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量化是衡量風險概率和風險對項目目標影響程度的過程。風險量化的基本內(nèi)容是確定哪些事件需要制定應對措施。 風險量化的主要工具和技術 (1)確定性風險量化 假定項目各種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為1,只計算和比較各種方案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后果,進而選擇出風險不利后果最小、有利后果最大的方案的過程稱做確定性風險估計。 (2)不確定性風險量化 不確定性風險量化的主要方法是概率分析法。概率分析是指用概率來分析、研究不確定因素對指標效果影響的一種不確定性分析方法。具體而言,它是指通過分析各種不確定因素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機變動的概率分布及其對指標的影響,從而對風險情況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為決策提供更準確的依據(jù)。 影響決策的因素大多是不確定的,是隨機變量。對這些變量進行預測,只能根據(jù)其未來可能的取值范圍及其概率分布進行估計,而不可能肯定地預知它們的確切數(shù)值。敏感性分析只研究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如果發(fā)生某種程度的變化時,會帶來多大的風險,而沒有考慮這種變化造成風險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有時會影響分析結論的準確性??赡苡羞@樣的情況,通過敏感性分析找出的某一敏感因素未來發(fā)生不利變化的概率很小,因此,實際所帶來的風險并不大,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計。而另一不太敏感的因素未來發(fā)生不利變動的概率卻很大,實際上所帶來的風險比那個最敏感的因素更大。對于這種問題,必須借助于概率分析。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概率分析是敏感性分析的繼續(xù)和補充。 計量是為了取得有關數(shù)值或排列順序。計量使用標識、序數(shù)、基數(shù)和比率四種標度。 標識標度是標識對象或事件的,可以用來區(qū)分不同的風險,但不涉及數(shù)量。不同的顏色和符號都可以作為標識標度。在尚未充分掌握風險的所有方面或同其他已知風險的關系時,使用標識標度。例如,項目班子如果感到項目進度拖延的后果非常嚴重,可用紫色表示進度拖延風險;如果感到很嚴重,用紅色表示;如果感到嚴重,則用桔紅色表示。 序數(shù)標度。事先確定一個基準,然后按照與這個基準的差距大小將風險排出先后順序,使其彼此區(qū)別開來。利用序數(shù)標度還能判斷一個風險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另一個風險。但是,序數(shù)標度無法判斷各風險之間的具體差別大小。這里所說的基準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將風險分為已知風險、可預測風險和不可預測風險用的就是序數(shù)標度。 基數(shù)標度。使用基數(shù)標度不但可以把各種風險彼此區(qū)別開來,而且還可以確定它們彼此之間差別的大小。如項目進度拖延20天造成800萬元損失,項目超支230萬元用的是基數(shù)標度。 比率標度不但可以確定風險彼此之間差別的大小,還可以確定一個計量起點。風險發(fā)生的概率就是一種比率標度。 有些類型的風險,常常要用多種標度。正確地選用計量標度在風險估計中非常重要。此外,我們還需要知道對于已經(jīng)收集在手的信息和資料應當選用哪一種標度。 通常情況下,有關風險的信息資料有三種形式:書面或口頭記述性的、定性的或定量的。 記述性信息指出有哪些潛在風險可能會妨礙項目的進行,或指出風險的來源。這時,最好選用標識標度或序數(shù)標度來估計風險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或后果。 定性信息和資料通常采用序數(shù)標度。例如,用不同的顏色區(qū)別高風險、低風險或中等風險。 當用語言定性描述風險時,可使用定性標度。例如,高、低、或許、預期的、不肯定、有可能、不大可能等。但是這些詞、用語或說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定量估計風險時使用基數(shù)或比率標度。在這種情況下,用一個百分數(shù)或分數(shù),即概率表示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仍然只是一種信念。并不一定能提高風險估計的準確性。定量估計同定性估計相比,可以減少含混不清,更客觀地估計有關風險的信息資料。另外,風險有了數(shù)值之后,就可以參與各種運算,就可以確定兩個風險之間到底相差多少。記述性和定性計量無法進行計算。 1)風險事件發(fā)生概率。概率分布是顯示各種結果發(fā)生概率的函數(shù)。在風險估計中,概率分布用來描述損失原因所致各種損失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分布情況。 風險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和概率分布是風險估計的基礎。因此,風險估計的首要工作是確定風險事件的概率分布。一般講來,風險事件的概率分布應當根據(jù)歷史資料來確定。當項目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歷史資料來確定風險事件的概率分布時,可以利用理論概率分布進行風險估計。 a)根據(jù)歷史資料確定風險事件概率分布。 b)主觀概率。主觀概率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對未來風險事件發(fā)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種主觀相信程度的度量。 2)風險事件后果的估計。風險事故造成的損失大小要從三個方面來衡量:損失性質、損失范圍和損失的時間分布。 損失性質是指損失是屬于政治性的、經(jīng)濟性的還是技術性的。損失范圍包括:嚴重程度、變化幅度和分布情況。嚴重程度和變化幅度分別用損失的數(shù)學期望和方差表示,而分布情況是指哪些項目參與者的損失?時間分布指風險事件是突發(fā)的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致?lián)p?該損失是馬上就能感受到的,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顯露出來的。 損失的時間分布對于項目的成敗關系極大。數(shù)額很大的損失如果一次就落到項目頭上,項目很有可能因為流動資金不足而破產(chǎn),永遠失去了項目可能帶來的機會;而同樣數(shù)額的損失如果是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分幾次發(fā)生,則項目班子容易設法彌補,使項目能夠堅持下去。 損失這三個方面的不同組合使得損失情況千差萬別。因此,任何單一的標度都無法準確地對風險進行估計。 來源:《現(xiàn)代項目管理》 主編:白思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