于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

“劉姥姥道:‘因為老爺太太思念不盡,便蓋了這祠堂,塑了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燒香撥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沒了,廟也爛了,那個像就成了精?!瘜氂衩Φ溃骸皇浅删?guī)矩這樣人是雖死不死的?!瘎⒗牙训溃骸浲臃?!原來如此。不是哥兒說,我們都當他成精。他時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店道上閑逛。我才說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們村莊上的人還商議著要打了這塑像平了廟呢。’”

“祠堂”指崇禎帝之思陵;“茗玉小姐的像”指崇禎帝之神位。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初四日,李自成將崇禎帝葬于田貴妃墓,該墓位于明十三陵陵區(qū)西南隅鹿馬山南麓。崇禎帝生前沒有預建陵寢,據(jù)清查繼佐《罪惟錄》記載:“崇禎初年,徧(同‘遍’)求天壽,無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劉誠意孔昭(誠意伯劉孔昭)及張真人甲(真人張甲),協(xié)視地,得薊州鳳臺山(清代又作‘昌瑞山’或‘豐臺嶺’,即今河北遵化清東陵所在地)。云地善而難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崇禎十七年)以后,不及事。”

清朝入關后為收買民心,下令以帝禮改葬崇禎,營建地上園寢建筑,并命名為“思陵”。

寶玉道:“我們老太太、太太都是善人,合家大小也都好善喜舍,最愛修廟塑神的。我明兒做一個疏頭,替你化些布施,你就做香頭,攢了錢把這廟修蓋,再裝潢了泥像,每月給你香火錢燒香豈不好?”

改葬崇禎所需費用基本上由原明朝文武百官及內臣捐助,吳三桂也曾捐銀千兩。所以清朝實際上只是做了個“香頭”,“思陵”實際上是用化來的“布施”所“修蓋”。

次日寶玉讓茗煙“按著劉姥姥說的方向地名”去“踏看”了一日,茗煙回來說“找到東北上田埂子上才有一個破廟”,“那廟門卻倒是朝南開”,但里面的泥胎卻不是“什么女孩兒,竟是一位青臉紅發(fā)的瘟神爺”。

“東北上田埂子上”,指位于北京東北之“薊州鳳臺山”,即今河北遵化清東陵所在地;“廟門朝南開”的“破廟”即順治帝之孝陵,“青臉紅發(fā)的瘟神爺”即指順治帝,亦即劉姥姥之所謂“好容易養(yǎng)到十七八歲上死了”的清朝入關后的第一個“兒子”。

清廷“以帝禮改葬(崇禎)”,卻沒有將崇禎帝葬在崇禎帝自己選定的“薊州鳳臺山”,而只是做了個“香頭”,“化些布施”為崇禎帝蓋了一個小“祠堂(思陵)”。不僅如此,清廷還霸占了崇禎帝選定的“龍脈”之地,將順治帝葬在了“薊州鳳臺山”,即清東陵。這就是“好善喜舍,最愛修廟塑神”之清廷的“善舉”。

不料“雖死不死”之茗玉跑了出來“抽柴”,引起了“南院馬棚”一場大火。

寶玉說要在賈母“給史湘云還席”后,“等下頭場雪”再“請老太太賞雪”,“咱們雪下吟詩”。林黛玉道:“咱們雪下吟詩?依我說,還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還更有趣兒呢?!彼^“雪下抽柴”,即指復明反清。

劉姥姥的故事從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帝殉國、清朝入關,一直講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統(tǒng)一臺灣,時間跨度為四十年。這段歷史正是《紅樓夢》第三大部分將要講述的“南明史”。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一、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本回寫賈母“給史湘云還席”,史湘云代表蒙古族,而劉姥姥也代表蒙古族,所以本回之劉姥姥是史湘云的替身。所謂“史太君兩宴大觀園”,名義上是“給史湘云還席”,實際上是用“游園”、“酒令”等活動,接著第三十八回之“菊花詩”繼續(xù)演繹明末清初之“明史”。在“菊花詩”中,南明已經滅亡,鄭成功也已移師臺灣,歷史進入了“甄鄭國”時期。除鄭氏集團之外,尚在堅持抗清的有云南邊陲李定國大西軍殘部、東南沿海張煌言部、夔東大順軍余部、以及兩廣義軍等等。

為了當日之游宴,鳳姐讓李紈開了“綴錦閣”,抬下來了“二十多張”“高幾”,李紈還將船上用具也預備好了。而劉姥姥也趁機窺了一眼“綴錦閣”,“只見五彩炫耀,各有奇妙”。

南明已經滅亡,所以游園前先“簪菊”,“菊”代指南明。但此處之“簪菊”與第三十八回“菊花詩”之“簪菊”不同,是指南明已成了“清朝(滿蒙)”頭上的點綴。賈母劉姥姥所簪之“折枝菊花”,即指已滅亡之南明?!百Z母便揀了一朵大紅的簪于鬢上”,“大紅的”代指朱明之“朱”。鳳姐則“將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劉姥姥)一頭”,把“年輕時也風流”的劉姥姥“打扮的成了個老妖精”。

第一宴開在秋爽齋曉翠堂上。開宴前先去了林黛玉的瀟湘館,林黛玉代表明朝。在瀟湘館內劉姥姥自恃“走熟了的”,不走“石子漫的路”,“卻赾土地”,“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此即指清軍(滿蒙)在消滅南明殘余勢力時受到的打擊,劉姥姥連腰也不曾扭了?!摆c(qǐn)”,行難;跛行貌。

探春代表鄭成功及其鄭氏集團。順治十八年(1661)鄭成功收復臺灣,同時還控制著金門、廈門、南澳等大陸沿海島嶼?!扒锼S”之“曉翠堂”即指大陸沿海島嶼。賈母攜劉姥姥赴曉翠堂開宴,即指清軍(滿蒙)占領這些沿海島嶼。所以須水路并進,賈母等人坐船,鳳姐等人則“抄著近路到了秋爽齋(鄭氏轄區(qū))”。

宴會上,鳳姐和鴛鴦把劉姥姥當做“篾片相公”取笑,劉姥姥則以“禮出大家”反諷,擠兌得鳳姐鴛鴦連忙“賠不是”。第二宴時,鳳姐鴛鴦又想用“黃楊根整摳的十個大套杯”,灌劉姥姥“十下子”;劉姥姥則借賈府“茄鲞”之“昂貴”,將楊木認作“黃松”,說:“你們這樣人家斷沒有那賤東西(“黃楊木”)……”其實是在罵榮府只有“賤東西(黃楊根套杯)”。宴后賈母“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與他這是什么樹,這是什么石,這是什么花”。劉姥姥則將八哥說成是“會說話”的“長出鳳頭”的“黑老鴰子(烏鴉)”,嘲諷賈母所代表之孝莊(清朝)。賈府拿劉姥姥取笑和劉姥姥指桑罵槐,其實都是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嘲諷清朝(滿蒙)。

清朝(滿蒙)大開筵宴,平兒和襲人等降清漢人的代表,則每人只得到了一份“剩菜”,就這還是因為“今兒剩的菜不少”?!叭眲t不同,鴛鴦道:“素云那去了?”李紈道:“他們都在這里一處吃,又找他作什么?!?/strong>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并不曾隔斷……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墻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lián),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云: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strong>

此處之“秋爽齋”則指臺灣。

“白菊”,代指南明滅亡后之臺灣(“甄鄭國”),源自第三十八回之“殘菊”,其詩云:“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此聯(lián)詩寫南明即將滅亡。

“米襄陽”,即北宋書畫名家米芾,襄陽人。以擅長畫煙云著稱,其傳世作品有《云山煙雨圖》、《溪山煙雨圖》、《江南雨圖軸》等等。獨創(chuàng)山水畫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云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xiàn)層層山頭,世稱“米點”。

“米襄陽《煙雨圖》”,借以代指江南,即代指南明。

“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北緦戨[士高人,代指不屈膝事清的南明人士。此對聯(lián)是“顏魯公墨跡”,為寶玉所贈?!邦侓敼奔搭佌媲?,唐代書法大家。第三十七回探春給寶玉之“花箋”上有言道:“兼以鮮荔并真卿墨跡見賜?!薄袄蟆奔础袄笾Α?,諧“立枝”,指南明建立,故謂“鮮荔”。(見第三十七回之“纏絲白瑪瑙碟子”、第二十二回賈母之謎)“真卿墨跡”即此處之“對聯(lián)”。探春之“花箋”上還寫道:“娣雖不才,竊同叨棲處于泉石之間,而兼慕薛林之技?!蹦敲此^“泉石之間”即指南明,此對聯(lián)寫的則是南明人士。

這一段關于擺設的文字,意指鄭氏集團移師臺灣后,仍然心系南明和南明抗清人士。

“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shù)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strong>

“鼎”,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征。這里代指“明史”已進入“甄鄭國”時期,臺灣鄭氏集團延續(xù)著朱明的香火。

“白玉比目磬”,“磬”諧“慶”,表吉慶;“比目”即比目魚,因兩只眼睛長在一邊,古人認為需兩魚并肩而行,是“恩愛夫妻”的象征。

“那板兒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錘子要擊,丫鬟們忙攔住他。”

若板兒用錘子擊打“比目磬”,則表明板兒將娶探春,即指清朝統(tǒng)一臺灣。但本回臺灣還掌握在鄭氏集團手中,所以“丫鬟們忙攔住他”。探春則給板兒佛手,指點其去找“老親家”之“巧姐兒”。板兒又“蟈蟈”“螞蚱”地亂說,于是“劉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罵道:‘下作黃子,沒干沒凈的亂鬧。倒叫你進來瞧瞧,就上臉了?!保ㄅc第六回板兒挨巴掌對看)

“賈母因隔著紗窗往后院內看了一回,說道:‘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細些?!?/strong>

賈母為什么嫌“梧桐”細呢?因為即將“有鳳來儀”?!肚f子》: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竹之果實)不食,非醴泉(甜美的泉水)不飲”。林黛玉之瀟湘館原名“有鳳來儀”,代指“元妃省親”,即指清朝入主中原。此處賈母嫌梧桐還細,意指清朝統(tǒng)一臺灣還沒到時候。

在離開秋爽齋的船上,寶玉說“破荷葉可恨”,埋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此處之“殘荷”即指臺灣之鄭氏集團。薛寶釵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那里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意謂清朝不攻打臺灣是因為還騰不出手來。林黛玉則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聽后改變了主意,說:“以后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strong>

薛寶釵之蘅蕪苑也“供著數(shù)枝菊花”,也指南明已亡。“數(shù)枝”代指南明數(shù)個政權。蘅蕪苑內“異香撲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都結了實,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愛”。意指清朝之武力征服終于有了結果。但在蘅蕪苑外,“花溆的蘿港之下”,卻是“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代指被征服的南明。

第二宴開在“綴錦閣”底下。賈母讓梨香院的女孩子們進大觀園來演奏,道:“就鋪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著水音更好聽?;貋碓蹅兙驮诰Y錦閣底下吃酒,又寬闊,又聽的近?!迸合汩看敢褱缤鲋厦鳎ㄒ姷谌呋兀?,賈母是要聽著南明的哀樂來享樂。所以當“簫管悠揚,笙笛并發(fā)”、“樂聲穿林度水而來”時,“寶玉先禁不住,拿起壺來斟了一杯,一口飲盡”。其他人則仍是喝酒取樂,賈母笑道:“大家吃上兩杯,今日著實有趣。”“當下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fā)喜的手舞足蹈起來。”林黛玉道:“當日圣樂一奏,百獸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百獸率舞”:《尚書·舜典》:“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甭剩貉?。指音樂和諧之聲感動群獸相率起舞。形容天下升平的景象。

 

二、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所謂“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其實就是用“酒令”演繹南明史。

牙牌,古時一種娛樂工具,別稱骨牌、牌九、天九。牙牌共有三十二張牌,每張牌上都上下刻著相當于兩粒骰子的點色,一、四點色紅,二、三、五、六點色綠,其中天牌點數(shù)最大,上下都是六點,地牌點數(shù)最小,上下都是一點。三張牌點色成套就是“一副兒”,各種成套點色都有名稱。鴛鴦道:“如今我說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領說下去,至劉姥姥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葉韻。”

1、賈母

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辟Z母道:“頭上有青天?!?/strong>

“青天”,切合“天”,天牌上下都是六點,色綠;此處之“青天”代指清朝。“頭上有青天”,猶如謂北方有清朝,意指入主北京之清朝;“上”,代指北方。

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辟Z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strong>

“六橋”,指杭州西湖蘇堤上的六座橋,切合“五與六”中的六點;“梅花”,花瓣五片,切合“五與六”中的五點。蘇堤上多植梅,梅花生長于南方,所以用“六橋梅花”代指南方。

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云霄。”

“一輪紅日出云霄”,意指南明弘光朝廷建立?!耙惠喖t日”,切合色紅之幺點,代指弘光朝廷;“云霄”,即“青天”,切合色綠之六點,代指清朝。同時“幺點”也意指弘光朝廷是南明第一個政權。

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鐘馗腿?!?/strong>

這“一副兒”叫“蓬頭鬼”,共有四個六點,一個幺點,一個五點?!扮娯浮?,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扮娯浮鼻泻乡埸c?!斑@鬼抱住鐘馗腿”:源自民間傳說故事“五鬼鬧鐘馗”,說五鬼將鐘馗灌醉,脫去他的靴子,摘掉他的紗帽,又偷走他的寶劍和笏板,“弄的鍾老爺脫巾露頂,赤腳袒懷,甚是不成模樣”。(明代《斬鬼傳》)《孤本元明雜劇》之《慶豐年五鬼鬧鐘馗》中也有五鬼鬧鐘馗的情節(jié)?!拔骞怼鼻泻衔妩c。

“鐘馗”代指弘光朝廷,“五鬼”代指弘光朝廷的“江北四鎮(zhèn)”和世鎮(zhèn)武昌之左良玉。

南京在明朝初年是帝國的首都,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后,南京作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北京相對應的中央機構。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禎帝自經于煤山,北京朱明滅亡,此時作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地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而立君則成了南京在籍大臣的當務之急。按照封建倫序觀念,當時有繼統(tǒng)資格的有福王、桂王、惠王,在三王中福王朱由崧又處于優(yōu)先地位。但東林黨人曾在萬歷年間反對立朱由崧之父為太子,擔心朱由崧登上帝位后重翻舊案,自己在政治上失勢,因此強烈反對福王繼統(tǒng)。福王朱由崧“懼不得立”,“書召南竄總兵高杰與黃得功、劉良佐協(xié)謀擁戴”。節(jié)制三總兵的鳳陽總督馬士英眼看手下大將全部自行投向福藩,也抓住時機向福王朱由崧表示效忠。山東總兵劉澤清隨后加入擁立福王的行列。一度擁有決策大權的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在擁立問題上態(tài)度游移,優(yōu)柔寡斷,沒有斷然決定擁立福王,致使朱由崧求助于鎮(zhèn)將,從此大權旁落。馬士英則成了定策第一文臣。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為皇帝,馬士英入閣主持政務兼任兵部尚書。坐收“定策”之功的黃得功則進封為靖南侯、高杰為興平伯、劉澤清為東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八逆?zhèn)”既以定策功封爵,“人人有門生天子心”,桀驁不馴,馬士英、史可法等根本指揮不了“四鎮(zhèn)”,形成了軍閥操縱朝廷的局面?!八逆?zhèn)”的駐地為:黃得功駐真州(儀征)、劉良佐駐壽州(今壽縣)、劉澤清駐淮安,高杰駐揚州附近的瓜州。世守武昌的左良玉雖然沒有參加定策,但他兵多將廣,也進封為寧南侯。左良玉早在崇禎年間就已尾大不掉,自行其是。弘光監(jiān)國和即位的詔書頒到武昌,他一度拒絕開讀。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三月,李自成在清軍追擊下進入湖北,左良玉不敢同大順軍主力作戰(zhàn),以“清君側”為名,傳檄討馬士英,率部順江東竄。當時清軍實際上是三路齊頭并進,大舉南下。馬士英明知清軍重兵已經進入江蘇北部,卻慫恿弘光帝手詔命督師大學士史可法抽調兵馬過江拱衛(wèi)南京。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四月二十五日,揚州陷落,史可法殉國。五月十五日,清軍占領南京?!敖彼逆?zhèn)”中,高杰被叛將所殺,其子和劉良佐、劉澤清等先后率部降清;黃得功被手下叛軍射中喉部,自刎而死,部將田雄、馬得功將弘光帝活捉獻給清軍。左良玉死于九江,其子左夢庚也率部降清。弘光朝廷依賴籠絡藩鎮(zhèn)而立,又以藩鎮(zhèn)叛降而亡。從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大順軍攻克北京到次年清軍占領南京,明朝的文官武將絕大多數(shù)好像蓬草一樣隨風而轉,大抵而言,風云氣少,兒女情多。(顧誠《南明史》)

