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一根重木頭,三個人來扛;步步走得穩(wěn),同心最穩(wěn)當;智慧加力量,迎難向前闖;履險如平地,團隊才最強!心存互助念,總會擁輝煌!”這句話說的是團隊協(xié)作+智慧+策略就能達到勝利的彼岸,三個人扛一木頭過溝,團結協(xié)作很重要,不然誰都過不了溝。 三人扛木頭過溝,需要第一個人懸空在河上,靠后面兩人扛住重心,等第一個人到了對岸后,第二個抱著木頭懸空,這時候重心就靠第一個人和第三個人頂著。等到第二個人也過河后,這時候重心就轉移到了第一個和第二個人身上,靠他兩人壓住木頭以及人的重量,等第三個人過河后,三人扛木頭過溝才算完成。有這么幾個男子,為了驗證三人扛木頭過溝的真實性,決定實地演練一下,但想法是好的,現(xiàn)實是殘酷的,等第一個人身體懸空在溝面上的時候,后面兩人因為壓不住木頭重量,導致重心全部偏向了第一個人,最終導致他落下溝渠。 小編認為:個人認為過不過的去,取決于中間那個人,中間那個人必須能承受兩個人的重壓,而且力氣要大。前后兩個人體重差不多就行,前后兩個人想過去,就必須離中間那個人近一點。前面那個過,后面那個人得使勁往下壓,后面那個人過,需要前面那個人往下壓。 針對上述這件事,廣大網(wǎng)友們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廣東某網(wǎng)友:中間那個人必須能承擔起兩個人加木頭的重量,才能成功了,另外兩個人能抬動中間的人即可。 江蘇某網(wǎng)友:如果木頭長一點,支點適當前后移動,這個其實可以成功的。 山東某網(wǎng)友:說杠桿原理的,杠桿之所以省力,是因為支點的另一端短,要做到這樣就只有后面木頭要長一點,等第二個人過了以后,第二個人得停一下往后靠使得前面木頭長,理論上來說這樣才行。 河南某網(wǎng)友:第一個人懸空的時候,后面的人也要懸空用相同的重量平衡木頭。就是說中間那個人需要承受前后兩個人及木頭的所有重量,這基本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是這三個人都必須都有單獨承受另外兩人加木頭的重量情況下而且還要能平衡移動,有可能實驗成功。 福建某網(wǎng)友:就像電梯下墜快撞地時刻人跳起理論,但人沒那么大的力和無法真正使力跳。還有一個是跳車,車向前60公里前進,人在車上同樣以60公里向后跳,人可以安然無恙垂直 落地,就像人立地跳起落下一樣,跳車這個流言終結者做過實驗是真實可行,但人無這樣暴發(fā)力,只是用空氣炮以同速往后發(fā)射藍球,球垂直 落地。 浙江某網(wǎng)友:過河的時候有點杠桿原理,第一個懸空,第三個的力氣能大于第一個的身體重力。第三個過河的時候,第一個力氣也要大于第三個的身體重力,第二個也就是中間那個也很重要,相當于支點,扛不住也不行……這三個人扛根木材還湊合,這樣過河,身體不過關啊。 …… 對于這件事,不知道段友們怎么看?你認為怎樣才能實現(xiàn)圖片中的三人扛木頭過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