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女真內(nèi)斗萬歷十九年(1591年),哈達部貝勒歹商愛慕東哥的美貌,最先向葉赫求婚。 東哥九歲時許嫁哈達部歹商貝勒,然而這只是一條美人計:在迎親的路上,歹商慘遭葉赫部伏兵和哈達部落的孟格布祿算計身亡(孟格布祿是為了奪取哈達部落的首領(lǐng)貝勒的地位而算計歹商貝勒的)。
努爾哈赤既不是哈達部人,也不是葉赫部人,但他迅速崛起后,卻得到了明朝的承認,被授為都指揮使,成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領(lǐng),實力大增。
因此,努爾哈赤同其他部落的關(guān)系也開始惡化。葉赫部當時是女真最大的部落,感到自己的優(yōu)勢受到了威脅,葉赫首領(lǐng)納林布祿向努爾哈赤提出了領(lǐng)土的要求,備注①
以完成對建州女真統(tǒng)一的努爾哈赤終于與葉赫這個強敵開戰(zhàn),為了聯(lián)盟對
建州,烏拉部貝勒滿泰為弟弟布占泰聘娶了東哥。葉赫部布寨(首領(lǐng)納林布祿的哥哥,東哥的父親)出于結(jié)盟的需要,同意了這樁婚事,并接受了滿泰的聘禮。于是,布占泰以葉赫女婿的身份,率三千烏拉兵加入了九部聯(lián)軍。 葉赫部聯(lián)合哈達,烏拉,輝發(fā),朱舍里,納殷,及蒙古科爾沁,錫伯,窩爾察共九部聯(lián)軍,兵力多達三萬,兵分三路,向建州的古勒寨挺進。雙方在今天渾河上游的古勒山附近展開激戰(zhàn), 但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卻大出人意料,努爾哈赤以少勝多,擊敗了九部聯(lián)軍。東哥的父親布塞在這一戰(zhàn)中戰(zhàn)死,烏拉部布占泰隨后便在這場戰(zhàn)爭中做了努爾哈赤的俘虜。當布占泰四年后被釋放打算迎娶的時候,東哥卻早又被許配給了努爾哈赤。 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爭,努爾哈赤殺敵4000人,繳獲戰(zhàn)馬3000匹,鎧甲1000副,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葉赫部首領(lǐng)納林布祿見其兄被殺,嚇得跌下馬來,被手下救了回去。據(jù)說,后來納林布祿向努爾哈赤索要兄長布寨的尸體。努爾哈赤竟然親自將布寨的尸體割下一半,送還給了納林布祿。納林布祿受了驚嚇和侮辱,又哀傷兄長慘死,日夜啼哭,不久也抑郁而死。從此,葉赫與建州結(jié)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
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葉赫部布寨的兒子布揚古、納林布祿的弟弟金臺石繼為貝勒。布揚古貝勒無計可施,作為議和的條件,提出將妹妹葉赫那拉.布喜婭瑪拉(東哥)許嫁給努爾哈赤為妻,金臺石也表示愿意將女兒嫁給努爾哈赤的兒子代善為妻。努爾哈赤久聞東哥艷名,大喜過望,不但退兵,還就此下了聘禮,并向上天滴血盟誓。
但是,仇恨實在太深了,以至于連表面上的妥協(xié)都很難做到。金臺石回想起兩個哥哥的慘死,就沒有辦法打開心中的結(jié),最后將許給代善的女兒嫁給了蒙古喀爾喀部貝勒介寨,違背了盟約。 但東哥的反應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發(fā)誓死也不嫁殺父仇人努爾哈赤,并說誰殺了努爾哈赤,就嫁給誰為妻。于是,東哥的兄長布揚古貝勒當眾毀約,并向海西各部征婚,條件是殺死努爾哈赤。
于是,東哥的作用在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的過程中被提了上來,甚至后來還被列為努爾哈赤誓師伐明的七大恨之一。仔細想來,努爾哈赤把東哥作為借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五、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
努爾哈赤滅了哈達部