弘光朝廷本應是驅虜平寇的“鐘馗”,卻被“江北四鎮(zhèn)”和左良玉之“五鬼”“抱住腿”,一年而亡。

 

2、薛姨媽

鴛鴦道:“有了一副。左邊是個‘大長五’。”薛姨媽道:“梅花朵朵風前舞。”

“長”,指上下點色一樣?!懊坊ā?,切合五點。“朵朵”,切合“大長五”中的兩個五點。

鴛鴦道:“右邊還是個‘大五長’?!毖σ虌尩溃骸笆旅坊◣X上香?!?/strong>

“梅花”,切合五點。“十月”,切合“大五長”的兩個五點。

鴛鴦道:“當中‘二五’是雜七。”薛姨媽道:“織女牛郎會七夕?!?/strong>

“織女牛郎”,切合“二五”中的二點;“織女牛郎”是神仙,為下一句做鋪墊。“七夕”為七月初七日,切合“雜七”。

鴛鴦道:“湊成‘二郎游五岳’?!毖σ虌尩溃骸笆廊瞬患吧裣蓸??!?/strong>

“二郎”,比作上句“二五”中的二點?!拔逶馈?,比作上句“二五”中的五點。

“二郎”,本指二郎神楊戩,借以代指南明第二個政權隆武政權?!懊坊ā?,生長于南方,借以代指南明政權。薛姨媽之“梅花朵朵”和“十月梅花”都是“梅花”成雙,也代指南明第二個小朝廷隆武政權。所謂“織女牛郎會七夕”,意指隆武政權追隨著弘光朝廷“升天”了,和牛郎追趕織女一樣。所謂“世人不及神仙樂”,也指隆武政權之滅亡。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初七日,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就任監(jiān)國,二十七日即皇帝位。次年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被清軍俘殺,隆武政權滅亡。

 

3、史湘云

鴛鴦道:“有了一副。左邊‘長幺’兩點明。”湘云道:“雙懸日月照乾坤?!?/strong>

“雙懸日月”,切合“長幺”之兩個幺點?!半p懸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詩,其詩云:“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笔轮浮鞍彩分畞y”時唐玄宗逃離長安入蜀,太子李亨自行稱帝于靈武。此處借以指兩個南明政權同時存在,即隆武政權和魯監(jiān)國政權。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閏六月初七日,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就任監(jiān)國;七月十八日魯王朱以海也在紹興就任監(jiān)國。

鴛鴦道:“右邊‘長幺’兩點明。”湘云道:“閑花落地聽無聲?!?/strong>

“閑花”,切合幺點的紅色,“長幺”是地牌,故謂“落地”。此處之“長幺”也代指隆武政權和魯監(jiān)國政權?!伴e花落地聽無聲”,出自唐代劉長卿《別嚴士元》詩,借以比喻隆武政權和魯監(jiān)國政權之敗亡。

唐、魯爭立不僅是兩個南明政權的對立,而且在兩個政權內部也引起了嚴重紛爭,盡管唐、魯政權都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很大一部分精力卻消耗在內部矛盾上。與此相應的是,文官武將的升遷不是以抗清功績?yōu)閾?jù),而是被作為拉攏的一種手段。隆武、魯監(jiān)國兩政權封爵拜官的人數(shù)很多,大抵都是因在內部傾軋中有“功”。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組織有效的防清陣線。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軍攻浙東,魯監(jiān)國逃往海上。八月,隆武帝被俘。(顧誠《南明史》)

鴛鴦道:“中間還得‘幺四’來?!毕嬖频溃骸叭者吋t杏倚云栽?!?/strong>

“日”,切合“幺四”之“幺”?!凹t杏”,切合“幺四”之“四”。

“日邊紅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詩,此處借來做了謎面,謎底即鄭成功。“日邊紅杏”,指隆武帝賜鄭成功“朱”姓,改其名“森”為成功,因此時人稱鄭成功為“國姓爺”;“倚云栽”,喻“大木”,即鄭成功之號(詳解見第五回之“探春”)。

“中間還得‘幺四’來”,“四”代指隆武政權和魯監(jiān)國政權之建立和敗亡,即指上面的“雙懸日月”和“閑花落地”;“幺”代指鄭成功;此句意指在隆武政權和魯監(jiān)國政權敗亡之后,鄭成功登上了南明舞臺。

鴛鴦道:“湊成‘櫻桃九熟’?!毕嬖频溃骸坝鶊@卻被鳥銜出?!?/strong>

“櫻桃”,比作幺點,代指南明政權。“九”,指這“一副兒”共有九個幺點,“九”又泛指多次或多數(shù),代指所有南明政權;“熟”,代指滅亡,櫻桃熟了也會如“閑花”般“落地”?!熬攀臁保杆心厦髡嘀疁缤??!坝鶊@卻被鳥銜出”:櫻桃,又名鶯桃,含桃?!墩f文》:“鶯桃,鶯鳥所含食,故又名含桃?!钡綕h代始稱“櫻桃”?!坝鶊@”,出自唐代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詩:“總是寢園春薦后,非關御苑鳥銜殘?!边@里代指南明。“鳥”即鶯鳥,代指鄭成功。此句意謂南明滅亡后,南明政權被鄭成功帶去了臺灣。

 

4、薛寶釵

鴛鴦道:“有了一副。左邊是‘長三’?!睂氣O道:“雙雙燕子語梁間?!?/strong>

“雙雙燕子”,切合“長三”之兩個三點,“長三”狀如雙燕同棲。此處之“三”代指南明第三個政權魯監(jiān)國政權。“雙雙燕子語梁間”,化自宋代劉季孫《題饒州酒務廳屏》詩“呢喃燕子語梁間”句,意指魯監(jiān)國與隆武帝爭立?!把嘧印?,等到“人去梁空巢也傾”時將飛走,借以喻魯監(jiān)國政權。

鴛鴦道:“右邊是‘三長’?!睂氣O道:“水荇牽風翠帶長?!?/strong>

“荇”,一種水草?!八魻匡L翠帶長”,切合“長三”的兩個三點。此句出自杜甫《曲江對雨》詩,借以比喻魯監(jiān)國政權。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軍攻浙東,魯監(jiān)國亡命海上。

鴛鴦道:“當中‘三六’九點在?!睂氣O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三山”,切合“三六”中的三點,代指南明第三個政權?!扒嗵臁?,切合“三六”中的六點,代指清朝?!叭桨肼淝嗵焱狻?,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借以指南明第三個政權已被清朝打敗。魯監(jiān)國政權沒有被消滅,而是逃往了海上,故謂之“半落”。

鴛鴦道:“湊成‘鐵鎖練孤舟’?!睂氣O道:“處處風波處處愁?!?/strong>

這“一副兒”共有五個三點,一個六點?!拔鍌€三點”有如五把鐵鎖,“一個六點”則如“孤舟”,故謂“鐵鎖練孤舟”;“練”通“鏈”?!疤幪庯L波處處愁”,化自唐寅《題畫》詩“處處風雨處處愁”句,形容魯監(jiān)國政權逃往海上后的處境。

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軍攻浙東。六月,魯監(jiān)國在張名振等保護下乘船渡海到達舟山,不料舟山明軍不承認魯監(jiān)國政權,拒絕接納魯監(jiān)國。九月,據(jù)守金門、廈門一帶的鄭彩將魯監(jiān)國迎往福建,十一月到達廈門。此后魯監(jiān)國政權頗有一番作為。順治四年(永歷元年1647)七月,魯監(jiān)國親征漳州,號召各地紳民起義,一時遠近響應,義軍飆發(fā)。到順治五年(永歷二年1648年)上半年,以魯監(jiān)國為首的明朝義師已經收復了閩東北三府一州二十七縣,省會福州幾乎成了孤注。清廷于順治四年(1647)十一月又派軍南下,在形勢惡化的情況下,魯監(jiān)國于順治六年(1649)正月移駐閩、浙交界處,幾乎沒有立足之地,漂泊海上,“以海水為金湯,舟楫為宮殿”。后魯監(jiān)國部襲殺舟山明軍主將,舟山群島于是成為魯監(jiān)國領導下浙東抗清武裝活動的中心。順治八年(1651)清軍攻陷舟山,魯監(jiān)國在張名振等扈衛(wèi)下移居金門、廈門。由于鄭成功不承認魯監(jiān)國政權,而在西南建立的永歷朝廷基本上得到了包括鄭成功在內的南明各方勢力的一致?lián)碜o,順治十年(永歷七年1653)三月,魯監(jiān)國朱以海也承認了永歷帝的正統(tǒng)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歸藩。永歷帝為了維護朱明王朝對東南地區(qū)的影響,仍然讓他保留監(jiān)國的名義。但這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福建沿海的抗清實力基本上控制在鄭成功手里,朱以海只是作為“寓公”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滴踉辏?662),魯監(jiān)國在金門“中痰”去世。(顧誠《南明史》)

 

5、林黛玉

鴛鴦道:“左邊一個‘天’?!摈煊竦溃骸傲汲矫谰澳魏翁??!?/strong>

“天”,天牌,上下都是六點,色綠,代指清朝。“良辰美景奈何天”:出自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苯枰灾盖遘娔舷潞蟮哪厦餍蝿??!傲汲矫谰啊?,指南明之“姹紫嫣紅”和“斷井頹垣”。 “奈何天”,指清軍南下后的局勢。

鴛鴦道:“中間‘錦屏’顏色俏?!摈煊竦溃骸凹喆耙矝]有紅娘報。”

“錦屏”,四點色紅,六點色綠,上下搭配如彩屏。“紗窗”,切合六點;瀟湘館窗紗為綠紗,與綠竹不配,故賈母要改用“霞影紗”?!凹t娘”,切合四點?!凹喆耙矝]有紅娘報”:《西廂記》張生唱詞:“侯門不許老僧敲,紗窗外定有紅娘報?!睂憦埳渭t娘帶來鶯鶯的消息。金圣嘆改為:“侯門不許老僧敲,紗窗也沒有紅娘報?!辈⑴疲骸靶募比缁穑荒艽?。欲遣一僧請之,又似于禮不可,因而怨到紅娘。如此妙筆,真恐紙上有一張生直走下來?!贝颂幗枰灾改厦骷鼻械嘏瓮鬈姷慕輬蟆A主煊翊砻鞒?。

鴛鴦道:“剩了‘二六’八點齊?!摈煊竦溃骸半p瞻玉座引朝儀?!?/strong>

“雙瞻玉座引朝儀”,切合“二六”,“二六”共八點整齊排列,猶如百官分兩行朝見皇帝。此句出自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詩“雙瞻御座引朝儀”句,并改“御”為“玉”。《紅樓夢》之“玉”代表明朝(見第八回“比通靈”),“玉座”代指南明。就在清軍南下、明軍一敗涂地之際,南明終于盼來了一個好消息。

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在清軍窮追猛打之下,李自成大順軍分東西兩路南撤。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三月,東路軍在李自成率領下進入湖北,南明世守武昌寧南侯左良玉怯戰(zhàn)東竄。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死于當?shù)氐刂鲌F練之手,大順軍余部進入湖南。大約在七月間,東路大順軍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達成“合營”協(xié)議,聯(lián)明抗清。但何騰蛟是因為害怕大順軍的強大才被迫達成協(xié)議,所以在“合營”后就想方設法加以排擠。東路大順軍得不到糧餉供應,處境相當困難。八月間,除郝?lián)u旗、王進才二部留在何騰蛟麾下外,東路大順軍主力移營北上,在荊州地區(qū)與李錦(即李過)、高一功率領的西路大順軍會和。南明湖廣巡撫堵胤錫親赴荊州大順軍大營,“陳說天運、人心、興廢遞變,更諭以忠義,為釃酒為誓,聲淚痛激,感動群賊。于是,李錦、高一功……等諸賊首并聽命歸附,愿奉節(jié)度。胤錫乃上疏遣常德舉人傅作霖往福建為諸降將請爵”。與此同時,清朝湖廣當局也多次派人招撫大順軍,但李錦等一大批大順軍將領出于民族大義終于同南明隆武政權達成了共同抗清的協(xié)議。

所謂“雙瞻玉座引朝儀”,即指大順軍余部反正,與南明軍民一起共同尊奉南明。

鴛鴦道:“湊成‘籃子’好采花?!摈煊竦溃骸跋烧认闾羯炙幓?。”

這“一副兒”共有四個六點,好比籃筐;一個二點,好比籃炳;一個四點,好比鮮花?!跋烧认闾羯炙幓ā本渑c此切合。

堵胤錫的奏疏,在隆武朝廷引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后隆武帝采納了堵胤錫的建議,派使者前往湖廣頒詔,封李錦為興國侯,諸將封伯有差,改李錦名為李赤心,高一功名為高必正,所部稱“忠貞營”。隆武朝廷將弘光朝廷“聯(lián)虜平寇”的方針,改變?yōu)槁?lián)合農民軍抗清,這反映了南明有識之士已經看到國內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這一客觀事實。(顧誠《南明史》)

所謂“仙杖香挑芍藥花”,即指隆武帝詔撫大順軍余部?!吧炙帯保糯信陨炙幭噘?,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芍藥又稱“將離草”?!对姟む嶏L·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林黛玉說完第一句酒令,“寶釵聽了,回頭看著他。黛玉只顧怕罰,也不理論?!边@為第四十二回“釵黛合一”埋下了伏筆。所謂“湊成‘籃子’好采花”,則為第五十九回“柳葉渚邊嗔鶯咤燕”埋下伏筆。

 

6、迎春

鴛鴦道:“左邊‘四五’成花九?!庇旱溃骸疤一◣в隄狻!?/strong>

“四五”,代指南明第四個政權和第五個政權,即紹武政權和永歷朝廷?!疤一◣в隄狻保?出自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桃花”,代指南明;“雨”,代指降清漢人,而孔有德等正是在永歷初年再次南下。順治五年(永歷二年1648),清廷深感滿洲兵力有限,決定起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統(tǒng)兵南下。孔有德由湖南向廣西進軍;耿仲明、尚可喜則取道江西入粵。

關于紹武政權和永歷朝廷之滅亡,第四十一回將會接著演繹,所以此處就此打住。(見第四十一回“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7、劉姥姥

