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皇家吃飯的話題, 你眼前大概會浮現(xiàn)出豪華的滿漢全席。 不過,太后平時在家也吃得很親民。 不信?我們去太后村瞧瞧! 這是一個被大山包圍得嚴嚴實實的山村, 民風古樸; 這也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山村, 遼國叱咤風云的蕭太后就出生在這里。 今天介紹的是平谷區(qū)王辛莊鎮(zhèn)太后村, 如今這里是遠近聞名的民俗旅游村, 30多家民俗戶都有各自的絕活, 光是主食就花樣百出, 煎餅、肉餅、疙豆、餡餑餑…… 聽聽名字就能讓人流口水。 趕緊來圍觀!
來到回故里,他家的太后大煎餅可是必嘗美食。用黃豆原豆豆?jié){磨制好制作的煎餅,在餅鐺上一攤,不僅個大還薄,和東北煎餅有得一拼。吃到嘴里香甜軟嫩,韌勁十足。放涼了一點也不會塌掉,反而更加柔韌。
Δ正在制作的太后大煎餅
Δ剛出鍋的太后大煎餅十分誘人
除了煎餅,太后烤羊排,馕坑烤羊腿、黃泥燒鴿子都是一等一的美食,每個到他家的食客都贊不絕口!瞅瞅這誘人的圖片,您還不趕緊過去嘗個鮮?
Δ太后大煎餅
最有歷史可談的就是這家興隆農家山寨,他家的煎餅有著很深遠的歷史。一進入農家小院,旁邊堆滿果木的小棚子就是攤煎餅的地方了。
大家都親切地稱呼這家店主為二平,她家烙煎餅的鐵餅鐺是店主奶奶傳下來的老物件,而且和別家不一樣的是,煎餅都是用木頭燒火攤制的,別有一番風味。
Δ現(xiàn)場攤制的香脆煎餅
她家的煎餅吃起來,熱乎乎的口感十分香脆,細品之下還有一種烘焙蛋糕的香甜的感覺。放涼之后吃口感相比之下更加柔韌,這個時候卷菜卷醬吃口感更好。
二平家的煎餅糊是用小米和黃豆制作的,帶著一股糧食的清香。
除了煎餅,小鍋餑餑、黑豆豆腐、豆腐丸子都是特色菜品,吃起來特有的農家菜品的淳樸感撲面而來。
Δ黑豆豆腐
Δ豆腐丸子
Δ小鍋餑餑
要說太后村的餅,就少不了金盛園馬素芝家的肉餅。您可別小瞧了這個肉餅,它可是獲得了商標認證的厚肉餅。
馬素芝肉餅分為兩種,一種是熟豬肉做餡,一種是鮮豬肉做餡。熟豬肉做餡出爐的餅口感有點像老北京的門釘肉餅,外皮酥脆內餡咸鮮;生肉餡兒的肉餅相對更多汁鮮美,吸飽了肉汁的蔬菜咬在嘴里散發(fā)出淡淡的肉香,十分美味。
無論是姑娘小伙子一角實惠的肉餅吃下去,都會讓您頓生飽腹感,這餅吃的,值!
Δ馬素芝肉餅
金盛園除了肉餅,大餅也是一絕。脆黃的焦皮,有雜糧的香味,層層分布,抓起來特別像城里的手抓餅。想當初這個大餅還入選了2009年平谷十大美食呢。除了大餅,還有她家特色的農家飯石鍋魚等。
需要注意的是,金盛園每年十二月到二月會進入冬歇,不接待客人,所以咱還得等等了。
當然,據說,桃花春景和肉餅更配哦~ 美食配美景,據《平谷縣志》記載,遼代蕭太后就出生在太后村的肖家院,村子附近蕭太后出生地、發(fā)箭臺、箭山口古跡以及巴思巴文碑等歷史文物共有20余處,村后的一條登山步道清幽、安靜,可供您飯后遛遛食,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
蕭太后銅雕 巴斯巴文 村子西頭矗立著兩塊石碑,一塊是元大都元年所建的大興隆禪寺創(chuàng)建經藏記碑,另一塊是元大德三年所建的皇恩特賜圣旨譯本碑,背面的是目前為止,北京唯一保存下來的較為完整的八思巴文。 路線:從大華山出發(fā),沿大桃市場北側石板路走到麻子峪村,上山翻到掛甲峪,再經過村公園景區(qū)翻山到太后村。 本線路特色: 1、風景如畫的麻子峪、掛甲峪,北京民俗旅游村落; 2、逃離京城霧霾,山間小路天然氧吧,高高掛起的柿子; 3、遼國蕭太后出生地,文物古跡尋訪; 4、著名的太后村太后煎餅宴,享受美味。 冬日的大華山如黃土地一樣溫和而敦厚,沿著清晰的小路一路前進,就能看到遠處掛甲峪的小廟。 掛甲峪的小山頭正好在山谷的中心,其上新修的廟不大,后面的長廊卻古香古色,站在漢白玉的護欄邊憑欄遠眺,四周云蒸霞蔚,讓人很有吟詩作賦的沖動。 掛甲峪也是著名的渡假村,因此這里修建了不少的小木屋,路也建的很好,很像是小山谷里的公園。要去到太后村,還需下到山谷中,看到這座佛山園向左拐個彎,爬上左邊的山頂。
挑個太陽好的日子, 叫上三五好友,登山吃席, 享受有溫度的冬日生活! 小伙伴們心動嗎? 來源:部分內容來自郊圈兒、山頂日光,北京旅游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