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周易的時候首先來了解一下張成周易的基本架構以及內容,《周易》又稱《易經》,這個“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這個“經”是后來對這五部著作的尊稱。有人認為,《易經》流行于周朝,故稱《周易》?!吨芤住肥俏覈罟爬系囊徊空俭邥?,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剖析社會現象,即所謂“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實際上,《周易》也是建立在古代陰陽二元理論基礎上的一部哲學書,是古人用來描述和論證萬事萬物運行規(guī)律的。 ![]() 《周易》的主要內容
《周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這一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所謂“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則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吨芤住返摹瓣帯薄ⅰ瓣枴狈謩e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即“--”與“—”。在“陰”與“陽”的基礎上,圣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同形狀,分別確定不同的卦名并擬取相應的象征,稱為“八卦”(也稱“經卦”)。 接著,圣人再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層組合體,即“六十四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為“下卦”,居上者稱為“上卦”。所謂卦爻辭,即系于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吨芤住饭灿小傲呢浴?、三百八十四爻,因而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由于“乾”、“坤”兩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辭,故將其并入爻辭之中,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傳”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有《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fā)經文大義,如本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為“十翼”,后世統(tǒng)稱《易傳》。 彖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jié),分釋“六十四卦”的卦名、卦辭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統(tǒng)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span> 象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釋卦象者稱為《大象傳》,釋爻象者稱為《小象傳》。 文言:共兩節(jié),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意旨,也稱《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傳》和《象傳》的基礎上,進一步闡發(fā)與拓展。 ![]() 系辭傳:分為上下兩篇,主要申說經文要領,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文中對《周易》經文進行全面的辨析與闡發(fā),既抒發(fā)《易》理之精微,又展示讀《易》之要例。 說卦傳:專門闡述八卦取象大例,也是探討《易》象產生與推展的重要依據。 序卦傳:《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經“乾”至“離”共三十卦,主說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濟”三十四卦,主說人倫。 雜卦傳: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為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闡發(fā)事物的發(fā)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體現出來的變化規(guī)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