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允古鎮(zhèn)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娜允”即傣語“內(nèi)城”的意思。這里的房屋是傣漢兩個民族的不同風格合璧的建筑群,說明很早以前內(nèi)陸和邊疆的交流就存在了。公元1289年(傣歷651年)傣王罕罷法在孟連建傣城——娜允,元朝朝庭此設(shè)“木連路軍民府”。公元1406年(明永樂四年),明朝設(shè)“孟連長官司”隸云南都司,賜罕罷法孫姓刀,命第八代孫刀派送為官,官居六品。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第十九代土司時,朝廷賜封為“孟連世襲宣撫司”,官居四品。隨著土司制度的建立和鞏固,孟連土司也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統(tǒng)治機構(gòu)。宣撫司大殿。
先到古鎮(zhèn)最有代表的建筑孟連世襲宣撫司參觀。

土司為最高長官,叫召賀罕,下有九根和十二召朗。九根里一至四召根屬內(nèi)官(管內(nèi)務(wù)),五至九召根屬外官(管外務(wù)),十二召朗屬三級官。1949年4月(傣歷1311年),孟連解放,孟連土司制度告終。孟連歷代28任土司,統(tǒng)治達660年。隨著土司統(tǒng)治的延續(xù),娜允古城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擴大,形成了宣撫司統(tǒng)治區(qū)(孟連、瀾滄、西盟等)方圓數(shù)百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中心。
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宣撫司署是云南清代土司的衙署,也是云南18座土司衙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整個建筑由門堂、議事廳、正廳、東西廂房、糧倉、廚房。雄偉的議事廳分上下兩層,底層空曠涼爽,過去是大臣們休息的地方,現(xiàn)在游人三三兩兩的坐在欄座上喝茶小憩。


按傣族的規(guī)矩我們脫了鞋走上二樓,滿目皆是各種珍貴的藏品和講述宣撫司署歷史的壁畫,精致的竹編藝品、珍奇的貝葉經(jīng)、金銀飾品、其中還有朝廷賜給歷代土司的官服、旗幟、金傘和寫有漢、傣文字的公文及宣撫司的生活用具等等,特別是一襲清朝皇帝賜給的蟒袍,繡著云朵、飛鳥、騰龍、浪花,光彩奪目,可謂是華麗無比。



娜允由“三城兩鎮(zhèn)”(上中下城和芒方崗、芒方冒)組成,從上到下是按照登記順序布局的。土司時代,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員和家屬的居住地,下城則是下級官員的住處,芒方崗和芒方冒是林業(yè)官和獵戶居住的寨子,孟連宣撫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處,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撫司署的附近。


孟連金塔座落于旖旎迷人的南壘河畔,由8個小塔環(huán)抱一個主塔構(gòu)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掛有風鈴,每當風吹過,風鈴便發(fā)出輕脆的叮當聲,讓人感受到別樣的的佛國意韻,同時傣家人認為是來自天上的梵音。金塔與孟連宣撫司署門堂遙遙相對。據(jù)傳,孟連金塔的來歷與孟連宣撫司署密切相關(guān)。孟連宣撫司署,傣語稱“賀罕”,為金殿。很久以前,人們就覺得應(yīng)該有一座與金殿交輝的塔,后來便在此造了此塔。金塔建成后,與“金殿”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輝。
寺廟里打掃衛(wèi)生的小和尚。

南壘河由北至南貫穿孟連全境,被視為是孟連的母親河,哺育了世世代代在河岸居住著的傣家人,河兩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眾多,流經(jīng)的金山、銀山上生長著珍惜樹種——龍血樹。

南壘河邊的傣族村寨。

南壘河邊的水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