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一些民族敗類在日寇的誘迫下,或半推半就,或明目張膽,先后在東北、華北、南京、華中、內(nèi)蒙古等地建立了一系列偽政權(quán),為其主子軍事上進攻、政治上統(tǒng)制、經(jīng)濟上掠奪、思想上欺騙中國人民充當幫兇。
1931 年底,日軍將清代廢帝溥儀從天津帶到旅順,后又帶到長春。加緊籌備建立偽滿洲國步伐 1932年2月,關東軍加緊建立“新國家”步伐,接連召開所謂“建國幕僚會議”,制訂了建立偽滿洲國方案。 1932年3月1日,關東軍發(fā)表所謂“建國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 1932年3月9日,溥儀“就職”典禮和升“國旗”儀式舉行。偽滿洲國“定都”于長春,改名“新京”,年號為“大同”,以新五色旗為“國旗”。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 1932年9月開始,關東軍特務開始策動各地漢奸“獨立”。 1933年1月,吉林、遼寧、黑龍江3省及東蒙先后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并建立了偽政權(quán)。此后,日寇便開始策動清廢帝溥儀到東北建立偽中央政權(quán)。 1934年3月,偽滿洲國改年號為“康德”。偽滿洲國改稱為“滿洲帝國”,“執(zhí)政”改稱“皇帝”。 鄭孝胥任“國務總理”(后由張景惠接任),趙欣伯任“立法院院長”,于沖漢任“監(jiān)察察院院長”,張景惠任“參議院議長”。 各“部”長官為“部長”,由漢奸們擔任,但是實權(quán)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翱倓臻L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舉行聚會,商討并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 偽滿洲國成立后,溥儀就同日本簽訂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甘當被日本人玩弄的傀儡。此傀儡政權(quán)“領土”包括現(xiàn)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nèi)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通過這一傀儡政權(quán),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tǒng)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發(fā)布《停戰(zhàn)詔書》,宣布接受《彼茨坦公告》所規(guī)定的各項條件,無條件投降。至此,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1935年4月起,日軍開始積極策動“華北自治運動”。 1935年10月,日本內(nèi)閣會議通過“鼓勵華北自治案”,“分離華北”成為日本侵華戰(zhàn)略的一個的重要內(nèi)容。 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把土肥原派到華北,“積極建立滿洲所希望的親日親滿政權(quán)”。土肥原在策動宋哲元失敗后,決定讓掌控冀東軍政大權(quán)的殷汝耕首先脫離南京政府,撕開“華北自治”的口子。在這樣的背景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出籠了。 1935年11月24日,河北省薊密區(qū)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在日軍唆使下,在通縣宣布獨立,通電全國,發(fā)表《自治宣言》,宣稱:“自本日起,脫離中央宣布自治,舉聯(lián)省之先聲,以謀東洋之和平?!薄?/SPAN>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宣告成立,殷汝耕擔任“委員長”。 1935年12月25日,殷汝耕在日本支持縱容之下,公然宣布將“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改組為“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自任“政務長官”,池宗墨任秘書長。該“政府”宣布脫離國民政府,并且將通縣、臨榆、撫寧、昌黎、盧龍、遷安、灤縣、樂亭、豐潤二十二等縣納入其轄下,因此被國民政府通緝。 