鴛鴦道:“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道:“是個莊家人罷。”

“莊家人”,即“孝莊所嫁之人”?!八乃摹保舷露际撬狞c,又叫人牌,代指皇太極;“四”,指皇太極在努爾哈赤時的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稱四貝勒。“四四”即八,指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所以劉姥姥之“莊家人”,切合“是個人”之“四四”。

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

“大火”,切合“三四”中色紅之“四”,意謂興旺?!懊x”,切合“三四”中色綠之“三”,代指清朝?!按蠡馃嗣x”,意指皇太極建立清朝。崇禎九年(1636)四月十一日,皇太極稱帝,改“金”為“清”,改族名“諸申(女真)”為“滿洲”。

鴛鴦道:“右邊‘幺四’真好看?!眲⒗牙训溃骸耙粋€蘿蔔一頭蒜?!?/strong>

“一個蘿蔔”,切合“幺四”中的幺點?!耙活^蒜”,蒜多瓣,切合“幺四”中的四點。

“一個蘿蔔一頭蒜”:先看兩個名詞解釋:(1)《說文》:“蘆,蘆菔也?!倍巫?“今之蘿卜也?!狈粗嗳唬禾}卜,蘆也。(2)葫,古時蒜或大蒜的別名,《爾雅翼》:“蒜有大小,大蒜為葫,小蒜為蒜。”反之亦然:蒜,葫也。所以所謂“一個蘿蔔一頭蒜”,實際上就是“葫蘆”,即“胡虜”,代指清朝。

鴛鴦道:“湊成便是一枝花?!眲⒗牙训溃骸盎▋郝淞私Y個大倭瓜?!?/strong>

“一枝花”,切合“幺四”。“倭瓜”,葫蘆科南瓜屬的植物,又名麥瓜、番瓜、南瓜、金冬瓜。

劉姥姥之“牙牌令”意謂:“孝莊所嫁之人”(皇太極)建立清朝,就如種下了一個“葫蘆”,花開花落,收獲了一個大“葫蘆”?!百凉稀奔创蠛J,代指一統(tǒng)中原之清朝。

“眾人大笑起來。只聽外面亂嚷——”后面省略了,下一回也當沒這回事,繼續(xù)拿劉姥姥取樂。所謂“外面亂嚷”是指……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一回 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一、妙玉即宋朝之“玉角”

本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第一次正式出場。妙玉即宋恭帝,代指宋朝。(詳見第五回妙玉之“判詞”和“紅樓夢曲”之“世難容”,第十七回之“妙玉”)

宋恭帝于至元十三年(1276)三月降元,五月至大都,封瀛國公。十九年(1282)十二月,遷上都。二十五年(1288)十二月,被遣至吐蕃習學佛法。長期住于西藏薩迦大寺,曾任總持。至治三年(1323)四月,被賜死于河西。

1、妙玉的五個茶具

(1)“成窯五彩小蓋鐘”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龍獻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钣裥φf:‘知道。這是老君眉。’賈母接了,又問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Z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瘎⒗牙驯阋豢诔员M……”

此處特意點明妙玉所獻之茶是“老君眉”,其中隱著一個“壽”字,點出“獻茶”即“獻壽”。那么所謂“云龍獻壽”即“云龍獻茶”,點出“獻茶”之妙玉即“云龍”。云從龍,“龍”代表皇帝。此處已點出妙玉的皇帝身份,妙玉即宋恭帝。

“舊年蠲的雨水”,代指南宋之淚水?!芭f年”,代指已成為歷史的南宋;“雨水”代指眼淚?!邦谩?,使清潔。(又一個“還淚”之人,與“黛玉還淚”對看。)

“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瘜氂駮?,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臟不要了。”

這杯茶不只劉姥姥喝過,賈母也喝過?!皠⒗牙选敝~赫老女本是女真族,嫁給了蒙古族;而“賈母”之孝莊本為蒙古族,嫁給了女真族。金朝為女真族所建,元朝為蒙古族所建,所以“劉姥姥”與“賈母”代表金朝和元朝。而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宋恭帝豈可與仇敵共用一杯?所以“嫌臟不要了”。臨走前寶玉說要讓人“打幾桶水來”為妙玉“洗地”,也是此意,其中隱著一個“膻”字。

 “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strong>

“成窯”是明朝成化年間的官窯,宋恭帝不可能用過。而將“成窯的茶杯”經由代表皇權的寶玉轉送給劉姥姥,表明制造“成窯”的明朝也將和宋朝一樣,為滿(女真)蒙所取代。

 

(2)“(分瓜)瓟斝”

“又見妙玉另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分瓜)瓟斝’三個隸字?!?/strong>

“(分瓜)瓟斝(bān bó jiǎ)”,一種狀似(分瓜)、瓟?shù)娘嬈鳌!埃ǚ止希?,《集韻》:“音班,瑞瓜?!薄碍敗保」?,《集韻》:“與瓝(bó)同?!薄皵小保凭?。

 “(分瓜)瓟”,本波也,宋恭帝號“本波講師”。清代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八:“是冬(至元25年1288),元量歸杭州,具言:‘謝太后臨歿遺言,欲歸葬紹興。全太后為尼。瀛國公(宋恭帝)學佛,號木波講師?!z老聞之,有泣下者?!?元量即汪元量,南宋末詩人,宮廷琴師)藏學家王堯《南宋少帝趙(曰絲)遺事考辨》:“《湖山類稿》載:瀛國公為僧后號木波講師,木波疑是本波,形近而亂,本波即藏語,意為官家、長官,則與藏文記載瀛國公在薩迦擔任過總持同義。”宋恭帝曾任總持之西藏薩迦大寺,位于今日喀則西南170公里奔波山下?!氨疾ㄉ健币喾Q“本波山”,宋恭帝就在奔波山南坡下的薩迦寺出家,并號“本波講師”。

“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strong>

“王愷”,西晉武帝司馬炎之舅,“富于財”,以與石崇斗富聞名。

“秘府”,又稱秘閣,古代宮禁中藏書的地方。據(jù)史書記載,自晉、南朝宋至隋、唐,均曾設秘閣藏書。北宋宋太宗在崇文院中堂建閣,稱秘閣,收藏三館書籍真本及宮廷古畫墨跡等,設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元豐三年改制,并歸秘書省。

西晉亡于匈奴(五胡),晉室南遷建立東晉;北宋亡于女真,宋室南遷建立南宋。王愷為西晉人,蘇軾為北宋人,而“(分瓜)瓟斝”先是“晉王愷珍玩”,后藏于北宋“秘府”,這就點出了“(分瓜)瓟斝”的后續(xù)收藏者,即南宋及其末帝宋恭帝。

薛寶釵代表滿(女真族)蒙,而北宋亡于女真之金,南宋亡于蒙元,所以妙玉將“(分瓜)瓟斝”“遞與寶釵”,代指南宋末帝宋恭帝降元?!皩氣O坐在榻上”,隱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之意。

“(分瓜)瓟”即本波即宋恭帝,所以“(分瓜)瓟斝”的持有者妙玉亦即宋恭帝,代指南宋。

 

(3)“杏犀(上喬下皿)”

“那一只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杏犀(上喬下皿)’。妙玉斟了一(上喬下皿)與黛玉?!?/strong>

“杏犀(上喬下皿)”,一種用上好犀角制成的飲器,對著光看呈半透明的杏黃色。“(上喬下皿)(qiáo)”,碗類器具。

“杏犀”,“幸璽”也?!靶摇保瑢檺?;又特指帝王與女子同房。“璽”,即傳國璽,亦即寶玉。

 

(4)“綠玉斗”

“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綠玉斗”,上大下小呈斗形的玉制飲器。

“綠玉斗”,倒著讀,“斗玉箓”也。“斗(dòu)”,拼合,對準?!肮偅╨ù)”,古代帝王自稱其受命于天的符命之書,作為御制天下的憑證?!坝窆偂保谩坝瘛弊龅淖鳛橛铺煜碌摹皯{證”,此乃傳國璽也,上書“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那么所謂“綠玉斗(斗玉箓)”,乃“拼合傳國璽”之意。

寶玉即“有病”之傳國璽,“有病”指傳國璽缺了一角,而所謂“缺角”就是寶玉的“嘴”。所以妙玉用“綠玉斗”斟茶與寶玉,即所謂“斗‘玉箓’”,即“拼合傳國璽”,也就是為傳國璽補缺。那么“綠玉斗”也是鑲補傳國璽缺角之玉角。而“綠玉斗”是妙玉“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代指妙玉,所以妙玉即宋朝之“玉角”。

將“(分瓜)瓟斝”、“杏犀(上喬下皿)”、“綠玉斗”串起來便為:本波、幸璽、斗玉箓。本波即宋恭帝,代指南宋;“本波幸璽”即宋恭帝“幸”傳國璽。而“幸璽”之法即“斗‘玉箓’”,即將宋朝之玉角拼合在傳國璽上,即讓寶玉銜著“綠玉斗(妙玉)”。意指南宋曾想恢復中原。

“那妙玉便把寶釵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strong>

妙玉知道寶玉會隨后跟來,所以請薛寶釵和林黛玉喝茶,實際上就是請寶玉。妙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綠玉斗”斟茶與寶玉,當著薛林二人之面,毫不忌諱。你瞧他還詭辯呢!“妙玉正色道:‘你這遭吃的茶是托他兩個福,獨你來了,我是不給你吃的?!钡恢幰徽Z道破天機:“作書人又弄狡猾,只瞞不過老朽。”聞聽此言,不知妙玉還能“正色”否?

“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來呢?!?/strong>

賈家即北京朱明,北京朱明只有一個能與“綠玉斗”相媲美的“俗器”,即通靈寶玉?!熬G玉斗”和通靈寶玉都是用來鑲補傳國璽的“玉角”。但書至本回,延續(xù)北京朱明之南明業(yè)已滅亡,歷史進入了“甄鄭國”時期,所以賈家(甄家)還真“未必找的出這么一個俗器”。

 

(5)“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上臺下皿)”

“蟠”, 屈曲,環(huán)繞,盤伏。“虬(qiú)”,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上臺下皿)(hǎi)”,今作“?!保蟊?。

“蟠虬”,“藩酋”也,指元朝皇帝。(“蟠”,《集韻》:“音煩。”又《韻會》:“音盤?!保?/strong>

“一百二十節(jié)”,指元朝有十二任皇帝。元朝皇帝從忽必烈算起共有十一個,但其中有一個做了兩任皇帝。

致和元年(1328)七月,元泰定帝崩于上都。太師燕鐵木兒與諸王、大臣迎立文宗。文宗既即位,以明宗嫡長,復遣使迎立之。天歷二年(1329)正月,明宗即位于和寧之北,而立文宗為皇太子。八月,明宗次于王忽察都,皇太子入覲,明宗大宴皇太子及群臣于行殿,不日明宗暴崩。文宗復正大位。(《元史·本紀·明宗》)

文宗本為元朝第八任皇帝,明宗為第九任皇帝。文宗毒死明宗后復正大位,又當上了元朝的第十任皇帝。文宗一人做了兩任皇帝,所以元朝總共有十二任皇帝。

“九曲十環(huán)”,“九去十還”也,說的正是上面的故事,第九任皇帝明宗暴崩,文宗又坐回到寶座上,當起了第十任皇帝。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strong>

“輕浮”,唐代陸羽《茶經》:“茶有千萬狀,鹵莽而言,如……浮云出山者,輪囷然;輕飚拂水者,涵淡然……”“輪囷(lún qūn)”,盤曲貌?!昂#╤án dàn)”,亦作“涵淡”,水激蕩貌。北宋吳淑《茶賦》:“輕飚浮云之美?!?/strong>

《茶經》與吳淑《茶賦》中的“輕”與“浮”,是指茶葉在水中的狀態(tài),但此處卻用來形容茶水的味道。所以所謂“輕浮”,顯然別有所出。

所謂“輕浮”,“慶父”也。

慶父是魯莊公之弟。公元前662年,魯莊公薨,公子般繼位。慶父欲自立,派人殺死公子般,為掩人耳目,立公子開為國君,是為魯閔公。齊桓公派人探察魯國國情,回報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一年后,慶父果然又殺死閔公。慶父連弒兩君,魯國上下恨之入骨。慶父見勢不妙,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后,請求莒國遣返慶父。慶父自知罪重,自殺于途中。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后演變?yōu)椤皯c父不死,魯難未已”,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得不到安寧。

元朝從1260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后共108年。其中第一個皇帝忽必烈在位三十五年,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在位三十六年。除此之外,再沒有一個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從第三個到第十一個皇帝,總共在位時間才三十二年左右。究其原因,就在于元朝也有“慶父”,元朝皇帝大都非正常死亡,上面提到的明宗就死于非命。

“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strong>

“五年前”,德佑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三月宋恭帝降元,時年五歲。

“玄墓蟠香寺”,“玄墓”即玄墓山,在今蘇州吳縣,遍植梅花,花開望之若雪,稱為“香雪海”。

再看宋恭帝獲罪之“梅花詩”:“寄語林和靖,梅開幾度花,黃金臺上客,無復得還家?!?/strong>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北宋隱逸詩人,寧波奉化人。因他四十多歲后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歲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時人多誤以為他是“錢塘”人。杭州孤山多梅。林和靖一生不娶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

此處用“梅花”將妙玉、宋恭帝和南宋都城杭州聯(lián)系起來。

“梅花上的雪”,“梅花”代指南宋;“雪”,“血”也,即“血淚”。(與第一回“絳珠草”對看,脂硯道:“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保?/strong>

此句意謂妙玉泡茶之水是宋恭帝五歲降元時南宋之血淚。

“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strong>

猶如謂不只是南宋之淚,而是南宋之血淚,才使元朝產生了慶父。(所謂“因果報應”。)

“(妙玉)尋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海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strong>

寶玉代表皇權,如果將“一百二十節(jié)”的“大?!钡?jié)M,并且寶玉都吃了,那就表明元朝的十二任皇帝同時當皇帝,這是不可能的。這也正是元朝之“慶父”不斷涌現(xiàn)的原因。

“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賞贊不絕?!?/strong>

為了爭吃“海”內的一杯“茶”,元朝果然“慶父不死”。“輕浮無比”,除了“慶父”無可比擬。

 

“妙玉的五個茶具”引出了一段宋元史。我們來歸納一下:

賈母、劉姥姥代表滿(女真)蒙,妙玉用“云龍獻壽的小茶盤”和“成窯五彩小蓋鐘”獻茶,又“嫌臟”不要“成窯小蓋鐘”,點出妙玉即“云龍”,即南宋宋恭帝。

“(分瓜)瓟斝”也點出妙玉即宋恭帝;“(分瓜)瓟”即本波即宋恭帝,代指南宋。薛寶釵也代表滿(女真)蒙,而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所以寶釵“坐在榻上”,而妙玉用“(分瓜)瓟斝”斟茶與寶釵,點出妙玉即降元之南宋宋恭帝。

“杏犀(上喬下皿)”點出南宋曾試圖恢復宋朝;“杏犀”即“幸璽”,指擁有傳國璽。

“綠玉斗”則點出“幸璽”的具體方法,即“斗‘玉箓’”,指南宋要將宋朝之“玉角”鑲補在傳國璽之缺角上,妙玉即宋朝之“玉角”。而林黛玉即明朝之“玉角”,南明也要將明朝之“玉角”鑲補在傳國璽之缺角上,所以林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團上”,而妙玉用“杏犀(上喬下皿)”斟茶與黛玉,點出妙玉與林黛玉一樣,都是“玉角”。而寶玉即“有病”之傳國璽,所以妙玉“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指南宋想要“斗‘玉箓’”。

