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卡妞瘋狂迷上了一檔比拼配音能力的競聲類節(jié)目《身臨其境》,本來是奔著周一圍潘粵明去了,卻被另一個老戲骨圈了粉,簡直實力碾壓。 他自帶高級感的配音范兒,一開口,就能讓人耳朵懷孕;臺詞功力一流,中、英、俄、法四國語言自由切換,而且舉手投足間盡是法式浪漫與優(yōu)雅,讓人深深為他折服。 他就是老戲骨,趙立新。 卡妞并非言過其實,看過這段配音片段,大家就會明白,有一種聲音,真的會讓你開口跪! 提起趙立新,近些年來,他就如等待被挖掘的遺珠,厚積薄發(fā)而光華四射。 在《見字如面》里,他的文人風骨打動了觀眾,表演式的朗讀,讓文字活了起來; 在電影《芳華》里,他是文工團的最高首長寧政委,戲份不多,卻依然出彩。 在《羋月傳》里,他是指點江山,戰(zhàn)國第一利舌的張儀。因造型自帶萌點,表演生動而一夜走紅。 其實拋開演員這個身份,他算得上是演藝圈少之又少才華與魅力兼?zhèn)涞拇笫濉?/span> 碩士畢業(yè)于全蘇國立電影大學,曾擔任瑞典國家話劇院導演、演員。精通四國語言,會中國十幾種方言,曾是紀實節(jié)目《檔案》主持人,被圈內(nèi)譽為“全能型人才”,人生履歷牛逼炫酷到不行! 舞臺上的天之驕子 1968年,趙立新出生于特殊年代,父親當過兵,退役后分到新華書店工作。 得益于此,他從小就和書籍為伴,從初中開始大量閱讀中外詩集與名著,典型的一個文藝青年,常作為班級代表參加學校的文藝匯演或朗誦。 出于對戲劇文學的熱愛,高考時他填報了相對簡單一點的中戲,卻沒想到被中戲、上戲同時錄取,最后通過拋硬幣的方式,他最終選擇了中戲。 剛開始,對于人生方向他并沒有什么把握,直到看到一場話劇表演,他覺得一個戲劇演員,會演,會寫劇本,會自己導演,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大成。 他也算得上是天賦異稟,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異,他成為學校第一個成功跨系到導演系的學生。 不僅如此,1988年,還在上大二的他成為導演系唯一一個送去俄羅斯深造的學生,真的是優(yōu)秀到發(fā)光啊。 但一路開掛的征途,并沒有表面上那么風光。初到俄羅斯的生活,他就像是一個“白癡”,因為語言障礙出門都要畫圖說話。 那段時間他壓力很大,特別怕語言不過關而影響學業(yè)被退回國,因為還真的有一些同學中途因為太苦而放棄了進修。 好在他有語言天賦,通過八個月的勤加苦學,居然俄語流利純正到像是被俄羅斯家領養(yǎng)的孩子,而且還最終通過俄語拿到了蘇聯(lián)電影學院的碩士研究生。 按理說那么高的學位,在娛樂圈算是高材生了。但不安分的他并沒有想要成為迅速走熱圈錢的明星,而是轉(zhuǎn)頭又考進了瑞典皇家話劇院當起了話劇演員。 要知道,他可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考入瑞典國家話劇院的中國人?。?! 初來瑞典,語言依然不通,只能在舞臺上打打醬油,當當幕景。 但不甘心的他再次開啟學霸模式,四個月內(nèi)攻下瑞典語,天天琢磨表演,還因日子拮據(jù)經(jīng)常周末打工,一半的錢再寄回家里。 那段像海綿般吸取知識最快的時光,他一步步從小角色做到主角,從演員做到編劇、導演,還導了一部《幸福大街十三號》的戲。
當年,他有多優(yōu)秀? 一場沒有任何臺詞的戲,飾演一個沒有聲音的“魔鬼”,他的演繹就足以驚艷到整個瑞典,被當?shù)厝朔Q為: “他是一個東方之鷹,帶著黑色翅膀的鷹不斷在整個舞臺的空氣中翱翔,即使它的肉身已經(jīng)過去,它的影子還留在空氣里?!?/span> 異國他鄉(xiāng)已是不易,但所有的困難在他面前,都抵不過對于戲劇,對于舞臺的癡心。 有人說他的天賦是上天賞飯吃的,但沒有努力和勤懇,他也很難成為天空中翱翔的雄鷹。 棄教從演,厚積薄發(fā) 2000年,他回國成了中央戲劇學院的老師,當年女神湯唯都是他的學生。 因為滿身才華,全身上下都透露著迷人氣質(zhì),成了中戲特受歡迎的老師,很多不是本專業(yè)的學生都會翹了課來聽他的講課,只為了一睹他的風采。 做了六年講師,2006年因一些個人原因,他結束了自己的中戲老師生涯,全身心投入到演戲中去。 