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母乳喂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了越來越多媽媽的共識,但現(xiàn)實生活中,配方奶喂養(yǎng)和混合喂養(yǎng)的寶寶還占有較大比重。最近,在月嫂群中,關于配方奶沖泡,聽到了一些爭論和流言。 一、奶粉沖泡,究竟是70℃還是按配方奶說明書? 最近,在一個月嫂群中,聽到這樣一場爭論。有月嫂說,其實99%的月嫂都錯了,配方奶沖泡應該用70℃的水溫進行沖泡。有月嫂立即反駁,沖泡按奶粉說明書就可以了,大多數(shù)配方奶都在40-50℃之間,難道說明書也會寫錯?一方說,70℃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沖泡配方奶的指導原則,美國和臺灣地區(qū)都遵循這一原則;另一方說,產品說明書總不會搞錯。雙方相持不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矛盾呢? ![]() ![]() ![]()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國際糧農組織(FAO)在2008年確實頒布過嬰兒配方奶沖泡水溫的指導原則,應該用70℃的水來沖調,以便于消滅奶粉中的有害細菌。 為什么是70℃呢?這要從坂崎腸桿菌說起。坂崎腸桿菌是一種發(fā)現(xiàn)較晚的細菌,直到1980年,才被發(fā)現(xiàn)并命名為坂崎腸桿菌,以紀念日本微生物學家坂崎利一在微生物分類學上所作的貢獻。這種細菌對于兩個月以內的嬰兒最為危險,尤其是對于那些早產兒、低體重兒以及免疫力受損的嬰兒。它可以引起嬰兒菌血癥或腦膜炎,而且一旦感染,致死率非常高,通常在40%-80%之間。不過坂崎腸桿菌感染發(fā)病率并不高,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6年的來自美國的數(shù)據(jù),大約每十萬名嬰兒才有一例。從1958年到2006年,人們發(fā)現(xiàn)大約有70例有據(jù)可查的感染是由坂崎腸桿菌引起的。 其實,對嬰兒配方奶威脅更大的是沙門氏菌(另一類對嬰兒十分危險的細菌)。但自1979年制定的《國際嬰幼兒食品衛(wèi)生規(guī)范法典》里針對沙門氏菌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如今沙門氏菌在配方奶中已經(jīng)絕跡。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FAO/WHO)覺得是時候修訂一下20多年前的老法典了。他們分別在2004年和2006年開了兩個會,來評估坂崎腸桿菌的危險。由于當時的法典尚未對企業(yè)生產的配方奶中坂崎腸桿菌含量做出嚴格規(guī)定,于是他們首先提出了一套針對不同環(huán)境下沖調和使用嬰兒配方奶的指導原則,以便讓醫(yī)務人員和嬰兒父母參考,以盡量減少嬰兒感染坂崎腸桿菌的風險。 配方奶被坂崎腸桿菌污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奶粉本身就含有少量坂崎腸桿菌;二是通過周圍的環(huán)境和被細菌污染的器具或者雙手進入配方奶。因此,F(xiàn)AO/WHO提出的這一指導原則強調了沖調過程中保證衛(wèi)生的重要性。在這一系列的關于如何衛(wèi)生地沖調和使用嬰兒配方奶的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建議用不低于70℃的水來沖調。 實際上,人并不是一接觸到細菌就會立刻被感染。而是只有當接觸到了一定數(shù)量的細菌才會感染。如果配方奶中含有了少量坂崎腸桿菌,在沖調過程中又使用了40℃左右的溫水,而且沖調后又沒有立即給嬰兒喝,而是放置了一段時間。那么配方奶中的少量坂崎腸桿菌就會趁此機會大量繁殖。當嬰兒喝了這樣的配方奶,就很可能會感染坂崎腸桿菌。 FAO/WHO的專家委員會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用70℃的水沖調配方奶,由于這一溫度足以殺滅配方奶中殘存的少量坂崎腸桿菌,那么這樣沖調的配方奶即使在不同條件下放置較長時間,依然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風險。而如果用40-50℃的水沖調,若放置時間太長,則會明顯增加感染風險。 專家委員會也考慮到了較高的水溫可能會破壞掉配方奶中的一些營養(yǎng)物質。他們調查了一份針對四份奶粉樣品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這四份樣品中,維生素C是唯一一種會受高溫沖調影響的營養(yǎng)素。不過即使損失掉一些,剩下的維生素C含量也都高于法典要求的最低標準。 至于所謂的奶粉生產廠商或賣家所言的70℃水溫會影響奶粉中的活性物質,恐怕說法不靠譜,奶粉的制作工藝都是經(jīng)過高溫殺菌的,活性物質怎么可能存活? 那么是不是以后大家就要用70℃以上的水沖調奶粉呢?這個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共識。 首先,2008年已經(jīng)發(fā)布了修訂版的《國際嬰幼兒食品衛(wèi)生規(guī)范法典》里已經(jīng)對配方奶粉中的坂崎腸桿菌含量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后,多數(shù)奶粉中,已經(jīng)不含坂崎腸桿菌了。 其次,針對70℃熱水對奶粉中營養(yǎng)素影僅有4份嬰兒配方奶粉數(shù)據(jù)。由于樣本量太少,可能難以代表市面上的眾多配方奶粉。除此之外,嬰兒配方奶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都是按照其奶粉罐上標注的沖調方法來設計的,有些奶粉的制作工藝是按70℃水溫沖調制作的。