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深知,作為君臨天下的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極易滋長驕奢逸樂的思想。從即位起,他便注意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戒奢從儉,減輕百姓的負擔(dān),從而增強國力。 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宮殿,還是隋朝時建的宮殿,經(jīng)戰(zhàn)火焚燒,早已破舊。按照慣例,新王朝國君都要大興土木,另建新宮,至少也要將舊宮修復(fù),崇飾一新。唐太宗目睹隋朝奢侈亡國的教訓(xùn),“不敢縱逸”,一直不許興建新的宮殿。太宗患有“氣疾”,所住的宮殿又潮濕,夏暑秋涼,容易引起舊病復(fù)發(fā)。貞觀二年,有大臣從愛護他的健康出發(fā),奏請朝廷“營一閣以居之”。唐太宗說:“我有氣疾,確實不宜居住卑濕之宮,可是要大興土木,必然靡費人工與錢糧。昔漢文帝起露臺,因惜十家之產(chǎn)而停建。我的功德遠遠不如文帝,而建新宮的費用又超過露臺,這不是為天下之君所應(yīng)做的事?!贝蟪紓円辉僮嗾?,太宗堅持不準,此事才作罷。 貞觀初年基本上沒有興建什么大的工程。不僅如此,在洛陽遭受水災(zāi)時,百姓房屋被沖毀,太宗還下令拆掉洛陽一些宮殿,將木材分給受災(zāi)百姓,以供修房之用。而洛陽宮殿被大水沖壞后,只是稍加修繕而已。 隋朝盛行厚葬之風(fēng)。太宗即位后嚴令禁止厚葬。他本著節(jié)儉的精神,對自己的陵寢也預(yù)作安排,親自制作規(guī)格,“因山為陵”、“容棺而已”。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自己死后,子孫“從俗奢靡”。唐太宗離世后,殉葬品也比較儉約,體現(xiàn)了他的崇儉精神。玄宗時,高力士曾進入太宗陵墓寢宮,“見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木篦一,草根刷子一”,不禁贊曰:“先帝隨身服用,唯留此物。欲將傳示子孫,永存節(jié)儉?!毙诼牭礁吡κ康膮R報后,親自前去查看,見物“肅靜如不可勝”,即命史官記載下來。 工部尚書殷綸曾帶一巧匠揚思齊入宮,欲制造木偶戲取悅于太宗,太宗不但不賞光,反而訓(xùn)斥了他一頓并免去他的官爵。唐太宗專門下令,禁止地方官進貢珍奇寶物,以防擾害百姓,助長君王的奢侈之心。 正是由于唐太宗帶頭節(jié)儉,反對奢侈,影響了許多大臣。在貞觀君臣中,崇尚節(jié)儉蔚然成風(fēng),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貞觀時期的經(jīng)濟、文化達到鼎盛,為世界矚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