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睙岵ル娨晞 痘[龍吟》終于迎來悲劇性的一幕: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因常年勞累,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令無數人唏噓不已。 諸葛亮死后,蜀漢政權并未滅亡,而是艱難支撐了30年之久。蔣琬、費祎、姜維、董允,是蜀漢政權支撐30年的中流砥柱。 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諸葛亮是個勞碌命啊,一生奔波不停,鞠躬盡瘁。但天下只有一個諸葛亮,他不幸辭世后,誰來代替他的位置呢? 諸葛亮給自己找了一個接班人。一次,諸葛亮秘密呈表給蜀漢后主劉禪,說:“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p> 這里是“琬”,指的就是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xiāng)(今湖南省湘鄉(xiāng)縣)人。蔣琬追隨劉備進入蜀地后,被劉備任命為廣都縣縣令。后來,劉備、諸葛亮來廣都縣巡視,發(fā)現蔣琬不理政務,爛醉如泥。劉備大怒,要殺掉他。 諸葛亮勸阻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p> 意思是說,蔣琬今后是要搞大事,不是做這小小縣令的。 自此,諸葛亮親自發(fā)現并培育了蔣琬。劉備死后,諸葛亮輔助劉禪,舉行了六次北伐。每次北伐,蔣琬都坐鎮(zhèn)后方,籌集糧食,組織運輸,補充兵源,讓諸葛亮免除了后顧之憂。諸葛亮贊道:“公琰讬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yè)者也?!?/p> 諸葛亮死后,蔣琬被劉禪提拔為尚書令,進入權力中樞。后來,又歷任益州刺史、大將軍、開府,加大司馬,封安陽亭侯,成為劉禪最倚重的朝廷重臣。 雖然被視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可蔣琬自知自己本事遠不及諸葛亮,諸葛亮尚且難以在北伐上取得較大成就,何況自己?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蔣琬依然傾盡全力,任用姜維為大將,多次北伐,為蜀漢末期抹上一層悲壯的色彩。 除了開展北伐,蔣琬在治理朝政上沿用諸葛亮成規(guī),待人寬宏大量,使得蜀漢政權雖然失去了諸葛亮,仍然保持難得的穩(wěn)定。 費祎:雅性謙素,當國功名246年,蔣琬英年早逝后。蔣琬死后,劉禪君臣按照諸葛亮的生前安排,讓費祎成為蔣琬的接班人,執(zhí)掌大權。 費祎,字文偉,江夏鄳縣(今河南羅山縣城以西)人。 諸葛亮在很早時,就注意到費祎。225年,諸葛亮征討南中而還時,朝廷官員在數十里外迎接諸葛亮。當時,很多人的官職高于費祎,唯獨費祎被諸葛亮請上車子同行,“由是眾人莫不易觀?!贝蠹叶紝δ瑹o聞的費祎刮目相看了。 費祎是一個優(yōu)秀的外交家。他在出使東吳時,面對“性既滑稽,嘲啁無方”的孫權,“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睂O權為此佩服得不得了,夸他“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p> 諸葛亮病逝后,費祎真的成為了蜀漢政權的頂梁柱。 難能可貴的是,費祎不但是一名文官,還在行軍打仗方面有一套。 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征西將軍夏侯玄等率部進犯漢中。費祎將朝廷內部安排得妥妥當當之后,親自率部前往興勢(今陜西洋縣北)迎擊。當時,光祿大夫來敏前來送行,與他走了一盤棋。部隊即將開拔,場面很混亂。費祎卻鎮(zhèn)靜自如。 來敏感嘆說:“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p> 果不其然,費祎到達興勢后,迅速擊敗了曹爽大軍,讓蜀漢政權度過了一劫。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將費祎與蔣琬相提并論:“雅性謙素,當國功名,略與琬比?!?/p> 姜維: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在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先后執(zhí)掌大權,不過嚴格地說來,他們都是文官,相當于運籌帷幄的統(tǒng)帥,而真正繼承諸葛亮遺志,浴血奮戰(zhàn)于北伐第一線的,還得是姜維。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姜維是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學生、繼承人,這一點相信大家沒有異議。不過,姜維最初并非蜀漢這一邊的。 228年,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姜維還是曹魏陣營的人,由于被曹魏陣營排擠、懷疑,他被迫投向諸葛亮。諸葛亮任人不疑,屢屢將姜維提拔重用,還公開表揚姜維,“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p> 這樣的評價,是很高的。 姜維真正大放異彩,是在諸葛亮死后。諸葛亮死后,姜維主持了北伐大局,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數據顯示,姜維共計進行了11次北伐,其中:大勝2次;小勝3次;相距不克4次;大敗1次,小敗1次。在蜀漢整體出現頹勢、一年不如一年的大背景下,姜維能夠取得5勝4平2敗的戰(zhàn)績,還是很了不起的。 263年,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將鐘會大軍攔在劍閣,寸步不前。不料,鄧艾從陰平偷襲蜀漢都城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政權消失。 姜維假意投降鐘會,試圖利用鐘會反叛曹魏,結果鐘會反叛曹魏失敗。姜維和鐘會雙雙被殺。 董允:名位優(yōu)重,事跡逾父蜀漢政權有四相,分別是諸葛亮、蔣琬、費祎,以及我們即將提到的董允。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 諸葛亮在進行第一次北伐前,很擔心蜀漢后主劉禪年紀太輕,不辨是非,容易受人欺騙,就讓為人正直、是非分明的董允負責處理皇宮內部事宜。臨行前,諸葛亮專門寫《前出師表》,向劉禪推薦董允在內的3個人,“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p> 董允沒有辜負諸葛亮對他的厚望。 蜀漢后主劉禪喜好女色,想從民間挑選美女,充實后宮。董允堅決不許,他說:“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眲⒍U只好放棄了這種想法。 諸葛亮去世后,董允擔任費祎的副手,繼續(xù)在劉禪身邊處理皇宮事宜。當時,劉禪年紀已大,開始寵愛宦官黃皓。董允總是正顏厲色地匡諫劉禪,還多次責備黃皓。因此,董允在世時,劉禪對他相當忌憚,黃皓也不敢胡作非為。 董允去世后,接替他的陳祗為人諂媚,與黃皓一起把持朝政,將皇宮搞得烏煙瘴氣,導致蜀漢政權日薄西山,最終滅亡。 多年以后,歷史學家裴松之稱贊董允:“以允名位優(yōu)重,事跡逾父?!?/p>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