那時候,中國的話劇市場他常常碰壁,他認為只有演戲才是最單純的,而且還能給自己找一些新的突破。 也正是這一年,他在張黎指導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絲綢巨商“沈一石”。 他飾演的“沈一石”,深情精明又狡詐重義,一舉一動都很有張力,演技好到炸裂!因為這個角色,他開始受到觀眾關注。 因為無可挑剔的演技和“語言翻譯機一樣”的臺詞功底,他也成了很多導演愿意合作的香饃饃。 在《永不消失的電波》里,他是電訊高手“李俠”。 因表演扎實穩(wěn)健,當時導演僅用了5分鐘就鎖定了觀眾并不熟悉的他出演“李俠”這個角色,這部劇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在武俠電影《飛魚服繡春刀》里,他飾演明朝重臣大學士韓曠,不發(fā)一言,眼角都是戲。 之后他演了不少劇,多是作品比人紅,直到2016年他遇到了《羋月傳》和《于無聲處》,他的話題度蹭蹭的往上漲,一下子就火花似地迸發(fā)了。
特別是“張儀”這個角色,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還因一頭長發(fā)被調(diào)侃成“戰(zhàn)國郭碧婷”,表情包風靡網(wǎng)絡。 因為演繹形象太成功了,走在路上都會有人直接喊他“張子”。 他真的是一個天才型的演員,演誰像誰,完全把自己整個人包裹在角色之下。 《中國式關系》與胡可演半路夫妻 當初他被推薦演《我不是潘金蓮》里的和稀泥縣長,剛見時馮小剛覺得他留洋氣太重,一點都不像政府官員。 結果一化上妝,搭配肢體語言,馮小剛就興奮的拍座而起“就是他了!” 一直以來,趙立新都有著“戲瘋子”的稱號,拍《羋月傳》的時候,演員都為生澀的臺詞叫苦不迭,他卻不怕臺詞難,就怕臺詞不難。 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練就了十幾種地方方言,如《我不是潘金蓮》的湖南話,《于無聲處》學會上海話。 于他而言,只能全身心進入一個狀態(tài),才能更好演繹出不同角色的精彩。 是演員,亦是文人君子 除了拍戲上的較真擰巴,不管是做人還是生活,趙立新都講究一個精致。 所以這樣一個考究細節(jié)的人,在這個躁動的社會,并不太迎合市場。但凡守得住本心的,亦是值得尊重的。 他總是一副西裝革領,有著一張古典氣質(zhì)的臉,周身散發(fā)著知識分子的味道。 每次去劇組拍戲,都會帶上紅酒、煙斗和音響,只要得空,就會抿上幾口紅酒,聽聽古典音樂,活的詩藝又有情趣。 五十知天命的年紀,打扮上他也很講究。胡可曾爆料,在劇組他的衣服總是精心搭配,永遠少不了一條有質(zhì)感的絲巾。 雖然沒有大紅大紫過,但他的藝術修為很多人都難以企及,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演員”。 每年都會出演一部話劇,盡管市場并不太理想,但依然堅持初衷。 自導自演,與金星合作話劇《父親》 不拍戲的時間就看看電影,看看劇本,去旅行,拜訪文人故居,微博里都泛著一股文人氣息; 算是有“精神潔癖”的人,很挑朋友,一定要是志趣相投,相談甚歡這種。 入行多年,對自己要求甚高,但對一些人事卻很寬容,曾有人問他對小鮮肉的看法,他這樣清淡的說: 你只能從自身做起,你認為你優(yōu)秀嘛,那你就把你優(yōu)秀的東西拿出來,也許小鮮肉看了覺得你人物處理的很好,能夠?qū)W到東西,這也是積極的帶動,干嘛老去蔑視人家?
這樣一個魅力大叔,很多妹子真的超級恨嫁啊,不過人家已經(jīng)結婚生子了,只是因為低調(diào),所以感情生活報道少之又少。 聽說妻子是在瑞典認識的,算是靈魂上的伴侶,一家人平凡的幸福著。 “生命短暫,但生命燦爛”,這是趙立新最喜愛的一段文字。 熱衷自己所愛之事,保有匠心,方得始終,這就是對他最好的詮釋。 在娛樂圈里,明星大多都是稍縱即逝的,而唯有真正的演員,才能讓心中的火焰終綻放成滿天的繁星。 幸而他正是滿天星光中那一顆最耀眼的星,冉冉升起,光芒猶在。 來源:深夜東八區(qū) |
|
來自: 昵稱18154423 >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