下設民政、財政、外交等五廳。各廳縣都聘用日籍的顧問與秘書,所屬偽軍也聘有日本教官,軍政大權(quán)均被日本人操縱。此偽政權(quán)成立后,全面奉行親日賣國政策,雖名曰“自治”,實為日本徹頭徹尾的傀儡。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全國鋤奸浪潮在中華大地上興起。戴笠的特務系統(tǒng)火速秘密展開暗殺漢奸行動,第一個要殺的對象就是殷汝耕。戴笠根據(jù)對方的情況,給向影心(民國時期的美艷間諜,曾被戴笠拉攏,后將她嫁給自己的親信毛人鳳)下達密令:打入殷汝耕內(nèi)部,盡快刺殺殷汝耕,要求下毒了結(jié)。在戴笠的安排下, 向影心與殷汝耕見了面,并博得殷汝耕的好感,成為他的小老婆兼秘書。 殷汝耕后又應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長” 汪精衛(wèi)之邀赴南京,先后擔任偽“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特派委員”、偽“治理運河籌備處主任”、偽“治理運河工程局局長”等職。 殷汝耕 注①,浙江平陽人。早在盧溝橋事變之前,殷汝耕就和日本人勾結(jié),悍然宣布仍處于國民政府管轄之下的冀東自治,成為人們口中的“漢奸祖宗”。 抗戰(zhàn)勝利后,殷汝耕被重慶國民政府以漢奸的罪名逮捕,入押在南京老虎橋監(jiān)獄, 在獄中手抄《金剛經(jīng)》,并且于1947年被判處死刑。 據(jù)《前夕》注② 透露,廳審時,殷針對法官稱其為“老牌漢奸”進行了辯解。他辯稱,當年之所以‘搞冀東自治,為的是暫圖緩沖日寇之毒手,以謀華北數(shù)省之安全。自己表面上暫行脫離中央,虛與日人委蛇,應該算是“曲線愛國”。 話雖這樣說,但殷汝耕私下卻自知難逃一死。因此在公審期間,殷不僅心平氣和,而且還不失“風度”,穿著一襲綢袍,在優(yōu)雅、安詳之外,竟還顯得有些飄逸,絲毫不像一個已經(jīng)年過花甲的“老牌漢奸”摸樣。(摘自《人物春秋》) 1947年12月1日由高等法院檢查處對殷汝耕執(zhí)行槍決,押赴刑場執(zhí)行死刑。殷汝耕臨刑之時不忘口念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執(zhí)行庭設在南京可容萬人的朝天宮大殿,這天殿內(nèi)殿外擠滿觀看的市民。 注①: 殷汝耕(1885年-1947年12月1日),浙江溫州平陽人(今屬蒼南),字亦農(nóng)。中國的財稅官僚與近代政治人物,并曾出任日本扶植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要職。殷汝耕于1885年出生,早年留學日本(17歲即赴日本求學,在鹿兒島第七高等學校造士館畢業(yè)),后加入同盟會,曾追隨黃興參加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以后再赴日本留學。1919年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回國,進入北洋政府財政部里擔任司長,與殷同、袁良(前北平市長)、程克(前天津市長)并稱日本通四巨頭。殷汝耕也用妻姓,取了個日本名叫井上耕二。 東蒙三盟加入了偽滿洲國后,日軍關東軍得隴望蜀,繼續(xù)向西蒙地區(qū)滲透。德王正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開始邁出背叛祖國的第一步。 德王(即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注③ 生于1902年,6歲繼承王位,10歲晉升和碩親王,22 歲升任錫盟副盟長。 德王是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孫,是一位泛蒙古主義的主張者與推動者,十分醉心于內(nèi)蒙古獨立運動。 1929年,德王被南京政府委任為察哈爾省政府委員。日本關東軍十分看好德王,多次上門游說拉攏。 “九一八”事變后,錫盟盟長索王在德王和關東軍內(nèi)外壓力下稱病去職。德王代之,由此掌握了盟務大權(quán)。 出任盟長后,德王復辟大元帝國的野心畢露。此時,日本關東軍為了染指西蒙,頻頻向德王示好。而南京政府為了防止西蒙偽化,也不得不派人前去安撫。德王左右逢源于關東軍和國民政府之間。 1933年3月,日本關東軍西侵熱河。 1933年4 月,再占察東多倫。德王決計乘勢破釜沉舟,加快“獨立”步伐。 1933年7月,德王召集西蒙各旗王公召開第一次“自治會議”,聯(lián)袂向南京政府發(fā)出請求“自治”通電; 1933年8 月,再電南京政府,宣布西蒙準備成立“自治政府”,局勢驟然緊張。