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清明一家是紀錄片《生門》的“主角”之一 鄭清明有兩個四歲的雙胞胎女兒,一個叫鄭秋,一個叫鄭心。“秋”“心”合為“愁——生兩個女兒的時候,一家人天天為錢發(fā)愁。 四年前的冬天,鄭清明一家人進入了紀錄片《生門》的鏡頭里,那正是他們最窘迫的時候。鄭清明的妻子懷了雙胞胎,面臨著大出血的危險,鄭清明自己則被5萬元生育費用逼得無路可退。 記錄婦產(chǎn)科百態(tài)的《生門》大火,鄭清明一家成了最揪心的“主角”之一,無數(shù)人發(fā)問:他們之后的生活怎么樣了? 四年過去,《生門》電視劇版再次出現(xiàn)在熒幕上,人們又看到那個在貧窮壓力下等待骨肉降臨的鄭清明,還是心疼、同情。 只有光影能把人生停留在某個階段,鄭清明已經(jīng)走過了那段日子,走出《生門》,他努力撫養(yǎng)雙胞胎女兒長大,有了新的快樂,也有了新的苦惱。 △ 紀錄片《生門》海報 借錢買命 紀錄片《生門》里,鏡頭跟隨醫(yī)生走進中南醫(yī)院的一間病房里,鄭清明正給病床上的妻子擦拭身體。他為妻子掩好被子,便退到一邊,對待醫(yī)生的態(tài)度,他很恭敬。 “中央型前置胎盤、雙胎和孕期糖尿病的癥狀……”一連串專業(yè)術語從醫(yī)生嘴里所出來,總之大人和小孩都處在危險之中。在產(chǎn)科主任李家??磥?,34床上的這位孕婦“像一顆定時炸彈,不曉得什么時候就會大出血”。 鄭清明從沒有想到生孩子會花那么多錢。在他的印象里,生孩子要到鎮(zhèn)上或市里的醫(yī)院,一兩千塊錢足夠。 2013年到武漢治療之前,妻子就出現(xiàn)了三次大出血的情況。老家的醫(yī)院辦法不多,建議他們到武漢的大醫(yī)院去看看。 鄭清明和妻子帶著借來的5400元到了武漢,頭家醫(yī)院說只有2000塊一晚的病房了,后來經(jīng)人介紹,他們才到了《生門》的拍攝地中南醫(yī)院。 之后的日子,妻子只能臥床休養(yǎng),鄭清明便陪床照顧,晚上睡在3塊錢一晚租來的長凳上。 為了省錢,鄭清明幾乎每頓飯都是三塊五一碗的熱干面。想起那個時候,鄭清明笑著說:“還好,我愛吃面,但總是吃,也吃夠了?!?/p> 妻子的情況穩(wěn)定之后,夫妻倆為了少花點錢,商量著回家保胎。但準備離開的早上,在衛(wèi)生間刷牙的妻子再次大出血,兩人不得已繼續(xù)住院。 大出血的情況隨時都會發(fā)生,妻子腹中的雙胞胎嬰兒也面臨早產(chǎn)的風險。鄭清明必須做好錢的準備。 即使再省,借來的5400也遠遠不足以支撐持續(xù)住院的費用,催款單每天早晨都會出現(xiàn)在病床前。 費用預估遠遠超出鄭清明的想象?!渡T》面那次查房結束之后,主任醫(yī)師李家福對鄭清明說:“沒錢有沒錢的預案,如果沒錢,你就得考慮,是大人為主還是小孩為主?!?/p> 夫妻兩個面對5萬元治療費用仍是一籌莫展,因為妻子小晏有被“拐賣”的經(jīng)歷,戶口一直沒有解決,所以享受不了醫(yī)保,兩人結婚時又剛蓋了新房,花光了積蓄。 哥哥鄭翔幫著想辦法, 跑遍全村,借了二十多戶人家,終于湊夠5萬元,其中最少的500,最多一筆的兩萬,是鄰居挪動了給兒子接親用的錢,還款期限只有10天。 △ 因為經(jīng)濟的壓力,在妻子待產(chǎn)時,鄭清明幾次落淚 留住孩子
2013年 11月21日,妻子再一次大出血,在媽媽肚子里呆了31周的雙胞胎女孩不得已提前來到這個世界。 等在病房外的鄭清明只匆匆看了一眼護士抱出的女兒,隨后她們便被送進新生兒科的保溫箱。 《生門》里,鄭清明哭過兩次,都跟錢有關。一次是孩子降生前需要的5萬元費用,一次是孩子降生后,醫(yī)生告訴他還要準備20萬的治療費用。他實在拿不出來了,也不避諱旁邊的鏡頭,就在病房里嗚嗚哭起來。 醫(yī)院的護工告訴鄭清明,有人愿意收養(yǎng)孩子的話,可以把孩子送出去。這只是紀錄片一帶而過的情節(jié),有看到這里的人一度以“人性的惡”來揣測,鄭清明也許真的會把孩子送給別人。 背后的曲折沒有多少人知道,在去醫(yī)院繳費的路上,鄭清明確實接到過一個陌生的電話。 “你們家是不是有兩個雙胞胎女兒,想送出去一個?” “是的。電話里說不清楚,我馬上到武漢了,咱們見面再說?!?/p> 鄭清明沒有想到這么快就有人來抱孩子。掛掉電話,鄭清明在心中盤算:借來的錢還能支撐孩子在新生兒科呆多長時間,還有沒有機會保住自己的孩子。 鄭清明到達中南醫(yī)院門口的時候,有兩家人早已等在那里。他們都想抱走一個孩子,同時會負擔這個孩子的醫(yī)療費用。而醫(yī)生告訴鄭清明,孩子早產(chǎn)后的狀況依然不太理想 鄭清明算了算手中的錢,想起曾聽人說“小孩兒能吃飯就能養(yǎng)活”,還是決定賭一把,把孩子抱回家里。 想收養(yǎng)孩子的人看鄭清明的態(tài)度,開始不高興,問他“你到底要多少錢?” 鄭清明也急了:“我不是賣孩子啊,我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 鄭清明把雙胞胎女兒帶回老家撫養(yǎng)長大 還債 鄭清明留在《生門》里最后的鏡頭,是那個跑向產(chǎn)科門口的身影。他在離護士幾步遠的時候停住,把挎包丟在椅子上,脫掉外套,從護士手中小心地接過大女兒,臉上一直帶著笑意。這是他第一次抱到孩子。 帶著雙胞胎女兒回到老家,鄭清明買來鞭炮煙花,一放起來,整個村子都知道他家的雙胞胎回家了。 被好奇心驅(qū)使來看雙胞胎的鄰居絡繹不絕,看過之后,他們跟鄭清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不好養(yǎng),養(yǎng)不活的?!?/p> 四年以后,兩個女孩在院子里蹦蹦跳跳,鄰居們圍坐在鄭清明家的爐子邊,用手比劃著當初兩個小嬰兒的身形,還不到大人手臂一半長,“手像雞爪一樣”。 鄭清明說:“你看現(xiàn)在,我家孩子長得跟足月產(chǎn)的孩子一樣?!边@足夠令作為爸爸的他驕傲。 剛把寶寶抱回家的冬日夜里,鄭清明和妻子怕孩子冷,又怕睡覺壓著孩子,便一人抱一個,把她們放到自己肚子上。 妻子身體不好,懷孕期間患上妊娠糖尿病,體重也只有89斤。不能母乳喂養(yǎng),兩個孩子只能依賴奶粉。 一桶奶粉398元,買三桶送一桶,鄭清明一次就會往家里提八桶奶粉。兩個孩子兩三天就可以吃完一桶奶粉,算下來便是一天一百多的奶粉錢。 鄭清明一時無力全部支付這么多錢,只得到處找愿意賒賬的奶粉店。 孩子吃奶粉要錢,除此之外,這個家還背負著近十萬的債務。還沒出月子,鄭清明便到家附近做工。他只能做一天一百多塊錢的小工,因為恐高,他不敢上超過三米的工架,只做搬磚、和水泥等的輔助性工作。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里需要更多的錢。2017新年剛過,鄭清明來到離家700多公里的江蘇太倉打工,在老鄉(xiāng)開的廠里做水泥仿木欄桿,一天能掙200塊錢,要強過老家不少。 剛出來干活的時候,鄭清明一天往家里打三四個電話,聽到孩子因為想爸爸哭的時候,他也忍不住落淚?,F(xiàn)在電話接通,孩子會說“哦,你賺錢給我買書包”這樣提醒爸爸又安慰自己的話。 從鎮(zhèn)上到干活的工廠,一天只有一趟汽車,路上時間超過8個小時,光車費就要250元。到現(xiàn)在為止,鄭清明只回過兩次家。 第一次回家是因為廠子里沒有活干,賺不到錢。要回家時,兩個孩子知道了消息,滿村子宣布“我爸爸要回來了”。 另一次回家是為了給孩子上戶口,來回三天時間,鄭清明實際在家的時間只有一天。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鄭清明目前仍然在外打工 一場親情 在鄭清明眼中,妻子小晏是個慢性子,做起事來慢吞吞。鄭清明說:“她很多事情上不靈光,笨笨的?!?/p> 小晏不善言辭,說話始終輕聲細語,旁人幾乎不見她發(fā)脾氣的樣子。鄰居們抱著兩個孩子圍坐在爐邊桌子上,說話嬉笑,小晏只是安靜地站在一邊。 大人習慣居高臨下用成人的戲謔方式逗弄小孩,女兒鄭秋的臉在上年紀的女人手中被捏得變形,掙脫間打翻茶杯,茶水灑在襖袖上。鄭心從另一個大人懷中走到姐姐面前,用自己的衣服為她擦去水漬。 鄭清明家的堂屋里有四輛兒童玩具車,鄰居看到的時候會問:你家里不是沒錢嗎?