而有些配方奶如果用70℃的水,有可能會導致一些奶粉產生凝塊,影響使用。按照奶粉廠商提供的沖調說明進行操作則更穩(wěn)妥一些。如果哪天奶粉罐上標識的是用70℃的水沖調了,那自然就可以放心用70攝氏度的水了。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沖調溫度。沖調后還是要放溫了才能給嬰兒喝。 鑒于合格的且妥善儲存的奶粉是不含有坂崎腸桿菌的。建議大家在沖調奶粉的過程中,注意清洗雙手,注意對器具進行高溫消毒。配方奶粉的外包裝上都有一些重要提示,包括奶粉沖調后馬上給幼兒喂哺,或蓋緊后儲存在溫度為2℃?4℃的冰箱中,冷藏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配方奶超過2小時未予冷藏不能再食用;請勿將沖調好的配方奶凍結;開始喂哺后,必須在1小時內用完;未用完的配方奶必須倒掉,不能再進行冷藏等。 至于是否用70℃的水沖調奶粉,大家在了解了這些知識后,可以與客戶溝通,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沖調奶粉水溫。比如,如果當時的衛(wèi)生條件和設施不夠理想,建議就按70℃水溫進行沖調了。 二、二分之一奶和三分之一奶是什么鬼? 前幾天,有一個月嫂在群里說,新生兒在剛出生后,由于胃腸道發(fā)育不完全,配方奶的配制需要進行再稀釋,按產品說明書上的比例再進行調整,可能需要加入兩倍甚至三倍的水進行稀釋,這叫二分之一奶或是三分之一奶。 在被我斥責胡說八道之后,有資深月嫂隨后私下給我留言,說我太武斷,她在北京一家非常著名的一家醫(yī)院接受的母嬰培訓就是這樣要求的,為了印證二分之一奶和三分之一奶的說法,她隨后還特地跟北京的培訓老師進行了溝通,確認目前確實存在二分之一奶和三分之一奶的觀點。并拍下了培訓教材給我看。見下圖。 ![]() ![]() 其實,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奶粉都有"段"的概念,一段指的是為0-6個月寶寶設計的配方奶,往往蛋白質含量較低,補充了DHA、ARA、接近母乳的游離核苷酸以及足量的鐵。既然所有的奶粉生產廠商都已經(jīng)考慮了不同階段嬰幼兒生理特點,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奶的概念豈不是畫蛇添足?! ![]() 根據(jù)我們對一些兒科醫(yī)生的訪問推測,可能是這本母嬰護理的資料太陳舊,沒有及時更新。還有一種可能,這里的配方奶可能指的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牛奶,而非專門針對嬰幼兒設計的配方奶。 其實,配方奶對水與奶粉配比的要求極高,水多一點少一點,都會影響寶寶的胃腸功能,多添加一倍甚至兩倍的水,簡直讓人不敢想像,哪里還有營養(yǎng)可言。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美國兒科學會都認為,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奶的寶寶,都不需要額外的喝水,翻遍所有資料,只有這家北京的醫(yī)院的母嬰教材提出所謂的"二分之一奶和三分之一奶"的概念,確實讓人驚訝。 為了更嚴謹起見,我們查閱了大量國內外針對新生兒配方奶的資料,目前,只查到德國的Aptamil(愛他美)在一段奶粉的同時,還有一個"Pre"段概念的配方奶。 ![]() ![]() ![]() ![]() 1、Pre段里面糖和乳糖的含量分別是7.3g和7.0g 2、1段的糖和乳糖的含量為6.5g和6.2g,同時比Pre段多出0.8g的淀粉 3、而在微量元素里氯的含量Pre又比1段多了1毫克 以上就是數(shù)據(jù)上兩者細微的差別。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下: 1、糖分的問題 多出的糖分主要是Pre段的奶粉為了更加模仿母乳而設定的,眾所周知母乳比配方奶粉的口感有差異,這也是很多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斷奶時很痛苦的原因之一。 2、淀粉的添加 Pre段屬于給新生兒食用,為了降低新生兒腸胃負擔的風險去除了淀粉的添加,德國人在這一點上的精益求精和人文關懷的確是很到位的!同時添加了淀粉的1段在飽腹感上要強于Pre段,畢竟淀粉的消化還是需要時間的。 3、氯的問題 其實奶粉中含有氯主要是生產和制造時候的副產品,過量的氯對人體有危害,不過目前國內國外都還沒有特定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約束,只有一個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安全參考量,不過相信以德國人的嚴謹這一數(shù)值實在安全范圍內的。 愛他美Pre段位使用場景: 1、新生兒出生后到母親自然產奶的過程中,醫(yī)院是建議使用Pre段位的; 2、混合喂養(yǎng)的寶寶也是食用Pre段直到6個月更換下一個段位。 愛他美1段的使用場景: 如果媽媽沒有母乳或者6個月內進行斷奶的,建議使用1段的奶粉,在飽腹感上1段要好很多。 從奶粉的分級和配方的細微差別上,可以看出嚴謹刻板的德國人是多么的細心。 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國內外有任何一款配方奶在產品說明書中提出在初生前幾天有二分之一奶和三分之一奶的概念。 盡管配方奶制作越來越精細,但依然無法與母乳相提并論。象媽媽作為一家母乳喂養(yǎng)支持機構,我們希望越來越多媽媽進行母乳喂養(yǎng)! |
|
來自: 蔣靜榕 > 《育兒相關/可做宣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