但寶玉說“綠玉斗”是“俗器”,希望“世法平等”,也要“古玩奇珍”。意指南宋將宋朝之“玉角”鑲補在“寶玉”之缺角(嘴)上的努力失敗。于是妙玉找出“一只九曲十環(huán)一百二十節(jié)蟠虬整雕竹根的一個大?!?,點出元朝因“九去十還”而有十二任皇帝。又用“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之“輕浮”,牽連出宋恭帝五歲降元及南宋之“血淚”,解釋元朝出現(xiàn)“九去十還”的原因。“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元朝因南宋之“血淚”而得到報應,終至敗亡。

在“妙玉的五個茶具”引出的宋元史中,顯然也隱含著明清史,林黛玉也將和妙玉降元一樣降清(詳見第四十二回之“釵黛合一),而清朝也將因林黛玉之“血淚”而敗亡。

 

2、妙玉之死

脂硯道:“妙玉偏辟處此所謂過潔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勸懲不哀哉屈從紅顏固能不枯骨各示□。”

此批乍看甚不可解,其實只要“瓜州”、“紅顏”、“枯骨”等詞語就足夠了。

“瓜州”,今甘肅瓜州縣。該縣古稱瓜州,清康熙末年取“安定西域”之意改為安西。1913年安西設縣,2006年更名為瓜州縣。瓜州因瓜著稱于世,《漢書·地理志》載:“古瓜州地生美瓜,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薄拔饔馐[嶺,成西域各國貴庶之愛物;東入長安,作為稀有貢品奉獻帝王之家?!惫旁娫疲骸肮现菟脑掳耍脊忍淝∏。换乜醋夏吧?,無處不點瓜?!?/strong>

本回用“成窯小蓋鐘”點出妙玉的皇帝身份,又用“(分瓜)瓟斝”點出妙玉即宋恭帝?!埃ǚ止希┉敗奔础氨静ā?,即宋恭帝;“(分瓜)”,瑞瓜;“瓟”,小瓜。所謂“(分瓜)瓟”早已用“瓜”將宋恭帝與瓜州綁在了一起。

《佛祖歷代通載》:“是年(至治三年1323)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strong>

宋恭帝被賜死于河西,河西即黃河之西,而瓜州正位于河西走廊上,借以代指河西。所以脂硯之所謂“瓜州”,乃甘肅瓜州也。

脂硯齋用“渡口”之揚州瓜州,引出了“無處不點瓜”之河西瓜州。

 

二、“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本回“怡紅院劫遇母蝗蟲”,接續(xù)第四十回迎春之“牙牌令”,繼續(xù)演繹南明歷史。

劉姥姥誤打誤撞地闖入怡紅院睡了一覺,弄得“酒屁臭氣”滿屋。

“怡紅院”即南明,代指永歷朝廷。紹武政權與永歷朝廷同期,只存在了一個月。順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十月,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就任監(jiān)國,十一月十八日即皇帝位。起初永歷朝廷名義上的管轄范圍包括福建、兩廣、湖南、貴州以及浙江和江西部分地區(qū)。后清軍南下,大西軍余部孫可望從云南東出抗清,永歷帝遷移到孫可望控制下的貴州。順治九年(永歷六年1652)二月,永歷朝廷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接受孫可望的安排,搬到了安龍府,成為孫可望的傀儡。順治九年(永歷六年1652),永歷帝密詔李定國救駕。順治十三年(永歷十年1656)三月,李定國率軍將永歷帝迎至昆明。順治十四年(永歷十一年1657)八月,孫可望興兵問罪,兵敗降清。孫可望降清,云貴虛實盡為清廷所知,清廷利用這大好時機,于順治十五年(永歷十二年1658)二月,派三路大軍進攻云貴。順治十六年(永歷十三年1659)正月,清軍占領昆明,永歷帝亡命緬甸。隨后清軍分路追剿南明軍隊,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云貴各族人民紛紛舉兵反清,比如著名的“沅州之亂”。

劉姥姥進怡紅院,即指清軍進攻永歷朝廷,直至大西軍根本之地云南。劉姥姥之“酒屁臭氣”,即指清軍荼毒百姓。

襲人道:“不相干,有我呢?!币u人即洪承疇。

云南初定后,清廷接受經略洪承疇的建議,決定留撥大帥官兵鎮(zhèn)守云南。順治十六年(1659)三月,清廷命吳三桂駐鎮(zhèn)云南、尚可喜駐鎮(zhèn)廣東、耿繼茂鎮(zhèn)守四川,后耿繼茂改鎮(zhèn)福建。

云貴、廣東、福建等地,是永歷年間抗清斗爭的主要根據(jù)地。劉姥姥聽說是“寶二爺?shù)呐P室”后,“嚇的不敢作聲”。于是洪承疇奏請清廷讓“三藩”鎮(zhèn)守南疆,以對付南明殘余勢力和叛服無常的少數(shù)民族的土司以及海上鄭成功的抗清力量。不想“三藩”漸成割據(jù)之勢,尾大不掉,康熙執(zhí)意撤藩,終釀“三藩之亂”。

第四十二回游園結束后,“大姐兒”和賈母身體不適,經劉姥姥提醒,鳳姐叫平兒拿出《玉匣記》著彩明來念。其上云:“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東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紙錢四十張,向東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薄皷|南方”,指臺灣和大陸沿海島嶼之鄭氏集團。“花神”本指傳國璽(見第二十七回“餞花辰”),這里代指延續(xù)南明香火的鄭氏集團。而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統(tǒng)一臺灣,距離順治元年(1644)清朝入關或南明建立剛好四十年,也就是說南明(甄家)及鄭氏集團(甄鄭國)共存續(xù)了四十年。所以所謂“用五色紙錢四十張,向東南方四十步送之”,實指鄭成功之鄭氏集團移師臺灣,并將在清朝入關或南明建立四十年之際降清。順治十八年(1661)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軍攻陷金、夏??滴跞?1664年)三月,鄭成功之子鄭經撤到臺灣;八月改東都(臺灣)為東寧;康熙十三年(1674)率軍參加“三藩之亂”??滴醵辏?683)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率臺灣軍民降清?!盎ㄉ瘛编嵤霞瘓F已被“送”往臺灣,清朝已高枕無憂,于是“果見大姐兒安穩(wěn)睡了”。

本回劉姥姥在鏡中所見之“親家”,也無非代指賈母劉姥姥所代表的滿蒙。劉姥姥道:“你好沒見世面,見這園里的花好,你就沒死活戴了一頭。”此處點明“兩宴大觀園”之取笑和指桑罵槐,實際上是借書中人物之口讓清朝(滿蒙)自己作踐自己。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二回 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瀟湘子雅謬補余香

 

 

一、巧姐

第四十一回“怡紅院劫遇母蝗蟲”,寫清軍攻入云貴,并為“三藩之亂”埋下伏筆。而劉姥姥如廁迷路,順著似“扁豆架子”的“花障”進入怡紅院,又靠“亂摸”“撞開消息”進入寶玉臥室,則是說清朝消滅永歷朝廷靠的是一個“巧”字(主要指孫可望降清)。

本回鳳姐又用“四十張”紙錢,向東南方“四十步”,將鄭氏集團送往了臺灣。鳳姐提到“大姐兒時??喜 保溃骸罢巧盏娜兆硬缓媚?,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庇谑莿⒗牙褳槠淙∶麨椤扒筛鐑骸保⒔忉尩溃骸斑@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業(yè),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兵P姐道:“只保佑他應了你的話就好了?!?/strong>

“七月初七日”是七夕節(jié),又稱“乞巧節(jié)”。鳳姐之女出生在“七月初七日”,意指清朝當初入關就靠的是一個“巧”字。而第七回寶釵之“冷香丸”,則指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建立后金、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建立清朝,都“只難得‘可巧’二字”(見第七回)。

此處之“大姐兒”代指順治帝;所謂“時??喜 保疙樦蔚蹚捻樦卧辏?644)入關到順治十八年(1661)一統(tǒng)中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遭到了南明的頑強抵抗。順治十八年(公1661)正月初七日,順治帝福臨病逝,初九日其子玄燁即位,以第二年(1662)為康熙元年?!扒筛鐑骸奔创缚滴醯?。劉姥姥之所謂“各人成家立業(yè)”,即指康熙帝即位;所謂“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則主要指“三藩之亂”??滴跏?1673)“三藩之亂”爆發(fā),臺灣鄭經也率軍登陸參戰(zhàn);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亂”平;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統(tǒng)一臺灣??滴醯酃弧坝鲭y成祥,逢兇化吉”,應驗了劉姥姥之言:“卻從這‘巧’字上來?!?/strong>

脂硯道:“‘應了這話就好’,批書人焉能不心傷?獄(岳)廟相逢之日始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實伏線于千里,哀哉傷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讀。”所謂“獄(岳)廟相逢”,指明清歷史人物重歸“警幻仙姑”案下。(“獄廟”見第五回、第八十回)

鳳姐即孝莊,代指清朝;賈璉即順治康熙二帝。璉鳳之女“大姐兒”代指順治帝;“巧姐兒”代指康熙帝;“大姐兒”和“巧姐兒”合在一起就是“賈璉”。

我們來歸結一下《紅樓夢》中的“大姐兒”和“巧姐兒”。

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于是來至東邊這間屋內,乃是賈璉的女兒大姐兒睡覺之所。”脂硯道:“記清。”此回寫皇太極即后金汗位后,聯(lián)合蒙古族科爾沁、內喀爾喀等部征伐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此處之“大姐兒”,已為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未來的順治帝埋下伏筆。

第七回“送宮花”:“周瑞家的會意,忙躡手躡足往東邊房里來,只見奶子正拍著大姐兒睡覺呢?!敝幍溃骸翱偛恢胤?,寫一次有一次的新樣文法?!贝颂幱谩傲佧W鵡語方知”之法寫鳳姐之“風月”,即寫皇太極三征漠南蒙古得到傳國璽后即將稱帝。此處之“大姐兒”,也為清朝第二個皇帝順治帝伏脈。

第二十一回“鳳姐之女大姐”“見喜”,點出“大姐兒”即死于“天花”的順治帝。賈璉所“接見”的“多姑娘兒”,即指順治帝入關后之降清漢人,平兒則指“從龍入關”之降清漢人。第二十二回之所謂“寶釵生日”,即指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日順治帝在北京即皇帝位。鳳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敝幍溃骸昂?。”“二十一”之“十一”,即指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日順治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定鼎燕京”;“二”,既指順治帝是清朝第二個皇帝,也指“定鼎燕京”是順治帝第二次即皇帝位,順治帝第一次即皇帝位在沈陽(詳解見第十六回)。

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奶子抱著大姐兒帶著巧姐兒?!贝嘶貙懬宄w都北京,“大姐兒”即順治帝,入關時才六七歲,故謂“抱著大姐兒”。順治帝是清朝入關后的第一個皇帝,康熙帝是第二個皇帝,故謂“帶著巧姐兒”,“巧姐兒”即康熙帝。

第四十一回“大姐兒”和“板兒”互換“柚子”與“佛手”,既“暗透前回通部脈絡”,點出滿族(女真族)與蒙古族之“親家”關系;也點出“大姐兒”所代表的清朝之結局將與板兒所代表的蒙元一樣,即被逐出中原,故脂硯道:“小兒常情遂成千里伏線?!?/strong>

本回之“大姐兒”代指順治帝,“巧姐兒”代指康熙帝。

第六十二回“寶玉生日”,“奶子抱巧姐兒”也來了,點出此處之時代背景是在康熙朝。

《紅樓夢》中共有三個“二丫頭”:一為迎春,一為在荒村紡績的美人“二丫頭”,一為巧姐?!都t樓夢》用紡績之“二丫頭”將巧姐與迎春串連起來,暗示迎春所代表的南明之下場,就是巧姐所代表的清朝未來之結局。

第五回“巧姐”之判詞:“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紡績。其判云: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strong>

“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睂懩厦饔罋v帝先淪為大西軍余部孫可望的傀儡,后亡命緬甸。故脂硯道:“非經歷過者,此二句則云紙上談兵。過來人那得不哭!”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彼^“濟劉氏”,實際上是指降清之蒙古族在協(xié)助清朝(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和南明后,與清朝一起“享祚”。所謂“恩人”即指協(xié)助清朝打下江山之蒙古族。所謂“遇恩人”則指滿族將在關外與蒙古族重逢;猶如謂清朝將與劉姥姥所代表的蒙元一樣,也被逐回關外。

第五回“巧姐”之“紅樓夢”曲:“留余慶,留余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strong>

所謂“忽遇恩人”,意指清朝將像蒙元一樣事敗后退出關外,這正是鳳姐所代表的清朝所“積”之“陰功”所導致。

 所謂“狠舅”,指鳳姐之兄王仁(“忘仁”,見第十四回、第四十九回),代指清廷?!凹樾帧眲t指賈蘭,即吳三桂。順治十七年(1660),在平西王吳三桂的請求下,清廷決定出兵緬甸,迫使其交出永歷帝,次年十二月,吳三桂大兵壓境,獲永歷帝,康熙元年(1662)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縊殺永歷帝于昆明。

明朝只是將蒙元逐出關外,但清朝與吳三桂則是將明廷趕盡殺絕。迎春所代表的永歷帝之下場,將是未來清帝的結局,即所謂“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二、“釵黛合一”

1、“金玉姻緣”和“玉玉姻緣”

《石頭記》第一回講了“女媧補天”和“三生石畔”兩個神話。其中“青埂頑石”和“赤瑕宮神瑛侍者”講的是一個關于傳國璽及其玉角和金角的故事。其中“神瑛”即秦始皇之秦璽,亦即漢高祖劉邦之“漢傳國璽”;“青埂頑石”即王莽篡漢時從“漢傳國璽”上崩掉的“漢玉”,是通靈寶玉的前生;“瑕宮(之)神瑛”即被王莽崩缺一角的“傳國璽”,即“有病”之傳國璽,是寶玉的前生;“赤瑕宮神瑛”之“赤”即王莽篡漢后為“有病”之傳國璽鑲補上的“新金”,是薛寶釵(后金)的前生;“赤瑕宮(之)神瑛”即“金鑲玉”之傳國璽,即王莽所建之新朝的傳國璽,是一統(tǒng)中原之清朝的傳國璽的前生,代指清朝。(詳解見紅樓入門之四“《石頭記》即‘傳國璽傳’”)

《石頭記》即“傳國璽傳”,借王莽篡漢之“以金鑲玉”,用“有病”之傳國璽的玉角和金角之轉換,代指中國封建朝代之更替;又用“玉”代指漢族及其政權,用“金”代指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政權,演繹了有關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歷史。其中寶玉即“有病”之傳國璽,傳國璽之缺角即寶玉的“嘴”;妙玉即宋朝之“玉角”,代指漢族政權宋朝(見第四十一回);史湘云即元朝之“金角”,代指蒙古族政權元朝(見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即明朝之“玉角”,代指漢族政權明朝(見第三回);薛寶釵即清朝之“金角”,代指滿族(女真族)政權清朝(見第八回)。

我們來歸結一下“傳國璽傳”:

