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世往往亂象叢生,統(tǒng)治階級的下場大都凄涼甚至悲慘,比如羅曼諾夫王朝末代君主的滅門慘案就足以震驚世界。 羅曼諾夫王朝的歷史長達300余年,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僅23年。若將一個王朝的罪孽與衰敗都怪罪于末代沙皇一人實在是有點勉強,但手段軟弱且能力有限的他,面對國內尖銳復雜的矛盾已無力扭轉局面。在一些自作主張的決策下,他的確成了壓死沙俄這個大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被推翻統(tǒng)治的人民稱之為“血腥的沙皇”。 一戰(zhàn)使得俄國的反戰(zhàn)運動日益高漲,二月革命取得了眾望所歸的勝利。此時統(tǒng)治俄國23年的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年近50歲的他攜家人離開皇宮,臨時政府對他們進行了隔離軟禁。雖沒了統(tǒng)治權力,但相對富足的環(huán)境讓尼古拉二世誤以為真的可以就此終老。 好景不長,十月革命后,革命群眾推翻臨時政府。新的政權決定不再善待尼古拉二世,軟禁變囚禁。沙皇一家的生活開始持續(xù)惡化,甚至許多基礎需求都被以“過于腐化奢侈”為理由而拒絕。 與此同時,尼古拉二世仍努力與?;逝扇〉寐?lián)系,尋求逃生機會。但他卻低估了俄國革命的徹底性,隨著壓力逼近,莫斯科肅反委員會及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下達密令,決定處決尼古拉二世全家七口。 1918年7月17日凌晨,在俄國葉卡捷琳堡的一處別墅的地下室中,沙皇尼古拉二世、亞歷山德拉皇后以及他們長女奧莉佳公主、二女塔吉雅娜公主、三女瑪利亞公主、小女阿娜斯塔亞公主和獨子阿列克謝王子,被秘密警察秘密處決,長達幾分鐘的機槍掃射使得現(xiàn)場血濺滿屋,慘不忍睹。 羅曼諾夫家族內,除了個別逃亡到北歐的皇室成員和貴族,其他所有留在俄國的皇族成員均遭到滅門清洗。 末代沙皇的遺體也并未得到厚葬,而是被丟入礦井中,隨后又被埋入到不為外界知曉的地方。尼古拉二世夫婦及女兒的遺體在1993年于葉卡捷琳堡發(fā)現(xiàn),1998年,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下達命令,使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隆重安葬在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7年,在發(fā)現(xiàn)尼古拉二世夫婦遺骸的地址附近,挖掘出阿列克謝王儲和瑪麗亞女大公的遺骸,他們的遺體被保存在俄羅斯檔案館。 此前據央廣網報道,早在2015年,俄羅斯東正教會就申請將王儲、瑪麗亞女大公遺體與尼古拉二世夫婦、姐妹合葬。在得到允許后,調查委員會重新開棺,檢驗王室成員的遺骸DNA來確認身份,以保證合葬的合理性。2018年是沙皇滅門100周年,末代沙皇一家,終于在百年后得以團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