蔣介石擔心德王投向日本,決定退讓一步,成立直屬行政院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由于其他王公大多年邁多病,蒙政會大權(quán)一開始就落在德王之手。 蒙政會成立不久后,德王感到非但“獨立建國”愿望沒有實現(xiàn),其活動還要受國民政府,甚至是察哈爾、綏遠兩省的制約,心存上當受騙之意。 加上關東軍加緊了對德王的策反工作,向其提供了大量槍彈和經(jīng)費。于是,德王決定鋌而走險,徹底走親日路線,開始頻頻與關東軍接觸,密討建立“蒙古國”事宜。 1935年12月27日,偽蒙軍李守信部在日軍配合下,從多倫出發(fā),侵入察哈爾東部。 1936年1月上旬,陸續(xù)占領張北、寶昌、康保、尚義、沽源、商都、化德、崇禮等縣,控制了察東的8個旗。 為了防止西蒙全部被德王裹脅而去,國民政府于 1936 年1 月25 日,明令將蒙政會一分為二,另行組織綏境蒙政會,將德王所轄一部分改稱察境蒙政會 1936年1月29日,張北設立了偽蒙軍司令部和日本特務機關。 1936年2月10日,德王在蘇尼特右旗王府舉行“蒙古軍總司令部”成立典禮,自任總司令,聘請日本軍官做顧問。并以成吉思汗30世子孫名義宣讀誓詞,表示“誓愿繼承成吉思汗偉大精神,收復蒙古固有疆土,完成民族復興大業(yè)”。日本關東軍參謀長西尾到會表示祝賀,強調(diào)“日蒙攜手,親密合作”。 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下,正式成立“蒙古軍政府”,自任總裁。以云王為主席,索王為副主席,卓特巴扎布為政務院長,李守信為蒙古軍總司令。德王在成立會上宣稱要“在友邦日本帝國的熱心幫助下,驅(qū)逐黨國,實現(xiàn)蒙古建國”。 隨后日本關東軍與德王商定,武力西犯綏遠,結(jié)果被傅作義所部一舉摧毀關東軍特務機關,并重創(chuàng)德王的偽蒙軍。七七事變后,傅作義奉命向德化進攻,德王倉皇逃回蘇尼特旗王府,再度掛起察境蒙政會招牌,以此為緩兵之計。偽蒙古軍政府遂名存實亡了。 [ 轉(zhuǎn)自鐵血社區(qū) http://bbs.tiexue.net/ ] 1937年8月,日本軍部批準關東軍對西蒙直接用兵,以實現(xiàn)侵占整個內(nèi)蒙的夙愿。關東軍隨即組建察哈爾派遣兵團司令部,并在多倫設立前方指揮所。蟄伏在蘇尼特的德王被召至多倫,準備協(xié)同關東軍西犯綏遠。 1937年8月20日,偽蒙軍配合關東軍西犯,一月之內(nèi)先后占領多地,并趕走了傅作義,占據(jù)了綏遠省城。忘形之余,德王再做“建國”迷夢,準備“定都”歸綏,但遭關東軍拒絕。 1937年8月27日,日本關東軍攜偽蒙軍攻占張家口。張家口商會于品卿投敵,組織“張家口治安維持會”。 1937年9月4日,在日本關東軍操縱下,以“張家口治安維持會”為基礎成立,“察南自治政府”。 1937年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即如法炮制“維持會”,后又成立“晉北自治政府”。其間,德王雖多次要求“獨立建國”,但無奈主子以時機不成熟予以否決。 1939年5月,諾門坎事件爆發(fā)后,侵華日軍北進計劃被蘇軍挫敗,日本軍部深感北方防務軟弱,指示駐蒙軍加快“”蒙疆防共地帶“建設,促成各偽政權(quán)合并統(tǒng)一。在日本關東軍應允將察南,晉北偽政權(quán)降為地方政權(quán)后, 1939年8 月29 日,德王召開“第4 次蒙古大會”,通過了政權(quán)合并方案。 1939年9 月1 日,偽“蒙古聯(lián)合自治政府”成立,德王擔任“主席”,于品卿、夏恭為“副主席”。偽蒙古聯(lián)合自治政府成立后,德王會同侵華日軍,采取嚴格的經(jīng)濟統(tǒng)制政策,開發(fā)產(chǎn)業(yè)、壟斷金融、控制交通,對“蒙疆”經(jīng)濟資源和人民財產(chǎn)進行了野蠻劫掠。 1945 年8月,蘇聯(lián)出兵東北,蘇蒙聯(lián)軍迅即占領德王府。德王等人逃遁,由日本人一手扶植的偽蒙小王朝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注③ 徳穆楚克棟魯普(德王)——(1902年2月8日-1966年5月23日),出身察哈爾地區(qū)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右旗,作為偽蒙疆首要戰(zhàn)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押,1950年被囚禁于張家口。1963年被特赦釋放,并恢復政治權(quán)利。他被聘為內(nèi)蒙古文史館館員,曾主持編成《二十八卷本詞典》(蒙文),著有晚年回憶錄《德穆楚克棟魯普自述》。1966年5月23日在呼和浩特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