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功,武當(dāng)秘傳三十六功之一,屬跌撲滾翻功夫。一旦功成,不但全身抗打,而且可以使人練得很強(qiáng)的攻擊力。 通過(guò)跌撲滾翻等動(dòng)作組成的特殊功法,對(duì)掌指、肘臂、腰胯、頭肩等各部都有相當(dāng)?shù)挠补ψ饔?,久練則全身“處處可抗打,處處可打人”。 一、前倒功1.由立正姿勢(shì)開始(圖3-1)。 2.身體挺身前倒。挺身,兩臂屈肘前擺,掌心向下,前臂和手掌一齊觸地,抬頭(圖3-2)。 二、后倒功1.由立正姿勢(shì)開始,兩臂前擺,屈膝下蹲(圖3-3)。 2.后倒,臀、腰、掌、肘依次觸地,勾頭,兩腿分開、屈膝(圖3-4)。 三、側(cè)倒功1.由立正姿勢(shì)開始,左腿左傾,右腿提起(圖3-5)。 2.身向左倒,左掌、左肘(臂屈)、身體左側(cè)、右掌依次觸地(圖3-6)。 3.倒地后,左臂撐起(前臂支撐),右臂上架,右腿上抬,準(zhǔn)備反擊(圖3-7)。 四、前滾翻1.兩腿彎曲,上身前俯,兩掌在膝前撐地(圖3-8)。 2.兩腳蹬地,重心前移,屈臂、低頭、團(tuán)身,后腦、肩、背、臀依次觸地(圖3-9)。 3.兩手抱膝;兩腳掌著地蹬撐蹲立(圖3-10)。 五、后滾翻1.由全蹲姿勢(shì)開始(圖3-11)。 2.團(tuán)身后倒,臀、背、頭依次觸地滾動(dòng)(圖3-12)。 3.兩手推地,兩腳落地蹲起(圖3-13)。 六、撲虎弓1.兩腳并攏,兩腿屈膝半蹲,上體前傾,兩臂前擺。目視前下方(圖3-14)。 2.兩腳蹬地跳起,使身體騰空前躍,兩腿伸直向后上方擺起,抬頭挺胸;兩掌撐地。目視前下方(圖3-15)。 3.兩肘彎曲,使胸腹部和兩腿依次著地(圖3-16、3-17)。 七、仰身跌1.兩腳并攏,身體直立,兩手握拳收抱于腰間。目視前方(圖3-18)。 2.右腿稍屈,左腿伸直或微屈,腳背繃緊,向上舉起,高與胸平。同時(shí),上體含胸拔背,左拳前伸,置于胸前、左膝上方。目視左腳(圖3-19)。 3.左腿前伸,挺髖、展腹使上體后倒,以肩背部著地;右腿屈膝(圖3-20)。 八、盤腿跌1.兩腳并攏,身體直立;右手握拳直臂上沖,拳眼向左;左臂屈肘,左拳置于右胸前。目視左前方(圖3-21)。 2.右腳向左前方上步,腳尖內(nèi)扣,左腳跟提起,兩腳稍屈。同時(shí),左臂伸直,右臂下落,成側(cè)平舉,拳高與肩平、兩拳眼均向上,上體稍前壓。目視左拳(圖3-22)。 3.右腳蹬地向上跳起,左腿屈膝上擺。同時(shí),兩臂上提,身體在空中左轉(zhuǎn)約180度(圖2--23)。 4.右腿伸直上擺里合,左腿屈膝提收,身體在空中繼續(xù)左轉(zhuǎn)約90度(圖3-24)。 5.身體在空中繼續(xù)左轉(zhuǎn)。同時(shí),上體側(cè)倒,左腿順勢(shì)落地,右腿在左腿上方成剪狀向下盤跌,以左腿外側(cè)、右腳掌和左前臂及兩掌同時(shí)著地(圖3-25)。 九、撲地蹦身體俯臥地上,兩臂屈肘,以兩掌扶撐地面;同時(shí),兩腿挺膝伸直,以兩腳尖支撐地面,上體和腿部均離開地面。然后,以頭部為圓心,兩掌、兩腳同時(shí)推撐地面,使身體快速、平起平落繞圓蹦跳一周(圖3-26)。 十、穿腿坐1.身體俯臥地面,兩臂屈肘夾緊,兩掌心向下,在體側(cè)俯撐地面。同時(shí),兩腿伸直并攏,腳面繃平,抬頭、挺胸,胸、腹部和退步貼地(圖3-27)。 2.兩臂伸直,屈髖收腹,臀部上提,兩腿伸直,蹬地上擺(圖3-28)。 3.屈髖收腹,兩腳并攏,兩腿伸直,由后向前、經(jīng)兩臂中間向前穿出,坐落地面,兩腿和上體成直角(圖3-29)。 十一、魚打挺1.身體仰臥在地面,兩臂彎曲,夾肘,兩掌心向下在兩耳旁撐地。同時(shí),兩腿并攏,屈膝后收,兩腳掌著地,使大小腿約成90度(圖3-30)。 2.收腹屈體,兩腿伸直,向后上方舉起,臀部上抬;兩掌和肩背部撐地(圖3-31)。 3.兩腿伸直,快速展髖、挺腹,用力向上、向前、向下鞭打振擺。同時(shí),兩掌用力推撐地面(圖3-32、3-33)。 4.伸髖挺腹,兩腿繼續(xù)加速下打,使兩腳支撐點(diǎn)落在身體重心稍后側(cè);兩腳一著地,即挺身立腰,抬起頭、肩,兩臂上舉站穩(wěn)(圖3-34)。
|
|
來(lái)自: 龍騰風(fēng)骨 > 《武宗必?zé)挊豆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