(1)先是宋朝之“妙玉”被女真之金朝崩掉。

(2)南宋想將“妙玉”再次鑲嵌在“寶玉”之上,失敗。蒙元消滅南宋,等于擠掉了宋朝之“妙玉”,將“史湘云”鑲嵌在了“寶玉”之上。

(3)明朝推翻元朝,又將蒙元之“史湘云”崩掉,為“寶玉”鑲補上了“林黛玉”。而朱棣篡位,又將南京朱明之“林黛玉”崩掉,在“寶玉”之“嘴”中塞上了北京朱明之“通靈寶玉”。

(4)清朝入主中原,先崩掉北京朱明之“通靈寶玉”,后擠掉南京朱明之“林黛玉”,將清朝之“薛寶釵”鑲嵌在了“寶玉”之上?!妒^記》認為清朝入關后遷都北京,才標志著北京朱明之亡。李自成占領北京后,南明本想“借虜平寇”,恢復北京朱明,但清朝遷都北京使這一“夢想”化為泡影。南明既沒能將“林黛玉”再次鑲嵌在“寶玉”之上,也沒能恢復北京朱明,等于將北京朱明之“通靈寶玉”送回了“大荒山”。

《石頭記》中的“賈家”代指北京朱明,“賈寶玉”即北京朱明之傳國璽,其所銜之“通靈寶玉”即北京朱明之“玉角”。“甄家”代指南京朱明,甄士隱之“鄉(xiāng)宦甄家”代指“洪建”(洪武建文)之南京朱明,甄英蓮代指建文朝廷;“江南甄家”代指南明,甄寶玉即南明之傳國璽;甄寶玉與賈寶玉不僅名字相同,連性情也一樣(見第五十六回),都代表“有病”之傳國璽,只是所屬之政權不同罷了。

“妙玉”既是宋恭帝,又是宋朝之“玉角”,故謂之“廟玉”,即“出家皇帝”(宋恭帝)所代表的宋朝之“玉角”。

“史湘云”之“湘云”,“獫狁(xiǎn yǔn)”也,匈奴別號?!妒酚洝の宓郾炯o》:“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北逐葷粥(xūn yù)?!碧拼抉R貞索隱:“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xūn yù),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獫狁 ,漢曰匈奴。”“史湘云”即“歷史上的獫狁”,代指蒙古族,有人認為蒙古族是匈奴后裔。

“林黛玉”之“林”代指南京朱明;“黛玉”則指朱元璋用“西方之石”(和闐寶玉)代替“漢玉”;“林黛玉”即南京朱明之“玉角”。

“寶玉”之“寶”即璽,“寶玉”即“璽之玉”,指傳國璽之玉的部分,即“有病”之傳國璽?!皩氣O”則為“璽之金”,指傳國璽之金的部分,即“金角”。

史湘云之“金麒麟”即蒙元之金角;薛寶釵之“金麒麟”即后金之“金角”;(見第三十一回)皇太極征服北元后改“金”為“清”,“薛寶釵”之“金瓔珞”即清朝之“金角”,其上也有八個字,代指清朝皇權,因為這八個字源自“始皇帝”之秦璽。(見第八回)

“金瓔珞”代表薛寶釵,“薛寶釵”即清朝(“薛”)鑲補傳國璽(“寶”)之金(“釵”)?!把Α奔础把?,代指清朝;“寶”即璽;“釵”即金。

所謂“金玉姻緣”,即指游牧民族統(tǒng)治中國,在《石頭記》中指蒙元和清朝,主要指清朝。所謂“玉玉姻緣”即指漢族統(tǒng)治中國,在《石頭記》中指宋朝和明朝,主要指明朝。史湘云、薛寶釵與寶玉之間的關系即“金玉姻緣”;妙玉、林黛玉與寶玉之間的關系即“玉玉姻緣”。

《紅樓夢》中的“金玉姻緣”指寶玉和薛寶釵,脂硯齋稱“二寶”;“玉玉姻緣”則指寶玉和林黛玉,脂硯齋稱“二玉”。《紅樓夢》即“明史”,是清朝官修《明史》之副史,記述的是官修《明史》不能記載的內容,是對官修《明史》的補充,(見紅樓入門之三)是“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而演出的“懷金悼玉”之明末清初史。

 

2、“木石前盟”和“木石姻緣”

《石頭記》第一回之神話中的“赤瑕宮神瑛侍者”和“絳珠草”,講的是一個制作水印的故事?!敖{珠草”是水印的原料,即朱砂+水+竹茹;“絳珠仙子”則是水印。(詳見紅樓入門之五“還淚真相”)

所謂“三生石畔”的神話,其實講的就是明初歷史,指明朝一統(tǒng)中國。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絳珠草”相當于各個民族。“絳珠草”即朱砂+水+竹茹,其中“朱砂”代表少數(shù)民族,主要指北方游牧民族;“水+竹”則構成斑竹,代表漢族。明朝統(tǒng)一各民族,各民族就成了一家人,就有如“赤瑕宮神瑛侍者”將“絳珠草”制成“絳珠仙子”,即將各種原料制成一種東西,即水印;而各民族一起尊奉明朝,就有如水?。ā敖{珠仙子”)供奉傳國璽,任其蘸來蘸去。

后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指朱棣篡位并遷都北京。朱棣篡位遷都是朱家內部之事,對各民族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各民族繼續(xù)尊奉北京朱明,即所謂“絳珠仙子”下凡“還淚”, 歷史從此進入北京朱明。而朱棣遷都距離明朝統(tǒng)一各民族還時間不長,故有警幻仙子之所謂“灌溉之情未償”之說。

在“三生石畔”的神話中,“赤瑕宮神瑛侍者”即傳國璽,是寶玉的前生;朱砂代表少數(shù)民族,是薛寶釵的前生;“水+竹茹”即斑竹代表漢族,是林黛玉的前生?!敖{珠仙子”即林黛玉(含薛寶釵),即水印(含朱砂)。

“絳珠仙子”下凡“還淚”之“明史”,是清朝官修《明史》所記載的內容,《紅樓夢》是《明史》之“副史”,記述的是明末清初史?!都t樓夢》之“明史”起始于第二十五回崇禎帝登基前后,其時明朝已經分家,女真族已獨立門戶,正如榮國府之東大院(賈赦即皇太極)。所以林黛玉和薛寶釵正式出場時,已從“絳珠仙子(水?。敝蟹蛛x出來,又恢復成了水印之原料“絳珠草”,即朱砂+水+竹茹?!都t樓夢》還補寫了朱棣篡位遷都、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等明清歷史。

第三十七回探春為林黛玉取了個雅號叫“瀟湘妃子”,道出林黛玉即斑竹。第四十回賈母讓鳳姐拿銀紅的“霞影紗”替黛玉糊窗子,以配瀟湘館之綠竹,實際上就是要用朱砂配斑竹,即用朱砂配“竹茹+水”,制作水印?!跋加凹啞奔础凹t印砂”,即朱砂;“竹”代指竹茹。賈母到了蘅蕪苑后,隨即借為寶釵收拾屋子,道出寶釵即朱砂。(詳見紅樓入門之五“還淚真相”)也就是說,賈母要效仿“三生石畔”的“赤瑕宮神瑛侍者”,將今世之林黛玉和薛寶釵也制作成水印。這是為什么呢?

第四十回南明已經滅亡,清軍正在清剿南明殘余勢力,清朝即將一統(tǒng)中原,也就是說清朝又要將各民族重新聚到一起成為一家,即將水印之原料(“絳珠草”) 重新制作成水?。ā敖{珠仙子”),以供奉清朝之傳國璽,即“金鑲玉”之傳國璽(“二寶”之“金玉姻緣”)。

本回回首脂硯道:“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

“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薛寶釵代指清朝,林黛玉代表明朝;清朝取朱明而代之,雖然是改了朝換了代,但實際上統(tǒng)治的還是那些民族,還是那個地方——“中國”。

“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故寫是回使二人合而為一?!北净伉P姐用“四十張”紙錢,向東南方“四十步”,又將鄭氏集團送往了臺灣。清朝一統(tǒng)中原,表明林黛玉所代表之漢族和薛寶釵所代表之滿蒙又成為了一家,即斑竹之林黛玉和朱砂之薛寶釵又被清朝制作成了水印,并將“還淚”,即讓清朝之傳國璽蘸來蘸去,與“絳珠仙子”一樣。此即本回脂硯之所謂“釵黛合一”。

“請看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謬矣。”“黛玉逝后”,林黛玉代表明朝,明朝之滅亡即林黛玉之逝世,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統(tǒng)一臺灣,標著明朝的徹底滅亡。寶釵代指清朝,所謂“黛玉逝后寶釵之文字”,指清廷所宣揚之所謂“滿漢一體”、“天下一家”等語,亦即所謂“釵黛合一”。

脂硯說本回原為“第三十八回”,說明《紅樓夢》在此批之后曾被修改和調整?!妒^記》即“傳國璽傳”,作者仿效傳國璽的八個字,將《石頭記》設計成八十回,因傳國璽缺了一角,又將《石頭記》設計為未完成之作。所以此處之所謂“已過三分之一有余”等語,乃“為混人也”(第七十八回脂硯語)。

“絳珠仙子”即水?。ê焐埃戳主煊瘢ê氣O)。林黛玉追隨著北京朱明之傳國璽“還淚”。到了朱明末世,先是代表朱砂之薛寶釵變?yōu)榱撕蠼?,即從“朱砂”之“赤”變?yōu)榱顺嘟鹬俺唷保ㄒ娂t樓入門之四);后是“斑竹”之“淚”,變?yōu)榱恕昂斨汀?,指降清漢人;剩下的“竹”即“朱”即朱明,將干枯而亡。代表北京朱明之秦可卿因“紅盡”而亡(見第十回),代表南明之香菱因“干血”而亡(見第八十回),代表明朝之林黛玉則因淚盡而亡,可謂一脈相承?!皽I”包括斑竹之“淚”和薛寶釵之“朱砂”,即“血淚”。脂硯道:“細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彼^“紅盡”、“干血”、“淚盡”,都指朱明之亡。

代表明朝之林黛玉,將“淚盡而亡”;代表漢族之林黛玉,則和代表滿蒙之寶釵一起被清朝重新制成水印,即所謂“釵黛合一”,一起供奉清朝之傳國璽。

所謂“木石前盟”,是指“赤瑕宮神瑛侍者”在“三生石畔”將“絳珠草”制成“絳珠仙子”,“絳珠仙子”則用“血淚”償還其“灌溉之情”。而“赤瑕宮神瑛侍者”即傳國璽,是寶玉前生;“絳珠仙子”即水印(含朱砂),等于林黛玉前生(含薛寶釵前生)。所以所謂“木石前盟”是寶玉前生與林黛玉前生(含薛寶釵前生)之間的關系,指漢族和女真族等少數(shù)民族一起尊奉明朝。所謂“木石姻緣”,則指今世之寶玉和今世之林黛玉(含今世薛寶釵)之間的關系,指明朝想要恢復到后金興起之前的北京朱明,即將從“絳珠仙子”變?yōu)椤敖{珠草”的林黛玉和薛寶釵再次制成水印,以繼續(xù)供奉北京朱明之傳國璽(“賈寶玉”)。所以第三十六回寶玉在夢中嚷道:“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金玉姻緣”指清朝入關取朱明而代之;“木石姻緣”則指明朝將清朝逐出關外并消滅之。

 

3、“寶釵審黛玉”

薛寶釵借第四十回林黛玉之“酒令”,要“審”林黛玉?!镑煊褚幌耄较肫饋碜騼菏в跈z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逼渲械谝痪涫恰傲汲矫谰澳魏翁臁?,出自《牡丹亭》,借以指清軍南下后的南明形勢;第二句是“紗窗也沒有紅娘報”,改自《西廂記》,借以指南明盼望明軍的捷報。

第四十回所謂“金鴛鴦三宣牙牌令”,其實是借“酒令”演繹南明史。此處薛寶釵重提林黛玉之“酒令”,實際上是指明朝遺民懷念明朝。林黛玉代表漢族,此處代指明朝遺民。

薛寶釵道:“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strong>

寶釵之所謂“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實際上是指清朝希望漢族文人走“仕途經濟”之路,侍奉清朝。如果“讀了書”,反而舞文弄墨、誹謗朝政,就是“把書遭塌了”,“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么大害處”。最怕的是信了歪理邪說,“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也就是只有死路一條了。

寶釵“審”黛玉之法,是先捏住黛玉的錯,即黛玉之“失于檢點”,再給以訓誡,是既打又拉的手段,其中含有威脅之意。于是“一席話,說的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下文黛玉開寶釵玩笑,寶釵也是如法炮制,先“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擰他的臉”,黛玉央告后,又替她攏頭發(fā)。

 

三、“惜春畫園”

所謂“惜春畫園”,是指清朝官修《明史》。作“海棠詩”和“菊花詩”時惜春之“謄錄”, 以及第四十回游園前賈母讓惜春“畫園”,即指順治帝一面派軍南下消滅南明,一面開明史館修《明史》,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順治帝“詔修《明史》”。寶釵之“畫菊”和本回之“惜春畫園”,則指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再修《明史》。

康熙四年(1665),清朝已徹底消滅大陸南明殘余勢力,沉寂多年的《明史》修纂工作又重新啟動??滴跏?1673)“三藩之亂”爆發(fā),打亂了《明史》修纂的進程。康熙十七年(1678)平叛戰(zhàn)爭進入尾聲,正月二十三日,康熙皇帝正式下令,詔舉博學鴻儒特科。對于這次特舉,天下讀書人的態(tài)度卻各不相同。趨之若鶩者有之,觀望遲疑者有之,力辭婉謝者有之,以死拒薦者亦有之。萬斯同和其老師黃宗羲,都謝絕了薦舉提名??滴跏四辏?679)五月二十六日,皇帝正式任命內閣學士徐元文為《明史》監(jiān)修官,任命特舉來的“五十鴻博”為《明史》纂修官。于是,清政府再次拉開了《明史》修纂的序幕。萬斯同則接受監(jiān)修徐元文之邀,以布衣身份參加修纂《明史》??滴跏拍辏?680)正月前后,《明史》修纂工作便正式開始了。(朱端強《布衣史官--萬斯同傳》)

本回之“惜春畫園”,由游園前劉姥姥一句話引起;而所謂“劉姥姥游園”,即指清朝消滅南明。林黛玉道:“他是那一門子的姥姥,直叫他是個‘母蝗蟲’就是了。”寶釵道;“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xiàn)出來了?!边@里又點出修史之法,即所謂“春秋筆法”,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林黛玉進一步道:“昨兒‘母蝗蟲’不畫上,豈不缺了典……我連題跋都有了,起個名字,就叫作《攜蝗大嚼圖》?!?/strong>

“寶釵論畫”也可視作“論史”?!霸壬w這園子,就有一張細致圖樣,雖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錯的。你和太太要了出來,也比著那紙大小,和鳳丫頭要一塊重絹,叫相公礬了,叫他照著這圖樣刪補著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比f斯同等人修史即主要以《明實錄》為依據(jù),以群書野史為參照。

林黛玉之所謂“又要照著這個慢慢的畫”,指清朝官修《明史》纂修時間長。

賈母還要求惜春畫得“象‘行樂’似的”,這就為明末清初史定了基調,即畫成清朝之“行樂圖”。“行樂圖”,自己畫或別人為自己畫的小像。林黛玉還取笑寶釵“把他的嫁妝單子也寫上了”,則點出《明史》不過是清朝取代朱明之“嫁妝”,即“金玉姻緣”之“嫁妝”。

“惜春畫園”詳見第五十回“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三回 閑取樂偶攢金慶壽 不了情暫撮土為香

 

 

一、“鳳姐生日”