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哈達部發(fā)生內(nèi)訌,葉赫貝勒金臺石趁機率兵將哈達部劫掠一空。哈達部只好向努爾哈赤求援,表示愿意將三個兒子送到建州作為人質(zhì),請求努爾哈赤出兵。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葉赫。 大敵當前,葉赫驚恐之下,想到了借刀殺人的計謀。他們給哈達貝勒猛哥布祿寫了一封信,說愿意將東哥嫁給他,重修和好,但是條件是抓住建州統(tǒng)兵將領(lǐng),不向建州送人質(zhì),并殺死建州士兵。 這個誘餌非常有效,猛哥布祿真的同意了,并約葉赫貝勒到開原共議計劃。猛哥布祿的背信棄義激怒了努爾哈赤,也為他進兵哈達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因為東哥本是屬于他的女人。
這年九月,努爾哈赤率軍進抵哈達城下。哈達早已有備,且有葉赫為援,似有恃無恐。城上壁壘森嚴,兵卒開城迎戰(zhàn)。激戰(zhàn)了六天六夜,努爾哈赤以傷亡慘重的代價攻下了哈達城,大掠哈達牲畜、人口而歸。迫于明朝的壓力,努爾哈赤沒有馬上吞并哈達,而是在哈達部鬧饑荒、猛哥布祿之子武爾古岱求救之機,才正式將哈達吞并。 努爾哈赤非常氣憤,斥責葉赫:無故搶掠屬于我的布察寨,又率九姓之國,合兵進攻我。兵敗之后你們自認伏輸,殺牛馬祭天地,欲結(jié)為婚姻。但是卻背棄盟約,將許給我國的女兒嫁給了蒙古。 現(xiàn)在我的大妃生了病,想和自己的母親見最后一面,你們竟然不許!連這么一點點關(guān)系也要斷絕嗎?并宣布從此我們兩國又是仇國了,他將向葉赫興師問罪,搶奪城池。 孟古姐姐不久去世,努爾哈赤極度悲傷,三年之后才下葬,葬于尼雅山崗。建州與葉赫的仇恨又增加了一層。
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孟古姐姐去世后的第二年,努爾哈赤出兵攻打葉赫,拿下了兩個城池、七個村寨,俘獲了2000多人。
努爾哈赤滅了輝發(fā)部
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輝發(fā)部貝勒王機努死,他的孫子拜音達禮殺死了他七個叔叔,自立為貝勒,但是部眾很多都叛離了他,逃到葉赫部去了。 拜音達禮不敢對葉赫提出要求要回部眾,只好向努爾哈赤尋求幫助。努爾哈赤率軍幫他收復了叛離他的輝發(fā)村寨。葉赫見此情景警覺起來,跟拜音達禮承諾,只要他和努爾哈赤斷交,就可以將輝發(fā)部眾歸還給他。拜音達禮與努爾哈赤斷了交,但是葉赫卻沒有履行諾言,拜音達禮只好再次求助于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并沒有因為拜音達禮的違約而責怪他,而是很爽快地答應再次出兵幫助,并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輝發(fā)成了葉赫與建州爭奪的對象。 葉赫采用什么手段去拉攏拜音達禮,其實我們并不知道,有一種說法認為葉赫又把東哥推出來了,允諾將東哥許配給他,來換取他與努爾哈赤斷交。拜音達禮竟真地愿意如此,又背棄了與努爾哈赤的盟約。這次努爾哈赤忍無可忍,并且也有了堂而皇之進攻輝發(fā)的理由。
努爾哈赤率軍攻占輝發(fā),輝發(fā)滅亡,拜音達禮本人也死于戰(zhàn)火之中,成為美女東哥的又一個犧牲品。
努爾哈赤滅了烏拉部
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努爾哈赤親自統(tǒng)率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烏拉挺進。布占泰希望得到葉赫的支持,將自己的女兒、兒子以及17寨寨主的兒子都送到葉赫作為人質(zhì)。但是葉赫并沒有派兵相救。布占泰在努爾哈赤大軍的沖擊下落荒而逃,奔往葉赫, 在古勒寨之戰(zhàn)中,當時以葉赫女婿身份參戰(zhàn)的布占泰被俘,努爾哈赤沒有殺他,而是將他留在建州,但是并沒有拘禁他,還將自己弟弟舒爾哈赤之女嫁給了他。 三年后,因滿泰被殺,布占泰回烏拉繼哥哥為貝勒。布占泰很感激努爾哈赤,回烏拉不久,將妹妹送給了舒爾哈赤為妻。布占泰小心翼翼地處理葉赫和建州之間的關(guān)系,盡量做到不偏不倚。 但在利益上則毫不含糊,當依附于烏拉的蜚優(yōu)城要歸順建州時,烏拉率軍截擊了他們。這就是 烏竭巖之戰(zhàn)。在這次戰(zhàn)爭中,布占泰雖然人數(shù)遠遠多于建州,但是傷亡很慘重。為了改善關(guān)系,布占泰再次向努爾哈赤請婚,希望娶努爾哈赤的親生女兒為妻,從此將永遠依賴建州為生。
不久后也死在了葉赫。又一個國被滅掉,又一個英雄殞命了。