看給小孩子買的這些車……鄭清明會打趣說:“這些車可不便宜嘞,一輛將近一萬塊?!边@些車是奶粉店贈送的積分禮物。鄭清明清楚記得,四輪小車的奶粉錢是9000塊,小自行車是8000塊,滑板車則是7000塊奶粉錢換來的。 吃飯時,兩個孩子會把第一勺肉菜讓給大人,小晏說這多虧幼兒園老師的教導。 只上了半年幼兒園的鄭秋和鄭心會一邊走路,一邊手拉著手背誦學到的唐詩和《三字經(jīng)》。小晏不認識字,只靜靜聽著。只上過四年小學的鄭清明希望兩個女兒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好好培養(yǎng)孩子是要錢的?!?/p> 重男輕女的思想在這個偏僻的農(nóng)村依然存在。兩個孩子剛回家時,曾有鄰居試圖“點撥”鄭清明:你這是兩個女兒,又要花這么多錢,應該想點特殊辦法 鄭清明又急了,對鄰居說:“就算不要她們我也起碼會送個好人家,光想有兒子沒有人性不行,最起碼是一個生命??!” 如今,看著兩個可愛的女兒一點點長大,鄭清明說“當初幸虧沒有把孩子送給人家,不然現(xiàn)在就后悔了?!?/p> 人情債 有記者找來,總會給鄭清明放次《生門》看看,有的時候是在家里,有的時候是在干活的工地上。工友也湊過來一起看,他們聽說老鄉(xiāng)有這么一段經(jīng)歷,可還沒見過實實在在的畫面。 片子里關于鄭清明的每個鏡頭,他都不陌生,他向工友介紹里面與他相遇的每一個醫(yī)生、護士、臨床病友。連哥哥借錢的村子,也是他熟悉的地方。 他唯一不熟悉的,是妻子分娩的過程,看著產(chǎn)房里的妻子,和剛剛娩出的兩個女兒,鄭清明一言不發(fā)。 鄭清明如今身在南方的冬天,只穿一件毛衣,外面套自己從家里穿來的工作服。水泥濺了滿身,衣服又臟又硬。 他的頭發(fā)因為少去理發(fā)店更長了,但依然和四年前一樣,一根根豎起在腦袋上。不同的是,比起四年前鄭清明更加蒼老消瘦了。 當初的近十萬元的債務,鄭清明還有七萬的借款沒有還清。他把有借錢記錄的賬本收在二樓臥室某個地方,具體什么位置也早已記不清。他始終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東西”。錢有一點還一點,誰家有急事了,鄭清明會先湊錢還上那家的債。 鄭清明在醫(yī)院陪產(chǎn)的期間,借錢的事壓到哥哥鄭翔身上。鄭翔沒有抱怨,這位家中的大哥,在祖母離世之后就當起了家。他說:“沒辦法,我是大哥,那是我的責任?!?/p> 倆孩子的名字也是有初中學歷的鄭翔起的?!耙粋€叫鄭秋,一個叫鄭心,合起來是愁,愁錢的愁?!?/p> 鄭翔現(xiàn)在在蘇州一處工地打工,做安裝門窗的工作。對于自己的情況,他在紀錄片里提了一句“我也不容易”。53歲的他有一兒一女,兒子在外打工,女兒還在上學。妻子10年前因病去世,之前為她治病,鄭翔擔了7萬多的債。過去的幾年,他也一直在還賬。 鄭清明借下的錢都沒有打欠條,20多個債主對他說:“要欠條就變性質(zhì)了,我們知道你的為人?!?/p> 鄭清明對幫助過他的人心存感激。當時在同一病房的人都知道他們家的難處,能幫則幫。武漢的嚴阿姨在夫妻兩人出院的時候,特地趕來送上紅包,叮囑他們好好生活。 鄭清明去武漢時,會帶一點土特產(chǎn)送去嚴阿姨家?!八覀儫o親無故的,對我們那么好,我們再沒錢,也得表示一下?!钡恳淮?,嚴阿姨都會回贈紅包,這讓鄭清明感到不好意思。 嚴阿姨的外孫比鄭清明家的孩子早一天出生,鄭清明在小孩生日那天,給嚴阿姨的女兒發(fā)去消息:“祝你的寶貝兒子生日快樂健康成長,也祝你全家好人一生平安幸福?!?/p> 《生門》劇版開播之后,有人專門去《生門》官微下面打聽鄭清明家的聯(lián)系方式,想要幫助他們家。后來,家在成都的柳茶拉起一個微信群,擔當起鄭清明和愛心人士的中間人。 每收到一筆微信轉(zhuǎn)賬,鄭清明就在本子上記上一筆。目前,他已經(jīng)收到將近一萬元的愛心捐助。鄭清明告訴柳茶,錢他不會動的,存成死期,等兩個娃以后上學用。 他說:“我已四十七歲了,打不了幾年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