第二十二回“寶釵生日”,是指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十月初一日順治帝在北京即皇帝位,“定鼎燕京”。其中深受賈母喜愛的“小旦”齡官即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詳解見第二十二回)

本回“鳳姐生日”,則指順治二年(1645)清朝之“初定天下”。順治二年(1645)五月,豫親王多鐸陷南京,六月,俘弘光帝朱由崧,弘光朝廷滅亡?!伴c六月甲申,(英親王)阿濟格敗李自成於鄧州,窮追至九江,凡十三戰(zhàn),皆大敗之。自成竄九宮山,自縊死,賊黨悉平。壬辰,諭曰:‘……今天下初定,百事更始……’癸巳,命大學士洪承疇招撫江南各省。乙巳,改南京為江南省,應天府為江寧府。”(《清史稿·本紀四》)

1645年夏天,清廷在軍事上取得的勝利是十分驚人的。到這年五月,大順農民軍不僅失去了全部占領的地方,其領袖李自成——大順國皇帝也在清阿濟格部追擊下逃入湖北通山縣被鄉(xiāng)團打死,大順政權已經名實俱亡了,只剩下一支還有相當實力的武裝,史學界一般稱之為大順軍余部。同一個月,南京弘光朝廷在多鐸統(tǒng)領的清軍面前幾乎毫無抵抗,就土崩瓦解了。南明原來擁兵自重的江北四鎮(zhèn)和左夢庚部軍隊都爭先恐后地向清朝投降。這種離奇的現(xiàn)象,對各方面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順農民軍元氣大損,陷于群龍無首的境地,不再扮演逐鹿中原的主角。忠于明朝的官紳士民也震驚不已,他們當中許多人迷戀的東晉、南宋偏安局面被無情的事實打得粉碎了。可是,對于清廷的最高統(tǒng)治者攝政王多爾袞來說,勝利卻來得太容易,他以為清朝的兩大對手大順、南明都已經被徹底打垮,剩下的事不過是接管地方,享受勝利果實而已。這年閏六月初七日,多爾袞傳諭兵部道:“江南地方南直、江西、湖廣三處已經歸順,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七省遵依表文尚未報到,應速行遣官招撫,在京文武官員不拘見任、家居及士民人等,有情愿輸忠效力的,準赴兵部報名,驗實,赍捧敕諭,給賜路費、馬匹前去。事竣,有功重加升賞。該部即出示曉諭?!倍酄栃栂氩粦?zhàn)而勝,意圖是很明顯的。然而,他卻完全估計錯了形勢,驕狂地以為天下已定,征服者的面貌頓時暴露無遺。從此開始全面推行一系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漢民族被激怒了,大江南北掀起了洶涌澎湃的抗清運動。(顧誠《南明史》)

所謂“攢(cuán)金慶壽”,即指清朝在消滅南明弘光朝廷和李自成大順政權后,慶?!俺醵ㄌ煜隆?。慶祝場所之所謂“新蓋的大花廳”,應指新建之乾清宮。順治元年(崇禎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西撤前“焚宮殿及九門城樓”。(《明史·李自成傳》)乾清宮也應焚于此時。五月,多爾袞進入北京,七月,“建乾清宮”。順治二年(1645)五月,“宣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宮成,復建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宮?!保ā肚迨犯濉け炯o四》)“花廳”,指舊式住宅中大廳以外的客廳,多建在跨院或花園中。乾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為后三宮之首,位于乾清門內。此處稱乾清宮為“大花廳”,應相對于太和殿而言。

賈母道:“這件事我交給珍哥媳婦了。越性叫鳳丫頭別操一點心,受用一日才算?!?/strong>

“尤氏”是在清朝消滅南明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降清漢人的代表(詳見第五十八回后),這里主要指洪承疇。本回由尤氏操辦“鳳姐生日”,即指清廷“命大學士洪承疇招撫江南各省”。脂硯道:“尤氏亦可謂有才矣。論有德比阿鳳高十倍,惜乎不能諫夫治家,所謂‘人各有當’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惡則無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耶?”

就當時的形勢來看,南明方面弘光朝廷雖然已經覆亡,但南明政權還控制著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幾個全?。ㄋ拇ㄔ趶埆I忠為首的大西軍控制下)和浙東、贛南地區(qū),人力和財力還相當可觀。而清朝統(tǒng)治者在摧毀了大順政權和弘光政權兩大對手后,錯誤地判斷了形勢,以為只要稍事招撫,全國即可平定。1645年六月,英親王阿濟格率師“凱旋”;九月,豫親王多鐸也領兵回京,換來了一位年紀很輕的貝勒名叫勒克德渾以平南大將軍名義帶領一支滿洲八旗兵鎮(zhèn)守南京。勒克德渾部下的兵員數(shù)目不詳,但肯定比多鐸的兵力少;此外就是奉命招撫江南各省的內院大學士洪承疇和一批投降不久的漢軍。(顧誠《南明史》)

清廷認為“只要稍事招撫,全國即可平定”,所以“命大學士洪承疇招撫江南各省”,也沒有給洪承疇多少兵力。

尤氏“走到鴛鴦房中和鴛鴦商議,只聽鴛鴦的主意行事,何以討賈母的喜歡。二人計議妥當”。雖然“共湊了一百五十兩有余”,但尤氏“把鴛鴦二兩銀子還他”,此即指清廷撤回英親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

“賴大之母”等幾個“財主”,指清初漢人四王,即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詳見第四十七回)。賈母道:“你們雖該矮一等,我知道你們這幾個都是財主,分位雖低,錢卻比他們多?!敝幍溃骸绑@魂奪魄只此一句。所以一部書全是老婆舌頭,全是諷刺世事,反面春秋也。所謂‘癡子弟正照風月鑒’,若單看了家常老婆舌頭,豈非癡子弟乎?”賈母要求她們和尤氏李紈一例。不過尤氏也將平兒的一份還給了她,平兒也代表降清漢人。李紈的一份本來賈母要替出,鳳姐道:“我替他出了罷了?!钡詈篪P姐也沒出。李紈也代指清初漢人四王,不受洪承疇節(jié)制。順治二年(1645)八月,清廷命吳三桂還鎮(zhèn)錦州。十月,又命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兩人帶部眾回盛京(沈陽);尚可喜回故鄉(xiāng)海州(遼寧海城市),指示他們“各厲兵秣馬,以俟調遣”。(李治亭《吳三桂大傳》)

鳳姐也沒忘了“周姨娘趙姨娘”,說:“有了錢也是白填送別人,不如拘來咱們樂。”“趙姨娘”代指農民軍。不過洪承疇招撫農民軍不成功,相當于“把周、趙二人的也還了”。“彩云”代指明軍,隨著隆武政權、永歷朝廷的相繼建立,南明軍隊繼續(xù)抗清,這也等于“把彩云一分也還了他”。

本回脂硯道:“看他寫與寶釵作生日,后又偏寫與鳳姐作生日。阿鳳何人也,豈不為彼之華誕大用一回筆墨哉?只是虧他如何想來。特寫于寶釵之后,較姊妹勝而有余;于賈母之前,較諸父母相去不遠。一部書中若一個一個只管寫過生日,復成何文哉?故起用寶釵,盛用阿鳳,終用賈母,各有妙文,各有妙景。余者諸人或一筆不寫,或偶因一語帶過,或豐或簡,其情當理合,不表可知。豈必諄諄死筆按數(shù)而寫眾人之生日哉?迥不犯寶釵?!?/strong>

“起用寶釵”,指順治帝“定鼎燕京”;“盛用阿鳳”,指順治帝“初定天下”;“終用賈母”,則指康熙帝即皇帝位,一統(tǒng)中原(詳見第七十一回“賈母八旬之慶”)。

 

二、“寶玉祭金釧”

這日寶玉素服到荒郊野外祭祀金釧,因金釧系“投井”而死(第三十二回),所以寶玉選定了水仙庵,在“井臺上”焚香祭祀。

金釧即海西女真三部,第三十二回之所謂“金釧投井”,即指努爾哈赤吞并海西女真三部后建立后金,所以金釧又代表努爾哈赤之后金;“井”即“金”。也就是說,“金釧投井”之日,既是海西女真三部之忌日,也是后金之生日。寶玉之所謂“北靜王的一個愛妾昨日沒了”,即指海西女真三部被努爾哈赤吞并?!氨膘o王”即“北京王”,代指北京朱明;“海西女真”本就是北京朱明之“愛妾”。第四十四回之所謂“今日是金釧兒的生日”,即指努爾哈赤建立后金。脂硯道:“原來為此!寶玉之私祭,玉釧之潛哀俱針對矣。然于此刻補明,又一法也。真十變萬化之文,萬法具備,毫無脫漏,真好書也?!?/strong>

所以所謂寶玉“郊祭金釧”,實際上指努爾哈赤初步統(tǒng)一女真族。而本回“鳳姐生日”,則指清朝“初定天下”。

 “當日演的是《荊釵記》。賈母薛姨媽等都看的心酸落淚,也有嘆的,也有罵的。”

《荊釵記》,南戲劇本,元代柯丹丘作,寫王十朋和錢玉蓮夫婦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錢玉蓮拒絕巨富孫汝權的求婚,嫁給以“荊釵”為聘的溫州窮書生王十朋。不久王十朋中狀元,因拒絕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職。孫汝權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書為“休書”,哄騙玉蓮上當。玉蓮后母也逼其改嫁,玉蓮不從,投江自盡,幸遇救。后經過種種曲折,王、錢二人終于團圓。

“賈母薛姨媽等都看的心酸落淚,也有嘆的,也有罵的”,按此情節(jié),應正演到玉蓮投江,代指南明弘光朝廷之亡。

第四十三回:“林黛玉因看到《男祭》這一出上,便和寶釵說:‘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罷了,必定跑到江邊子上來作什么!俗語說睹物思人,天下的水總歸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著哭去,也就盡情了?!?/strong>

《男祭》寫王十朋不知錢玉蓮投江后遇救,在江邊祭奠亡妻。此處暗伏弘光朝廷之滅亡,并不代表南明之滅亡。

所以所謂“不了情暫撮土為香”,實際上是借“祭金釧”,祭祀南明弘光帝。弘光帝于順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五月被俘,次年(1646)五月在北京被殺。

茗煙道:“我常見二爺最厭這水仙庵的,如何今兒又這樣喜歡了?”寶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蓋廟,這都是當日有錢的老公們和那些有錢的愚婦們聽見有個神,就蓋起廟來供著,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聽些野史小說,便信真了。比如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來并沒有個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謊話,誰知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今兒卻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strong>

“洛神”即宓(fú)妃,傳說是伏羲氏之女,溺于洛水而為神。但按照寶玉的說法,此處之“洛神”則指甄后。甄后即甄洛,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縣)人,三國魏文帝曹丕之妃,魏明帝曹叡之母。后因讒賜死,魏明帝謚曰“文昭皇后”。曹丕之弟曹植被封鄄城時曾作《感鄄賦》,因“甄”與“鄄”通,且后來魏明帝曹叡又將此賦改名為《洛神賦》,所以經過市井人口相傳,就誕生了關于甄氏和曹植“叔嫂戀”的傳聞,甄氏的別稱“甄宓”、“甄洛”也由此而來。而小說傳奇和一些詩人,則直接將洛神演繹為甄后。

此處由甄氏與曹植之“叔嫂戀”,牽連出孝莊與多爾袞之“太后下嫁”,意指清朝是多爾袞聽信了“曹子建(曹植)的謊話”為孝莊所建之“水仙庵”。意指清朝并未一統(tǒng)天下,多爾袞“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著”。此處之“洛神”代指孝莊,“水仙庵”則代指清朝。所以寶玉“不拜洛神之像,卻只管賞鑒”。

“那老姑子見寶玉來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個活龍來的一般,忙上來問好,命老道來接馬?!?/strong>

寶玉即傳國璽,代表朱明皇權,故謂之“活龍”。那么“婉若游龍”之“洛神”(孝莊)就是“假龍”,而寶玉在“井臺上”焚香祭祀的則是“死龍”,指南明弘光帝。

此處之“老姑子”也指孝莊,“老道”則指多爾袞,與第二十九回之“榮國公替身張道士”對看。

寶玉回來后去“新蓋的大花廳”,“只見玉釧兒獨坐在廊檐下垂淚”。玉釧道:“鳳凰來了,快進去罷。再一會子不來,都反了?!睂氂瘛耙娏速Z母王夫人等,眾人真如得了鳳凰一般”。

這里用“鳳凰”承接“活龍”,將“賈母王夫人”與“老姑子”串聯(lián)起來。

玉釧之“再一會子不來,都反了”,則指降清漢人之反正,為第四十四回伏脈。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四回 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鮑二媳婦”即孔有德

 

《荊釵記》中的錢玉蓮投江遇救,暗伏南明并未滅亡。所以尤氏勸鳳姐道:“說的你不知是誰!我告訴你說,好容易今兒這一遭,過了后兒,知道還得象今兒這樣不得了?趁著盡力灌喪兩鐘罷?!?/strong>

在弘光政權覆亡之后,明朝宗室又成立了隆武政權、魯王監(jiān)國政權,稍后又有永歷政權,繼續(xù)與清朝相對抗。對清威脅更大的仍然是農民起義軍。首先是張獻忠已在四川建大西政權,正在發(fā)展自己的力量。李自成雖然犧牲,他的余部還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占據(jù)地方,繼續(xù)從事抗清的軍事活動。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云南、貴州、湖南、湖北部分地區(qū)等,不是被農民軍占有,就是為南明所掌握。從他們所控制的廣大地區(qū)和掌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看,清統(tǒng)治集團已深深地感到嚴重威脅,這關系到清朝能否長久立足中原。而已歸順清朝的原明將吏,也屢屢發(fā)生復叛事件。所有這些抗清活動,集中發(fā)生在順治二年到七年、八年之間。如何穩(wěn)定形勢,盡快奪取未占領的地區(qū),殲滅各個抗清的武裝力量,是擺在首要地位的頭等大事。多爾袞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靠軍事手段,才能最終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宏偉的政治目標。從順治二年下半年開始,多爾袞不斷選將命帥,派出一支支部隊,攻取未占領的地區(qū),并到各出事地區(qū),掃蕩一切敢于反抗清政權的軍事與政治勢力:

順治二年(1645)十一月,以駐西安的內大臣何洛會為“定西大將軍”,會同李國翰等進軍四川,征剿張獻忠的農民軍。

年底,以貝勒勒克德深為“平南大將軍”,率師向湖廣進兵。

三年正月,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進川,合剿張獻忠。

二月,命多羅貝勒博洛為“征南大將軍”,率師征福建、浙江。

四月,命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續(xù)順公沈志祥各統(tǒng)所部兵馬,從關外趕赴北京。

五月,命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統(tǒng)率大軍征討蒙古蘇尼特部落叛亂。

八月,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會同耿仲明、沈志祥等率滿蒙漢八旗兵往征湖廣(湖南)、兩廣(廣東、廣西)。數(shù)日后,又令尚可喜率部赴孔有德軍,協(xié)征湖廣等地。

順治五年(1648年)初,命吳三桂攜家西征,鎮(zhèn)守陜西漢中。

二月,原明降將江西總兵金聲桓據(jù)南昌叛清。三月,命固山額真譚泰為“征南大將軍”,統(tǒng)兵赴江西平叛。

四月,清兩廣提督李成棟以廣東全省反正。

十二月初,山西大同總兵、原明朝降將姜瓖叛清,“其附近十一城皆叛”。

順治六年(1649)正月,命敬謹郡王尼堪等統(tǒng)兵入山西。二月,多爾袞親征大同。

全國抗清斗爭此起彼伏,特別是在姜瓖、金聲桓、李成棟掀起的反清浪潮下,清廷深感滿洲兵力有限,多爾袞不得不起用漢軍主要是“四王”的力量,把他們作為主力,配以滿洲八旗,協(xié)同作戰(zhàn)。(李治亭《吳三桂大傳》)

