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我國全面推行“二胎”政策,但有很多當媽媽的卻不愿意多生一個孩子。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中國的媽媽普遍認為,養(yǎng)孩子太累了。 那為什么中國的媽媽養(yǎng)孩子這么累? 1、過于心疼孩子 中國的媽媽一聽到寶寶哭就立刻抱起來哄;因為怕寶寶半夜會餓,所以每天晚上給寶寶喂奶一到兩次;孩子在夜里遲遲不肯睡覺,就每天晚上一邊抱一邊搖地哄孩子睡覺…… 這樣,孩子就漸漸被養(yǎng)成為一個愛哭、習慣吃夜奶、難以獨自入眠的“難帶”小孩。 2、過于操心孩子的事 俗話說: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在絕大多數(shù)有孩子的中國家庭里面,媽媽們都會以孩子為中心。她們整天圍著孩子轉(zhuǎn),事事為孩子籌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們的心里充滿各種操心、各種期待,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jié)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3、過多插手孩子的事 很多媽媽,幾乎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都要插手,例如:孩子上學,媽媽幫著背書包;孩子寫作業(yè),媽媽在一旁陪著、盯著;老師布置了什么任務(wù),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要做什么,媽媽就已經(jīng)主動幫孩子完成了。 就連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等,做媽媽的都要盯著。為人母親,都希望為孩子盡心盡力,但如果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那將不可能培養(yǎng)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4、攀比之心過重 別的孩子都上各種各樣的輔導(dǎo)班、興趣班,自己的孩子要不要上?如果不上,孩子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在穿名牌,如果我們不買,會不會被笑話家里窮?…… 在國內(nèi)相當多母親的眼里,看到太多“別人的”,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常常以別人做什么、怎么做為準則和指南,如此怎能不累? 5、父親的缺席 國內(nèi)有一個說法,叫“喪偶式育兒”,指的是父親不參與育兒,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狀況,這恐怕是不少中國家庭的常態(tài)。 在中國,很大一部分當爸爸的都以工作很忙、下班很累、帶孩子是女人的事為由,很少幫忙照顧孩子;或者是做媽媽的,總是擔心爸爸們不能照顧好孩子,總是一人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 這也是相當多媽媽覺得帶孩子累的重要原因。 6、消費不夠理性養(yǎng)孩子累,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那就是經(jīng)濟壓力。 部分媽媽片面地認為要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的經(jīng)濟壓力。 那么,相比之下,為什么外國人同時養(yǎng)育幾個孩子都顯得那么輕松? 我們以美國為例,看看美國人是怎樣帶孩子的。 1、訓(xùn)練出“好帶”的孩子 不哭訓(xùn)練法。 如果寶寶哭了,美國媽媽會先了解原因,如果寶寶是因為拉了、餓了、困了、病了等生理需求而哭鬧,媽媽們會盡快滿足她的需求。但如果寶寶純粹因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哭鬧,媽媽們都不會去抱他,讓他哭,等他不哭的時候再去抱。 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可以抱。 半夜不喂奶。 美國人認為,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如果半夜喂寶寶吃奶,反而影響寶寶的睡眠質(zhì)量。保證寶寶有10-12小時的連續(xù)睡眠,比寶寶吃奶重要100倍。 讓孩子獨自在床上睡覺。美國的家長都是把寶寶放到床上讓他獨自睡覺,他們不會抱著寶寶不停搖晃,也不要來回走動,因為他們認為,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而床是不會動的,所以,只要輕輕把寶寶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 2、培養(yǎng)獨立的孩子 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需要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校服,起來自己疊好自己的床鋪,收拾好自己的玩具。 正是這樣,兩個孩子也好,三個孩子也罷,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自然而然就為媽媽節(jié)約了很多的時間。 3、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多了,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和矛盾是難免的,比如同時對一個玩具感興趣。 當孩子出現(xiàn)爭執(zhí)時,美國的家長從來不充當調(diào)解員的角色,他們認為,孩子之間的事情,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解決。 因此,孩子們一般都不會來找媽媽告狀,而是遇到事情統(tǒng)統(tǒng)自己解決。這樣,當家長的自然省心多了。 4、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上,美國的家長不會替孩子做決定。他們關(guān)注的并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否比別人差,而是關(guān)注孩子是否喜歡。 他們也不會強迫自己孩子做什么,或者學什么技能。他們會帶孩子去嘗試,讓孩子有機會領(lǐng)略當中的樂趣,但最終決定的還是孩子。 他們認為,如果強迫孩子學習她不感興趣的東西,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最終難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5、父親角色的參與 美國人認為,作為孩子們的父親,無論再忙,父親的角色是任何工作都不能取代的。 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孩子的成長,不僅可以讓媽媽們有一定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對父親和孩子們建立更好的親子關(guān)系也是有很大益處。 6、抓大放小 在美國,孩子們常常光著腳丫子到處走,甚至整個人都在泥漿里打滾,這往往是中國家長所不允許的。美國家長普遍認為,養(yǎng)孩子一定要抓大放小。 原則性的問題一定要堅持,比如安全問題:在停車場里絕對不能瘋跑,絕對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等等。 但是在沒有原則性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孩子就該釋放出他們的天性。 臟一點、餓一點都沒有關(guān)系,重要的是能讓他們開心地玩耍。 無論我們決定生幾個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父親更多的參與家庭教育,該放手的時候?qū)W會放手,這無論是對于作為母親的自己,對于孩子,還是對于整個家庭, 都是非常有益處的。 有時候,我們就應(yīng)該適當?shù)刈鰝€“懶惰”的媽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