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五月,東哥已經(jīng)年過三十,早已經(jīng)是老女人,東蒙古暖兔部首領(lǐng)之子吉賽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揚古求娶。然而東哥沒看中吉賽,即使他以征討葉赫相要脅,她也堅決拒絕出嫁。正當吉賽與努爾哈赤為爭奪東哥而準備大打出手的時候,東蒙古喀爾喀部達爾汗貝勒之子莽古爾岱也來向東哥求婚。 已被妹妹弄得筋疲力盡的布揚古大約是想要把吉賽和努爾哈赤的兩支隊伍引開,讓他們找莽古爾岱的麻煩而自己坐收漁利,終于不顧明朝邊防將領(lǐng)的警告,下定決心在當年九月將東哥嫁到蒙古去了。
東哥出嫁時已經(jīng)三十三歲。一年多后,果如努爾哈赤的詛咒,東哥病死他鄉(xiāng),只在歷史文獻中留下了“葉赫老女” 的稱呼。她的命運結(jié)束了,但以她的名義而起的戰(zhàn)爭并沒有隨她而離去,依然彌漫在葉赫、建州和明朝的上空。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割據(jù)遼東,宣布自己為大汗,國號金,歷史上稱為后金。 努爾哈赤滅了葉赫部
明萬歷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 年)四月十三日,后金汗努爾哈赤發(fā)布“七大恨”,與明王朝決裂,其中“第四恨”即為明朝廷偏幫葉赫,使該部將本來許配給自己的東哥轉(zhuǎn)嫁蒙古(原文為:“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 在明朝的支持下,葉赫貝勒金臺石的兒子率軍進攻了努爾哈赤統(tǒng)治下的后金,俘獲了407人,斬殺了84人。
努爾哈赤便給予了狠狠的報復。同年,明朝鑒于努爾哈赤太過于猖狂,東北各部幾乎都被他征服了,于是派遼東經(jīng)略楊鎬率四路大軍前往剿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薩爾滸大戰(zhàn)” 備注②。葉赫也參戰(zhàn)了,打算助明軍一臂之力。結(jié)果明軍大敗。葉赫見到明軍戰(zhàn)敗,慌忙撤退。 這次大戰(zhàn)之后,明朝喪師失地。為挽回遼東局勢,明朝派熊廷弼經(jīng)略遼東。于是努爾哈赤調(diào)轉(zhuǎn)兵鋒,集中力量進攻葉赫。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 1619年8月,羽翼豐滿的努爾哈赤親統(tǒng)大軍征討葉赫,并親自率兵攻打由貝勒金臺石駐守的東城,派諸貝勒督軍攻打布揚古駐守的西城。努爾哈赤率軍攻破東城外后,將攻城的云梯、火器置于城下,親自勸說金臺石出城投降。面對努爾哈赤的勸說,城上的金臺石全然不予理睬,反而譏笑努爾哈赤,“吾非明兵也!等丈夫也,肯束手降乎?寧戰(zhàn)而死耳!”氣得努爾哈赤麾兵攻城。城上滾木雷石齊下,后金軍大敗而撤。僵持之中,努爾哈赤命軍士屯于東城旁的一座小山上,利用弓箭火炮射殺守城軍士。 金臺石則指揮部眾用發(fā)石車投石,打擊水山上的后金軍,使其不得不撤離到山下。在部將的提議下,努爾哈赤采取暗中挖地道的方法,用火藥將城墻二隅炸塌,方率軍攻入城內(nèi)。后金軍涌入東城后,城內(nèi)葉赫軍丁與之展開了慘烈的巷戰(zhàn)。在努爾哈赤的親自撫諭下,部分軍民才接受了撫降,放下武器。
在城被攻陷后,金臺石手持弓箭登上了指揮臺,被后金軍團團圍住。努爾哈赤再次勸說弓箭登上了指揮臺,被后金軍團團圍住。努爾哈赤再次勸說金臺石下指揮臺投降。金臺石提出必須見到四貝勒,自己的親外甥皇太極,并與之盟誓后方右投降。當時,努爾哈赤為防止皇太極因甥舅親情而影響作戰(zhàn),派他率部前去攻打布揚古駐守的西城。皇太極被父汗急招來到臺下后,力勸舅舅投降。多年未與皇太極見面的金臺石,不相信臺下之人是自己的外甥皇太極,為防止受騙,他對努爾哈赤說:“我未嘗見我甥,真?zhèn)螢跄鼙妫俊闭J為努爾哈赤在捉弄自己,這邊右難壞了努爾哈赤。還是站在皇太極身旁的費英東、達海二人想出了辦法,告訴金臺石,“汝視常人中有奇?zhèn)ト缢呢惱蘸酰壳夷遗c當通好時,嘗以媼往乳汝子德爾格勒(金臺石的長子、惠妃的親爺爺),盍使媼辨之!”此時的金臺石仍不相信費英東、達海等人的話。他認為,“何用媼為也!觀此輩辭色,特誘這下殺我耳。我石城鐵門既為汝破,縱再戰(zhàn),安能勝?特我祖父世分土于斯,我生于斯,長于斯,死則于斯可也!”任憑皇太極百般勸說,誓死不降。金臺石要見兒子德爾格勒,皇太極將其帶到,金臺石仍不肯投降,并將妻子幼子送至臺下,點燃高臺,大呼:
“葉赫那拉氏只要剩下一人,也要報此奇恥大辱!”自焚于臺中。 (另一說布揚古投降被殺)。努爾哈赤為防止葉赫東山再起,這次沒有履行諾言,殺了布揚古,葉赫部遂告滅亡。
