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鑄山品讀|梅墨生 畫者,文之化——天人合一

 cmj909 2018-01-13


空山鳥語(二胡曲) 來自鑄山 03:23




梅墨生

  -Mei  Mo  Sheng-  

  梅墨生,號覺公。齋號為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1960年生于河北。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中國書法院、臺灣藝術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研究員。文化部國家藝術科研課題項目評審專家,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民盟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杭州黃賓虹學術研究會名譽會長,《20世紀美術作品國家檔案》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醫(yī)影響世界論壇副秘書長,國際健身氣功聯(lián)合會科學與養(yǎng)生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yī)藥文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武術七段,北京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



天人合一,在這個時代也被說得太多了,但是它的的確確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要義。我們繞開這個話題就偏離了我們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的主旨。我也沒有什么高論,所以不得已,只好說這個老生常談。

有關中國畫,林語堂先生說它是中國文化之花,是中國文化開出來的美麗花朵。這個花朵,它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文明沉積作背景。


這些年,我多次參加學術活動,大家都在困惑,說中國畫應該怎么走?中國畫應該有什么樣的出路?中國畫應該怎么樣與世界接軌?其實在我看來,中國畫離不開中國文化,離不開在歷史沉積中形成的中華文化傳統(tǒng),甚至離不開時代文化精神。它怎么可能躲開這個呢?其實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生命閱歷,都有自己文化的種子在心里。中國文化背景復雜,很難一言以蔽之。但是以中原文化為悠遠、古老的農(nóng)耕文明一直是中國人對待自身對待外物的傳統(tǒng)。


元   倪瓚   霜林湍石

50cm × 33cm   紙本   年代不詳

《天際——王季遷寶武堂藏宋元繪畫》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1983年


一些研討會上討論什么是中國的精神,我說這實在是難談的話題,大家見仁見智。但是在我看來,中國人的精神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但是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與這一種精神漸行漸遠了,對于環(huán)境的破壞,我們都已經(jīng)深受其害。那么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中華文化傳統(tǒng)精神到底是什么?就是天人合一。我們把人視為自然的一分子,在我們的藝術里在我們的繪畫里,無處不貫穿著這么一種精神。比如說中國古代的園林,一定是要追求它的自然感,不會像歐美建筑那樣,人為制造幾何形狀。我們的環(huán)境意識,我們對天(天可以代表大環(huán)境)以及我們人生存的整個外部環(huán)境的尊重,是要讓我們的眼看過去,讓我們的心滲透過去,讓我們的生命融入其中,樂而忘我。既不是凌駕于它之上,又不是遠離它,我們是與它和諧相處的,這是我們的一個傳統(tǒng)。


明   八大山人   竹石鴛鴦

121.5cm × 65cm   紙本   1705年

《八大山人書畫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


中國畫強調自然。強調自然帶來的自然之美。如果大家有一定的筆墨經(jīng)驗,或者欣賞過中國畫,一定會知道我們郡支匾錐形的毛筆蘸了墨之后在潔白麗細膩的宣紙上,隨著生命的律動,隨著每個呼吸的吐納,甚至是每一個神經(jīng)末梢的感覺麗被記錄下來,有纖微向背也有毫發(fā)死生的場面。這是中國畫最美妙、最精微、最動人的一點。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把中國畫的筆墨線條完全重復,它就像我們的生命,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死了重來。


清   石濤   仿倪瓚秋山幽居圖

86.5cm × 38.5cm   紙本   年代不詳

《石濤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1987年


所以我想在這里做一個小結:取之于自然,宗法于自然,最后形成人工與剪裁最高度契合的自然美,這是中國畫最動人的那一點。

這一點,只有最具有彈性的尖錐形毛筆才能完成。我們古人創(chuàng)造了人物畫的十八描,其實豈止十八描,我們還有那么多皴法,其實又豈止皴法?天地與自然無界,藝術的表達更可以無界。不管是范寬還是倪瓚,是石濤還是八大,是齊白石、黃賓虹還是李可染,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窮盡自然造化的無窮與萬象,所以中國畫會與我們中國人同在,只要接受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人在。中國畫永遠會具有活力。


黃賓虹   黃山湯口

171cm × 96cm   紙本   年代不詳

《黃賓虹》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現(xiàn)在我們再回頭看宋人的畫、元人的畫、明清人的畫。乃至近代那些大家們的畫,他們在操控筆墨的時候,游乎心性,是感情意趣的自然流露,他們不做強駑之事。所以傳統(tǒng)的中國畫,不求尺幅之大,也不追求視覺的震撼。我們尖銳的圓錐毛筆,也不可能畫出超過一寸以上寬的線條來,所以工具材料,中國人的心性,中國人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等,都決定了中國藝術的美學品格與特點。


李可染   昆侖雪山

70.2cm × 46.5cm   紙本   1965年

《嘉德20周年精品錄》故宮出版社2014年


齊白石能夠用細如纖毫的毛筆把靖蜒的翅膀畫得栩栩如生,把蝦的須畫得像在水里顫動一樣,都是利用這支圓錐形的毛筆。所以天人合一在中國畫中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一切都與自然息息相關。這并不是一個玄妙的、抽象的哲學命題,它是非常具體而且有實際操作方法的。也是具有切身感受的。


所以天人合一在中國畫中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一切都與自然息息相關。這并不是一個玄妙的、抽象的哲學命題,它是非常具體而且有實際操作方法的。也是具有切身感受的。


李可染  齊白石   牧牛圖

76cm × 49cm   紙本   年代不詳

《中國書畫精品賞析》文物出版社2008年


我們來看看李可染先生畫的《柳塘渡牛圖》。李可染先生用淡墨把兩頭水牛的輪廓畫出來了,畫出它們在水培之中的形狀。他畫柳枝的拂,沒有一片一片刻畫柳葉,是用寫意的方法來表達榔枝在春風中吹拂搖曳的樣子。他所描繪的田園牧歌式的《牧牛圖》,第一,題材很中國化;第二,沒有畫更多的道具。他是用俯瞰的角度畫出水牛和牧童,但詩意已經(jīng)在了。其實如果你能品味出他淡淡的詩意背后是對生命的感知,那你就懂得了中國畫。


李可染   柳塘牧牛圖

75.5cm × 47.5cm   紙本   年代不詳

私人藏




(注:本文原載《人文畫——梅墨生藝文演講錄》,

梅墨生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