“二爺也是才來房里的,睡了一會醒了,打發(fā)人來瞧瞧奶奶,說才坐席,還得好一會才來呢。二爺就開了箱子,拿了兩塊銀子,還有兩根簪子,兩匹緞子,叫我悄悄的送與鮑二的老婆去,叫他進來。他收了東西就往咱們屋里來了?!?/strong>

“鮑二媳婦”即孔有德,“鮑二”即耿仲明和尚可喜。所謂賈璉“叫他進來”,即指順治三年(1646)四月,清廷遣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等從關外率部南下,進攻湖廣和兩廣,命孔有德為平南大將軍節(jié)制各部?!八樟藮|西就往咱們屋里來了”,孔有德等受命后,回遼東收拾兵馬,于次年二月到達湖南。

“他死了,你倒是把平兒扶了正,只怕還好些?!?/strong>

意指清廷改把降清漢人當做主力?!捌絻骸北局冈陉P外降清(金)之漢人,這里代指降清漢人。

“鳳姐聽了,氣的渾身亂戰(zhàn),又聽他倆都贊平兒,便疑平兒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憤怨語了,那酒越發(fā)涌了上來,也并不忖奪,回身把平兒先打了兩下……”

所謂“平兒素日背地里自然也有憤怨語”,從大同總兵姜瓖給多爾袞的信中即可看出。多爾袞曾勸說姜瓖投降,姜瓖在回信中先列舉了自己為清廷立了大功,“未有毫發(fā)罪過”,然而不僅“未蒙升賞”,跟隨他降清的百姓“亦阽(戰(zhàn))危已極。且選出各官又肆行陵虐,民蓋難堪。頃者,英王師至,催辦糧草,紳士軍民苦不可當。動輒欲行殺戮,臣與大同一方百姓委屬無辜,誰肯坐而守死?”(顧誠《南明史》)江西金聲桓和廣東李成棟之反正,主要也是因為對清廷所授官職不滿。

“賈璉見了人,越發(fā)‘倚酒三分醉’,逞起威風來,故意要殺鳳姐兒?!?/strong>

所謂賈璉“要殺鳳姐”,意指在當時的反清浪潮下,清廷面臨著能否長久立足中原的問題,不得不重用漢人,由初期以滿洲八旗兵為主逐漸轉化為以漢制漢。

順治五年(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和山西姜瓖的反清歸明,讓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南明永歷朝廷轉眼之間頓覺柳暗花明,中興有望了。此即所謂“喜出望外平兒理妝”,此處之“平兒”代指反正之降清漢人;寶玉即傳國璽,代指南明朝廷。

金聲桓原來是明寧南侯左良玉的部將,明朝滅亡時升至總兵官。1645年四、五月間,清英親王阿濟格大軍追剿李自成部進至九江一帶,左良玉病死,部將隨良玉之子左夢庚在東流縣(今安徽東至縣)境降清。

李成棟曾經參加明末農民起義,綽號“李訶子”,長期跟隨李自成的部將高杰(綽號“翻山鷂”),后來隨高杰投降明政府,弘光時任徐州總兵。1645年高杰在睢州被許定國刺殺,清兵南下時,李成棟奉高杰的妻子邢氏投降了清朝。

姜瓖,陜西延川縣人,原是明朝掛鎮(zhèn)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官。1644年三月大順軍攻克太原后,他主動派人聯(lián)絡,投降了大順政權。同年五月,傳來了大順軍在山海關戰(zhàn)敗、放棄北京的消息,姜瓖又發(fā)動叛亂,殺害大順軍守將張?zhí)炝?,歸附了清朝。(顧誠《南明史》)

“寶玉素日因平兒是賈璉的愛妾,又是鳳姐兒的心腹,故不肯和他廝近,因不能盡心,也常為恨事?!?/strong>

降清漢人本是清朝之“愛妾”和“心腹”。本回寶玉趁機“讓平兒到怡紅院中來”,讓其換上襲人的衣裳,涂上胭脂,并“將盆內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擷了下來,與他簪在鬢上”。

“怡紅院”代指南明,“讓平兒到怡紅院中來”即指南明永歷朝廷接受金聲桓、李成棟和姜瓖等之反正。順治五年(永歷二年1648)李成棟將永歷帝迎請至廣東肇慶。

此處之襲人代指南明大臣,讓平兒換上襲人的衣裳,涂上襲人的胭脂,即指永歷朝廷對反清歸明之人封官賜爵。永歷朝廷封金聲桓為豫國公,封李成棟為惠國公。順治六年(永歷三年1649)八月,永歷朝廷曾遣太監(jiān)聯(lián)絡山西總兵姜瓖,“以黃絹五寸方用御寶為敕書”,但所封官爵不明?!半僦奔础爸臁保钢烀?。

“并蒂秋蕙”,意指金聲桓、李成棟和姜瓖等和明軍一起尊奉南明。寶玉“與他簪在鬢上”,即表彰其反正。(參見第六十二回香菱之“夫妻蕙”)

但平兒隨即被李紈喚去,并在稻香村“歇了一夜”。意指金聲桓、李成棟和姜瓖等兵敗身死,“平兒”則繼續(xù)代表降清漢人。

“賈璉道:‘你還不足?你細想想,昨兒誰的不是多?今兒當著人還是我跪了一跪,又賠不是,你也爭足了光了。這會子還叨叨,難道還叫我替你跪下才罷?太要足了強也不是好事。’說的鳳姐兒無言可對,平兒嗤的一聲又笑了。賈璉也笑道:‘又好了!真真我也沒法了。’”

順治六年(1649),南明永歷朝廷經歷了一場中興的幻滅。正月,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在湘潭被俘殺;金聲桓、王得仁在南昌覆亡;三月,李成棟兵敗身死;八月姜瓖敗亡。(顧誠《南明史》)由姜瓖、金聲桓、李成棟掀起的反清浪潮被清廷撲滅,于是清廷及降清漢人“又好了”。

 “鮑二媳婦吊死了。”

順治五年(1648)五月,清廷下詔改封恭順王孔有德為定南王、懷順王耿仲明為靖南王、智順王尚可喜為平南王,命孔有德由湖南向廣西進軍;耿仲明、尚可喜則取道江西入粵。十二月,孔有德占領桂林。順治九年(永歷六年1652)七月,大西軍李定國部攻陷桂林,孔有德自經。清代李天根《爝火錄》載:“(七月)初四日癸酉,李定國拔桂林……(孔)有德自經死。”此即所謂“鮑二媳婦吊死了”。

“賈璉鳳姐兒都吃了一驚。鳳姐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罷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順治三年(1647),清軍進攻四川,張獻忠戰(zhàn)死,大西軍急速南撤,次年進入云南。入滇兩年,由于政策措施正確得當,社會安定,生產迅速恢復發(fā)展,大西軍對云南的統(tǒng)治日益穩(wěn)定,實力已經大大增強。順治七年(永歷四年1650),孫可望等原大西軍領導人從全國大局著眼,領兵出滇,開赴抗清前線,從而又掀起了抗清斗爭的新高潮。順治八年(永歷五年1651)大西軍收復湖南。順治九年(永歷六年1652)七月,大西軍李定國部攻陷桂林,孔有德自經。李定國等部明軍連續(xù)攻克湖南大批州縣的消息傳到北京,順治皇帝大為震驚。七月派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統(tǒng)八旗精兵南下。十一月,李定國在衡陽伏擊清軍,尼堪當場斃命。(顧誠《南明史》)李定國在桂林、衡陽“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即“賈璉鳳姐兒都吃了一驚”的原因。

“鮑二媳婦吊死了,他娘家的親戚要告呢?!?/strong>

“鮑二媳婦”即孔有德,其“娘家”即明朝。趙姨娘賈環(huán)所代表的農民軍之前身是明軍之逃兵,而孔有德等是明軍之叛軍,所以孔有德等叛軍之“娘家的親戚”即指農民軍?!八锛业挠H戚要告呢”,意指農民軍大西軍余部和大西軍余部“聯(lián)明抗清”。

“賈璉一徑出來,和林之孝來商議,著人去作好作歹,許了二百兩發(fā)送才罷。賈璉生恐有變,又命人去和王子騰說,將番役仵作人等叫了幾名來,幫著辦喪事。那些人見了如此,縱要復辨亦不敢辨,只得忍氣吞聲罷了。”

賈璉的一番作為,實際上是指清廷增兵南下。

在歷史上,每一個新興王朝在軍事上都有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清朝也不例外。只是被清廷統(tǒng)治者視為爭奪天下和鞏固天下的嫡系軍隊的由盛轉衰過程來得特別迅速。1644年到1647年(順治元年至四年)滿洲八旗兵所向無敵的場面就像曇花一現(xiàn)似地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清廷越來越多地采取以漢制漢的方針。戰(zhàn)略上表現(xiàn)在更多地依賴漢族擁清派進行招撫;戰(zhàn)術上不到關鍵時間不動用滿洲兵,即使在關鍵戰(zhàn)役中也大抵是讓綠營兵和漢軍打前陣,滿洲兵將處于二線,這樣既可減少傷亡,又可起到監(jiān)視漢軍和在最后關頭奪取勝利首功的作用。

順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兵敗自殺,同年十一月尼堪在衡陽陣亡,打破了清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清廷滿洲貴族集團經過一番秘密商議,決定派遣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洪承疇以兼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名義總督軍務,經略五省(湖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洪承疇在進行一番調兵遣將后,又以識途老馬的姿態(tài)上路了。(顧誠《南明史》)

第四十五回探春、李紈等眾姊妹來找鳳姐,說是要請鳳姐做“監(jiān)社御史”。探春代表南明,李紈代表降清漢人。洪承疇經略五省后的明清戰(zhàn)爭,實際上已轉化為明軍與清朝漢軍之間的戰(zhàn)爭。而鳳姐所代表之清朝則退居二線,做起了“進錢的銅商”和“監(jiān)察”。李紈道:“昨兒還打平兒呢……氣的我只要給平兒打報不平兒……你今兒又招我來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贝颂幰腰c明滿洲八旗已與降清漢軍“換(了)一個過子”。

“又梯己給鮑二些銀兩,安慰他說:‘另日再挑個好媳婦給你?!U二又有體面,又有銀子,有何不依,便仍然奉承賈璉?!?/strong>

“鮑二”即指耿繼茂(耿仲明之子)和尚可喜,賈璉另挑的“好媳婦”則指吳三桂。所謂“另日再挑個好媳婦給你”,即指清廷用“三藩”之首的平西王吳三桂,代替了“三順王”(恭順王孔有德改封定南王、懷順王耿仲明改封靖南王、智順王尚可喜改封平南王)之首的孔有德,為第六十五回之“尤氏三姐妹”埋下伏筆。

全解石頭記之第四十五回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秋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蓺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

 

“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癥來”,于是寶釵建議黛玉吃燕窩。

“燕窩”,為金絲燕每年南下避冬所筑之巢,主產于東南亞各國和我國福建、廣東、云南等地,這里借以代指南方。薛寶釵代表清朝,林黛玉代表南京朱明,這里代指南明。所以所謂“寶釵建議黛玉吃燕窩”,實際上是指在清軍打擊下南明朝廷之南遷。

黛玉道:“我長了今年十五歲?!敝幍溃骸镑煊癫攀鍤q,記清?!?/strong>

黛玉十五歲,寶玉則十六歲,點出此處之南明朝廷是指永歷朝廷。(詳見第二十三回“寶玉的年齡”)

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十月,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就任監(jiān)國,十一月十八日即皇帝位,當年逃入廣西,受軍閥挾持。永歷二年(順治五年1648),清兩廣提督李成棟反清歸明,永歷帝返回肇慶。永歷四年(順治七年1650)二月,永歷帝逃到廣西。永歷六年(順治九年1652)二月,已“無尺土一民”的永歷帝移蹕孫可望為其安排的貴州安龍府,成為孫可望的傀儡。永歷六年(順治九年1652)十一月、次年六月,永歷帝兩次密詔李定國救駕。永歷十年(順治十三年1656)三月,李定國率軍將永歷帝迎至昆明。永歷十一年(順治十四年1657)八月,孫可望興兵問罪,兵敗降清。孫可望降清,云貴虛實盡為清廷所知,清廷利用這大好時機,于永歷十二年(順治十五年1658)二月,派三路大軍進攻云貴。永歷十三年(順治十六年1659)正月,清軍占領昆明,永歷帝亡命緬甸。南明永歷十六年(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歷帝被吳三桂擒回昆明縊殺,永歷朝廷滅亡。

黛玉道:“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么要緊的去處。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么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里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里言三語四的,何況于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永歷五年(順治八年1651)二月,清軍進攻駐于南寧的永歷朝廷,永歷朝廷覆亡在即。永歷帝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原大西軍和原大順軍。三月,永歷帝封大西軍孫可望為“秦王”。就孫可望來說,他既需要朱明皇帝這面旗幟,把永歷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借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明知朱由榔和忠于明室的朝臣是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才違心地同意真封秦王。于是,他采取敬鬼神而遠之的策略,名義上尊奉永歷年號,正式自稱秦國“國主”。永歷六年(順治九年1652)二月,已“無尺土一民”的永歷朝廷遷移到貴州安龍府,成為大西軍孫可望的傀儡。(顧誠《南明史》)此即林黛玉之所謂“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strong>

入關后之清朝與林黛玉所說完全一樣。薛寶釵代表清朝。

“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strong>

孫可望任命親信為安隆府知府,每年給銀八千兩、米六百石供永歷君臣、隨從支用?!暗垡圆蛔阌脼檠裕淮??!庇罋v皇帝實際上被軟禁在了安龍府,連原大西軍領導人物李定國、劉文秀未經孫可望許可都不得直接同永歷帝往來。(顧誠《南明史》)

“他們家的姑娘”指迎春、探春、惜春。迎春代表永歷朝廷和永歷帝;探春代表隆武政權及鄭成功;惜春代表明朝宗室及遺民。此處之林黛玉其實即迎春,代指永歷朝廷和永歷帝。

寶釵道:“將來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里?!敝幍溃骸皩氣O此一戲直抵通部黛玉之戲寶釵矣,又懇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鑿、又不牽強,黛玉因識得寶釵后方吐真情,寶釵亦識得黛玉后方肯戲也,此是大關節(jié)大章法,非細心看不出。二人此時好看之極,真是兒女小窗中喁喁也?!?/strong>

《紅樓夢》之所謂“婚配”,或指皇帝登基,或指投降,或指逃跑,或指死亡,或指雙方本為一體,等等。此處寶釵之“戲”即指永歷朝廷之滅亡。

所以本回之“寶釵建議黛玉吃燕窩”,實際上是指永歷朝廷在清軍打擊下“逃跑”。但林黛玉說自己不是“正經主子”,做不了主,則指大西軍“聯(lián)明抗清”。于是薛寶釵決定“送幾兩燕窩”給林黛玉,指清軍將進攻以云貴為根據(jù)地的大西軍。此即所謂“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镑煊竦溃骸砩显賮砗臀艺f句話兒?!瘜氣O答應著便去了,不在話下?!?/strong>