努爾哈赤將葉赫的平民遷到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
據(jù)說,葉赫部首領(lǐng)布揚古臨死前曾對天發(fā)誓:“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span>
就這樣,由星根達爾漢創(chuàng)立,傳承二百年,共八代,經(jīng)歷十一位貝勒的葉赫部就此滅亡。 葉赫部的滅亡標致著女真族古老的部落制的瓦解,同時一個新的民族——滿族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但葉赫始終拒絕投降,依然捍衛(wèi)著女真族千百年來的部落傳統(tǒng),做了最后的抵抗。 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清廷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
備注①:努爾哈赤起兵以后,一路勝利進軍,勢力逐漸壯大。葉赫感到自己的優(yōu)勢受到了威脅。再者,明代與女真的貿(mào)易往來頻繁,以開原為貿(mào)易基地,女真各部的馬匹、貂皮、參、松、榛、蘑菇等重要物產(chǎn),關(guān)內(nèi)各省的手工業(yè)產(chǎn)品都在這里交易,沿途的烏拉、輝發(fā)等部就可以憑借地理優(yōu)勢從中取利。尤其是葉赫、哈達兩部,葉赫市在鎮(zhèn)北關(guān),稱北關(guān),哈達市在開原的廣順關(guān),稱為南關(guān),一北一南,穩(wěn)享開原貿(mào)易之利。努爾哈赤起兵以后,掐斷開原與北方各部的通道,這給南北兩關(guān)的經(jīng)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兩地蕭條了下去。
備注②:大明萬歷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 年),由于建州軍侵犯明朝邊境,明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jīng)略,調(diào)集軍隊,籌措兵餉,準備進軍赫圖阿拉,消滅努爾哈赤。經(jīng)過數(shù)月的籌劃,萬歷四十七年二月,經(jīng)略楊鎬坐鎮(zhèn)沈陽,命兵分四路圍剿后金,會師赫圖阿拉。北路由總兵馬林率領(lǐng),從開原出,經(jīng)三岔口,過尚間崖,進攻蘇子河;西路由總兵杜松統(tǒng)領(lǐng),出撫順關(guān)向東,直驅(qū)赫圖阿拉;南路由總兵李如柏統(tǒng)帥,出清河,過雅鶻關(guān),直攻赫圖阿拉;東路由總兵劉綎指揮,出寬甸,從東面搗后。明軍四路實則10余萬,號稱47萬。 面對明軍四路圍攻,努爾哈赤采取了李永芳的“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作戰(zhàn)方針,集中八旗兵力,打殲滅戰(zhàn)。首先,以八旗精銳迎擊欲立首功的明軍主力杜松部。三月初一日,雙方對峙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山。努爾哈赤用杜松派兵襲擊界凡之時,猛攻薩爾滸明軍,明兵潰敗,勇而無謀、剛愎自用的杜松戰(zhàn)死。接著,努爾哈赤將兵北至尚間崖,擊敗馬林部,馬林逃往開原,葉赫兵倉惶撤退。這時,努爾哈赤回師南下,誘敵深入,在阿布達里,圍殲劉鋌東路軍,劉鋌陣亡,姜弘立所部朝鮮兵投降。楊鎬聞知三路軍慘敗,急令南路軍李如柏撤回。努爾哈赤用了5 天時間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zhàn),明軍文武將吏死者310 多人,士兵身亡者45800 余人,亡失馬駝甲仗無數(sh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zhàn)”。此役是關(guān)系到后金與明興亡的關(guān)鍵一仗。當年六月,后金打下開原。七月,攻占鐵嶺。從此,努爾哈赤由防御轉(zhuǎn)入進攻,明朝在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開始全面崩潰。 2013年8月2日 摘自網(wǎng)落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