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八節(jié)”在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即是臘八節(jié)。這一天過完,傳統(tǒng)春節(jié)的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所以也就有“臘八一過就是年”的說法。有關蠟八的古詩舉不勝舉,整理了幾首比較有代表的分享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主要描寫:詩人十二月八日行至西村時所見到的臘八節(jié)情景。雖是隆冬臘月,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河邊有許多牛經(jīng)過的痕跡。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詩意:臘八日,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食臘八粥,王公大臣們都要到雍和宮參與敬佛儀式。而朝廷亦是當今的佛,雍和宮第一鍋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鍋便是賞給王公大臣們品嘗食用。 《臘 日》(唐)杜 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v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嬰下九霄。 詩意: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臘日氣候溫暖。萱草的顏色逼進了皚皚的積雪,但干枯的柳條卻因氣暖而透露出淡淡的春光。官軍的勝利使大家心中高興,剛從紫宸殿散朝就盤算著,今夜再開懷痛飲一番。高高在上的皇帝將裝著口脂、面藥的翠管銀罌賞賜給群臣,讓大家防凍護膚,真是恩澤深厚、皇恩浩蕩。 《行香子·野店殘冬》(南宋)布衣詩人汪莘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念如今此意誰同?溪光不盡,山翠無窮。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松?;@輿乘興,薄暮疏鐘,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陣,曉枕云峰。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首,描繪有如閑云野鶴般的意境。詩中主要描寫臘八日的景觀:殘冬時節(jié),在鄉(xiāng)野小酒店喝了點酒,便覺得春意濃郁。到處是清澈閃光的溪流,松、竹、梅曼妙,山色蒼翠,無盡無窮。坐上竹轎,在“薄暮疏鐘”里,只看見遠遠的孤村,匆匆西下的夕陽。夜間一陣陣冷雪敲窗,早晨在枕上便可看到積雪像白云一樣,堆滿山峰。于是,我便起床,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去作一個獨釣寒雪的漁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