“這里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凄涼。知寶釵不能來,便在燈下隨便拿了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黛玉不覺心有所感,亦不禁發(fā)于章句,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知寶釵不能來”,意指此處之時代背景在清軍進攻云貴大西軍之前。

在“樂府”中,《秋閨怨》、《別離怨》、《代別離》之類題目都只寫男女別離之愁怨,《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寫離愁別恨的歌行,為唐代張若虛所作?!洞鷦e離》之“代”,猶“擬”,仿作之意。

所以林黛玉有感于“《秋閨怨》《別離怨》等詞”、“擬《春江花月夜》之格”而作成的《代別離·秋窗風雨夕》,實際上是寫南明永歷朝廷之“離愁別恨”,即永歷朝廷之播遷。

《秋窗風雨夕》之“秋”代指朱明末世,此處指南明永歷朝廷;“風雨”代指清軍,其中“雨”代指降清漢人。(見第三十七回“詠白海棠詩”、第三十八回“菊花詩”)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睂懩厦髂┦烙罋v朝廷,即“秋”。“耿耿”,明亮。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秋涼!”意謂衰微之永歷朝廷抵擋不了清軍的進攻。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币庵盖遘姷倪M攻很快就打破了永歷朝廷重整河山的美夢。“秋夢綠”,指秋天夢到的春景。永歷朝廷建立于順治三年(1646),到順治九年(1652)既已淪落到“無尺土一民”的境地。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币庵赣罋v朝廷躲避清軍的打擊。“自向秋屏移淚燭”,指將蠟燭移到擋風的地方?!扒锲痢贝改厦鬏牭兀弧捌痢奔雌溜L?!皽I燭”代指永歷朝廷;“燭”代“朱”。

“淚燭搖搖蓺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秉c題。永歷帝曾在給吳三桂的信中說:“朕自登極以來,一戰(zhàn)而楚(湖南)失,再戰(zhàn)而西粵亡。朕披星戴月,流離驚竄,不可勝數(shù)?!鄙殻╮uò),燒;燃火。檠(qíng),燈架,燭臺。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仿《春江花月夜》之“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意謂整個南明都飄搖在清軍之“風雨”中。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薄傲_衾”,綢被子?!皻埪┞暋?,殘夜將盡時的滴漏。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脈脈”,通“霢霢(mài)”,細雨連綿。“颼颼”,象聲詞,形容風聲。“離人”,即指“披星戴月,流離驚竄”之永歷帝。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钡诙呋亍傍P尾森森,龍吟細細”之瀟湘館,代指建立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五月初三日之南明弘光朝廷。脂硯道:“與后文‘落葉蕭蕭,寒煙漠漠’一對,可傷可嘆!”所謂“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即指此處之“寒煙小院”和“疏竹虛窗”,指局促一隅的永歷朝廷?!昂疅煛?,寒冷的煙霧,指細雨和霧氣。“疏”,稀疏,稀少?!暗螢r”,雨水下滴的聲音。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紗窗濕?!鼻遘娭帮L雨”無盡無休,所以寶玉披蓑戴笠,打扮成“漁翁”來看黛玉。

寶玉的防雨用具是一套,共三樣:箬笠、蓑衣、棠木屐。寶玉道:“這三樣都是北靜王送的。”意指南明政權是北京朱明之延續(xù)?!氨膘o王”即“北京王”,代指北京朱明。

寶玉要弄一套來給黛玉,說那斗笠冬天下雪也可以戴。“雨”代指降清漢人,“雪”則代指清朝。黛玉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扮的漁婆了?!敝幍溃骸懊顦O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說出夫妻來,卻又云‘畫的’‘扮的’,本是閑談,卻是暗隱不吉之兆。所謂‘畫兒中愛寵’是也,誰曰不然?”

孫可望之所以將永歷帝迎請到貴州安龍府,是因為需要朱明皇帝這面旗幟,不然永歷朝廷早已覆滅。此即所謂“畫兒中愛寵”。但孫可望連這面旗幟也不想扛得太久,“擬改國號曰‘后明’,日夜謀禪受”。此即所謂“暗隱不吉之兆?!?/strong>

寶玉臨去前拿出金表一瞧,“那針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間”。

“戌”為地支的第十一位,此處代指永歷十一年(1657);“亥”為地支的第十二位,此處代指永歷十二年(1658)。所以所謂“戌末亥初”即指永歷十一年(1657)末和永歷十二年(1658)初。

《紅樓夢》常用此法點明各章回所記載之“明末清初歷史事件”的具體年份,比如:

(1)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么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敝幍溃骸凹?!是巳時?!?/strong>

“巳”為地支的第六位,此處之“巳時”即代指天啟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這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極即后金汗位,改元天聰。而“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即指降金之科爾沁、喀爾喀等蒙古族部落隨皇太極一起征伐漠南蒙古。(詳見第六回、第三十九回)

(2)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一時只聽自鳴鐘已敲了四下?!敝幍溃骸鞍础南隆艘蹩蹋藰訉懛?,避諱也。”

“寅”為地支的第三位,此處之“寅正初刻”代指崇禎三年(1630)。(詳解見第五十二回)

(3)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眾人因問幾更了,人回:‘二更以后了,鐘打過十一下了?!瘜氂癃q不信,要過表來瞧了一瞧,已是子初初刻十分了?!?/strong>

“子”為地支的第一位,此處之“子初初刻”代指康熙元年(1662)。(詳解見第六十三回)

等等。

寶玉離去時已在永歷十一年(1657)末和永歷十二年(1658)初,即在清軍大舉進攻大西軍之前。黛玉將易碎的“玻璃繡球燈”送給寶玉照明,暗伏永歷朝廷前景不妙。寶玉道:“我也有這么一個,怕他們失腳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沒點來?!?/strong>

寶玉離去前還問道:“你想什么吃,告訴我,我明兒一早回老太太,豈不比老婆子們說的明白?”脂硯道:“直與后部寶釵之文遙遙針對。想彼姊妹房中婆子丫鬟皆有,隨便皆可遣使,今寶玉獨云‘婆子’而不云‘丫鬟’者,心內已度定丫鬟之為人,一言一事無論大小,是方無錯謬者也,一何可笑?!?/strong>

寶釵就是打發(fā)“蘅蕪苑的一個婆子”,給黛玉送來了燕窩。黛玉道:“我也知道你們忙。如今天又涼,夜又長,越發(fā)該會個夜局,痛賭兩場了。”婆子道:“不瞞姑娘說……今兒又是我的頭家,如今園門關了,就該上場了。”

所謂“痛賭兩場”即指永歷十二年(順治十五年1658)二月清軍大舉進攻貴州云南?!捌抛印眲t指清朝三路大軍之主力的吳三桂,即所謂“頭家”。

薛寶釵給林黛玉送燕窩,結果將永歷帝直接送入了緬甸。而所謂“燕窩”也為第五十二回“寶釵之燕窩”和第五十七回“賈母之燕窩”埋下了伏筆。

 

 

【本書稿系一邊寫一邊發(fā)表,后又做了不少修改,最后定稿以本人博客為準。

第二十六回 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fā)幽情

一、“賈蘭逐鹿”

“只見那邊山坡上兩只小鹿箭也似的跑來,寶玉不解其意,正自納悶,只見賈蘭在后面拿著一張小弓追了下來。一見寶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當出門去了。’寶玉道:‘你又淘氣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賈蘭笑道:‘這會子不念書,閑著作什么?所以演習演習騎射。’寶玉道:‘把牙栽了,那時才不演呢?!?/strong>

賈蘭即吳三桂,是李紈所代表的“李氏家族”(率部降清者)中的一員。所謂“賈蘭逐鹿”,即指崇禎十七年(1644)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追逐明朝所失之鹿。

賈蘭追逐的是“兩只小鹿”,另一只則為清朝之鹿,為“三藩之亂”埋下了伏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fā),吳三桂又起兵搶奪清朝之鹿。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亂”平,吳氏滅族。所以寶玉說:“把牙栽了,那時才不演呢?!?/strong>

 

二、“薛蟠生日”

薛蟠以寶玉父親賈政的名義,將寶玉從大觀園誑了出來,道:“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我同你樂一天何如?”“明兒”,既指明天,又指不遠的未來;此處之“明兒”則指“明天”。(詳見第二十七回“寶玉生日”)

“五月初三日”,指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日。就在這一日,由吳三桂接引入關并大敗李自成的清朝攝政王多爾袞進入北京,翻開了清朝歷史的新一頁;明朝福王朱由崧則在南京就任監(jiān)國,南明建立。而薛蟠即多爾袞;賈政即明朝,這里代指南明。這就是薛蟠以賈政名義誆騙寶玉的原因,“五月初三日”既是清朝的生日,又是南明的生日。(見第十六回“鳳藻宮”)

薛蟠還鬧了一個笑話,將“春宮”的作者“唐寅”誤認作了“庚黃”。其實這是一個謎語,謎底為“淫根荒唐之曹寅”,即“胡虜之奴仆”。(見“紅樓入門之一”)曹家是典型的胡虜之奴仆,清朝入主北京,胡虜之奴仆也就“從龍入關”了。

馮紫英則講了一個“鐵網山打圍”的故事,留下了一個“不幸之幸”的懸念。“鐵網山”本指景山,這里代指北京。(見第十三回“潢海鐵網山”)“鐵網山打圍”指崇禎二年(1629)的“己巳虜變”(“己巳之役”)。

“己巳虜變”:天啟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袁崇煥大敗努爾哈赤于寧遠城下,取得寧遠大捷。天啟七年(天聰元年1627),又大敗皇太極于錦州和寧遠,取得寧錦大捷。崇禎二年(天聰三年1629)十月二十六日,皇太極避開袁崇煥防守的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繞道蒙古,突破長城,直逼北京。袁崇煥率關寧軍千里馳援,在北京城廣渠門、左安門外兩敗皇太極,保衛(wèi)了京師。但崇禎帝惑于閹黨的流言蜚語,又誤中后金的反間計,將袁崇煥下獄。崇禎三年(天聰四年1630)三月初一日,皇太極還沈陽。崇禎三年(天聰四年1630)八月十六日,袁崇煥慘遭磔刑。

皇太極進攻北京無功而返,卻意外地除掉了死對頭袁崇煥,此即所謂“大不幸之中又大幸”?!榜T紫英”即皇太極。(見第二十八回“紫英設宴”)

“這個臉上,是前日打圍,在鐵網山教兔鶻捎一翅膀。”

馮紫英(皇太極)臉上的“青傷”,來自北京城下袁崇煥的重擊。

寶玉道:“怪道前兒初三四兒,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見你呢?!?/strong>

“沈世兄”即沈陽(盛京),皇太極進攻北京去了,所以“在沈世兄家”不見馮紫英。

“薛蟠生日”既指“五月初三日”清朝入主北京,又指“五月初三日”南明建立。清朝在“薛蟠生日”(五月初三日)之后定都北京,從而引出了后金的第一次“進京”,即崇禎二年(1629)的“己巳虜變”。不僅如此,“薛蟠生日”是“新清朝”的生日,從而又引出了“舊清朝”的生日。(詳解見第二十八回“紫英設宴”)

《清史稿·本紀四》:“(順治元年1644)冬十月……即皇帝位……定鼎燕京,仍建有天下之號曰大清,紀元順治?!睆倪@里可以看出,清朝視其“入主北京”為建立新朝,只是仍叫“大清”罷了。所以五月初三日實際上也是“新大清”的生日。

 

三、黛玉“吃茶”

第二十四回一開始,香菱一掌將黛玉從“情思縈逗、纏綿固結”中擊醒,說道:“你們紫鵑也找你呢,說璉二奶奶送了什么茶葉來給你的?!绷主煊翊砟暇┲烀?,香菱則是被朱棣“拐”去的建文朝,本回代表北京朱明。大觀園的正文就從第二十四回開始,而第二十四回的時代背景在天啟末年或崇禎初年,即所謂寶玉“十二三歲”,那么大觀園的正文也就開始于崇禎登基前后,即開始于賈蕓謀求“八月里的那件事”。

第二十五回寶玉被賈環(huán)燙了臉,黛玉又去看望,李宮裁、鳳姐、寶釵等正在說笑。鳳姐提起送茶葉之事,寶玉道:“你果然愛吃,把我這個也拿了去吃罷?!兵P姐則打趣道:“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么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在婚俗中,“吃茶”意味著許婚,指舊時女子受聘于男家。脂硯道:“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具不然,嘆嘆!”寶玉“受鎮(zhèn)”時說:“好頭疼!”林黛玉道:“該,阿彌陀佛!”脂硯道:“黛玉念佛,是吃茶之語在心故也?!睂氂瘛笆×巳耸隆敝?,“別人未開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脂硯道:“針對得病時那一聲?!睂氣O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渡眾生;這如今寶玉,鳳姐姐病了,又燒香還愿,賜福消災;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緣了。你說忙的可笑不可笑?!?/strong>

本回借佳蕙之口,補寫寶玉送茶葉給黛玉,說黛玉很高興,還抓了兩把錢給佳蕙。

“吃茶”的線索,與賈蕓謀差事、看守寶玉、進怡紅院等情節(jié)一起演進,點出“崇禎登基”曾使明朝出現(xiàn)了中興的希望。

不想形勢急轉直下。

本回之“賈蘭逐鹿”,指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帝自經殉國后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本回“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之瀟湘館,則指清兵入關后之南京朱明。林黛玉忘情地嘆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睂氂駝t直接喚紫鵑倒茶吃,忘情地笑道:“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疊被鋪床?”此處用《西廂記》語寫二玉之“忘情”,即指南明即將建立。

襲人道:“老爺叫你呢?!薄皩氂衤犃耍挥X打了個焦雷的一般”。賈政叫寶玉指明福王朱由崧將于“明兒”就任監(jiān)國,“明兒”即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日。賈政代表明朝,此處指南明;寶玉即傳國璽,代表朱明皇權。

寶玉出來一看卻是薛蟠。薛蟠之所謂“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則指多爾袞將于“明兒”入主北京,“明兒”也指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日。

多爾袞進京后不久即決定遷都?!肚迨犯濉な雷姹炯o》:“順治元年(1644)八月乙亥(二十日),(順治帝福臨)車駕發(fā)盛京。九月甲午(九日),車駕入山海關。甲辰,上自正陽門入宮。冬十月乙卯朔(一日),上親詣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

薛蟠請完寶玉,寶釵隨即來到怡紅院,此即指順治帝進京即皇帝位。

“誰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沒好氣,忽見寶釵來了,那晴雯正把氣移在寶釵身上……”

晴雯代指明朝抗清(金)大臣,此處指弘光朝廷史可法等,此時正在內訌,雖在“抱怨”寶釵(清朝),卻讓黛玉(明朝)在怡紅院外悲泣,未能收復失地(北京)。

這里與所謂“還淚之說”相符。(參見“紅樓入門之五”)寶玉即傳國璽,林黛玉(含薛寶釵)即水印,“還淚”即指水印用“血淚”(絳珠)供奉傳國璽。而“絳珠”由斑竹(林黛玉)之“淚”和朱砂(薛寶釵)構成,所以所謂“還淚”實際上是指林黛玉將自己之“淚”和薛寶釵(朱砂)一起還給了寶玉,剩下的斑竹之“竹”(竹茹,林黛玉),將干枯而亡。  

所以此處也可以說是一副“還淚圖”:蒼苔露冷,花徑風寒,院內傳出一陣寶玉和寶釵的笑語之聲。林黛玉獨立院外墻角邊花陰下,悲悲戚戚地嗚咽……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這正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從而引出一首凄楚感慨、令人身世兩忘的《葬花吟》?!?/strong>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