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下課程的根和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到底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它在哪?這其實是在回答課程從哪里來的問題。現在,我們?yōu)槭裁匆M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實際上就是為了尋找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和核心功能,因為課程和教學的功能是為實現學生的某一核心素養(yǎng)而服務的。這就回歸了課程的一個研究原點,以尋求更為原點性的東西。 幾年前,在林崇德教授帶著他的團隊到北京建華實驗學??疾旌驼{研的時候,針對學校一直在做關于學生基本素養(yǎng)表現點的研究,我們進行了匯報,受到林先生的稱贊:“你們的研究已經走到了國家的前面?!?013年3月,學校開始進行學生美好人生基本表現點的研究,后來變成美好人生基本素養(yǎng)的研究,都屬人生中心教育研究。這些研究一脈相承,都是教育的原點性、根本性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自創(chuàng)性人生中心教育課程 教育不應該只是以學科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不能只是以能力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更不能以經濟為中心、以政治為中心,它要為人生服務,為人服務,所以教育和課程要以人生為中心來組織、構建和實施,為了今天的人生,也為了明天的人生,這就是人生中心教育。從理論上說,人生中心教育可以區(qū)分為一般性人生中心教育和特殊性人生中心教育。自創(chuàng)性人生中心教育是我們最為關注的一類特殊性人生中心教育,能使人生中心教育課程最好落地。這里,我們得出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就是自創(chuàng)性。它有三個內涵,即自主性、勞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校的教育、課程的根或源應該在什么地方?其基因DNA何在?就在于自創(chuàng)性。這也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天能夠快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還有,我們當前的課程目標點在哪里,是什么?這主要是在回答課程往哪里去的問題,即怎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為人生服務,為了人、為了未來美好人生做準備,為了今天人生健康美好地度過,與其相應的載體和平臺,就是學校的人生中心教育課程。在這里,我們提出兩個重要公理,一是人生公理:任何人的一生有且僅有三項內容──做人、做事、生活;二是教育公理:教育的內容和功能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實現優(yōu)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其中,做人的關鍵是品格,做事的關鍵是能力,生活的關鍵是健康和心境。所以,人生中心教育從素養(yǎng)的角度來講,就是讓學生有優(yōu)秀人格的素養(yǎng)、成功能力的素養(yǎng)和幸福生活的素養(yǎng)。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學生都能優(yōu)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我們的教育能不是成功的嗎?這就是根本的問題。為此,我們研究得出了28個基本素養(yǎng),完全能夠實現林崇德先生研究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功能,而且我們涉及的面還要更為廣泛些。 我們當下的課程體系完備嗎?全面發(fā)展的課程體系真的能夠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嗎?這里面就涉及了課程是什么樣、應具有什么功能的問題。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課程必須是全課程體系。我們設計了人生中心教育全課程體系。它具有四個優(yōu)秀品性,即完備性、純粹性、獨立性和科學性。在數學學科,如果一個公理系統(tǒng)具有這四種品性,那一定是非常美麗和簡潔的。從功能維度來分析,人生中心教育課程有三個功能──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演變出三種課程──做人課程、做事課程、生活課程。這說的明課程可以實現高度的綜合,這里給出了理論根據。從空間維度來分析,我們強調學生的人生空間就是課程空間,就是他應該接受教育的空間。學生生活在學??臻g、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于是產生四類空間課程──學??臻g課程、自然空間課程、社會空間課程、心理空間課程。從時間維度來說,就是按照學生年齡段和心理發(fā)展情況進行課程設置。只有綜合考慮,才會構成學生課程完整體系,即全課程。只有全課程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再追求優(yōu)質品牌課程,必須遵循五項原則,一是理論性原則,二是全課程原則,三是時代性原則,四是選擇性原則,五是實用性原則。 人生中心教育主體性課堂 課程是社會成人(含教師)為使兒童實現美好人生而設計和生成的一切必要且充分的積極影響和過程,并在過程中充滿兒童的參與性和課程的再生成性。這是人生中心教育關于課程的定義,是對諸多歷史課程定義的繼承、綜合與改進。這個定義內涵非常廣泛,不但包含內容,也涵蓋過程。 該課程的特點之一是生長性。教學的根本目標是為兒童實現美好人生,具體目標是實現優(yōu)秀人格基本素養(yǎng)、成功能力基本素養(yǎng)和幸福生活基本素養(yǎng)。課程的特點之二是參與性,要堅持在課堂活動中的“雙主體”,師生同為主體,課堂教學凸顯學生的參與,是一種參與性的教學。課程教學的特點之三是生成性,課程過程是可以預設、計劃,但更是變化、發(fā)展和生成的。 為此,我們分兩級評價人生中心教育的優(yōu)質課堂,其一就是主體性課堂,有八個特征,即自由、民主、活力、主體、思考、智慧、生長和哲理。我們希望教師能夠尋找有這八種特征的課堂,但讓每一個課堂都有這八個特征非常難,如果都能體現,這說明這位教師就是一個非常杰出的教師,這是我們的追求。與其說是評價課堂,不如說我們在引導課堂的一種創(chuàng)造,是在創(chuàng)造課堂。我們的辦法不是反復的考核,而是持續(xù)不斷地研討,或舉辦中小學、幼兒園的教學節(jié)、課程年會。學校課堂評價主要不是用來僅僅作為價值判斷,主要是鼓勵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側重于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激勵,引導教師做出新的東西。 因此,課堂評價必須是積極、正面的,必須是必要、簡約的,必須是充分、充足的,要把過程放在課程的必要內涵中,而且這個課程要是動態(tài)的,是動靜結合的課程。 (作者系北京建華實驗學校董事長,原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