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建成被殺后,安葬在如今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杜鎮(zhèn),墓地早年被盜,文物早已被洗劫一空。2013年,在有關(guān)方面的努力下,李建成的墓志被追回,目前收藏于陜西西安博物館。 可能有讀者看過李建成墓志的照片,這是一塊非常簡陋的墓志,也驗證了“成王敗寇”。李建成的墓志志蓋為盝頂形狀,頂邊長39.5厘米,斜邊長10.5厘米,底邊長53厘米,高12厘米,志蓋上有篆書“大唐故息王墓志之銘”刻字。墓志內(nèi)容只有55個字:大唐故息隱王墓志,王諱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墓志內(nèi)容非常簡單,僅記載了死者的名字、死亡時間、謚號、下葬時間和地點,對生平只字未提。專家在研究這塊墓志時,發(fā)現(xiàn)李建成的謚號“隱”字明顯有被涂改的痕跡。這里插一句何為謚號,所謂謚號是指古人死后人們根據(jù)生前的所作所為上的稱號,帝王的稱號一般是由禮儀官上的,臣子的謚號則由朝廷賜予。 李建成的謚號為何叫“隱”呢?貞觀二年三月,官員向李世民提出將李建成的謚號定為“戾”,即叛逆、違背的意思。李世民聽了后不滿意,讓大臣們再次討論,宰相杜淹上奏改靈(靈的繁體字),李世民又不滿,多次討論之后才確定為“隱”。(注: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 李世民是通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取得皇位的,殺掉李建成讓他糾結(jié)了一生。前面說了墓志文中的謚號“隱”字有涂改的痕跡,也就是說之前謚號肯定不是“隱”,很可能是其他字。僅55個字的墓志文,竟然最重要的一字多次出現(xiàn)了涂改的痕跡,這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李世民心中的矛盾糾結(jié)。 何為“隱”? 陷拂不成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隱括不成曰隱;不尸其位曰隱;懷情不盡曰隱;不明誤國曰隱;威德剛武曰隱。相對于其他謚號,“隱”還是比較適合李建成的,也許在給李建成上謚號的那一刻,李世民想起了他還是自己的大哥。 參考資料:《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舊唐書·李建成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