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漢末年乃千古罕有之亂世,生靈涂炭十不存一,有感天下蒼生之悲,五大神獸中有四大神獸下凡救世,獨留玄武神獸延續(xù)華夏氣數(shù);這降世的四大神獸分別為青龍、白虎、鳳凰、麒麟。 ![]() 在東漢末年,學術(shù)以潁川為宗,在潁川陽翟有一個豪門士族—司馬家族,出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名叫司馬徽,博學多識,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jīng)學等,可謂天縱奇才,后荊州牧劉表設(shè)立學校、學官,廣泛尋求天下名士。 而司馬徽也有感這位名滿天下“八駿”之一的劉表所邀,于是客居荊州襄陽,后與龐德公、黃承彥等天下經(jīng)學名流交集。天有異象,司馬徽苦心推演多年,終于得出此乃天降祥瑞之兆,四大神獸降世。 ![]() 這四大神獸降世后分別名為臥龍、鳳雛、?;?、幼麒;司馬徽后來在荊州先后結(jié)識了諸葛家族的諸葛亮和龐家的龐統(tǒng),看命相知道此二人乃臥龍、鳳雛,于是流傳下來一句話,叫“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但是作為司馬家族的人,作為司馬懿的叔父,司馬徽又怎會沒看出司馬懿的命格呢?司馬懿的命格就是?;ⅲ@四大神獸中,就數(shù)冢虎命格最古怪,如果主強,則忠心耿耿,若主弱,則恐噬主;這也是司馬徽離開司馬家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臥龍:諸葛亮 ![]() 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后,先是赤壁之戰(zhàn)助劉備奪取荊州,后在龐統(tǒng)死后又助劉備平定巴蜀,并北上奪取漢中,完成三分天下的基業(yè),進可攻退可守,奈何劉備伐吳兵敗死于白帝城;后諸葛亮平南蠻之患,北上六出祁山,但奈何終究無力回天,死于五丈原。 ![]() 諸葛亮乃整部《三國演義》里最完美的一個人了,魯迅評價其為“孔明之智近乎妖”,可見一斑;但是諸葛亮兢兢業(yè)業(yè)一生,也未能替劉備完成天下一統(tǒng),僅三分天下。 鳳雛:龐統(tǒng) ![]() 龐統(tǒng)曾被司馬徽稱為“南州名士之首”,能力可見一斑;在《三國演義》中,獻策給曹操“鐵鎖戰(zhàn)船”,完善了孫劉聯(lián)軍的火攻之策,后來幾經(jīng)轉(zhuǎn)折后投奔了劉備,被劉備任命為副軍師中郎將;后來隨劉備入蜀,設(shè)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guān)。 ![]() 但是在攻打雒城的時候,懷疑諸葛亮與他爭奪入蜀之功,于是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到落鳳坡這個地方,中了張任的埋伏,被亂箭射死。如果要說起來,可能是臥龍鳳雛命理相克吧。 ?;ⅲ核抉R懿 ![]()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 司馬懿歷仕曹魏四主,分別是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在曹操、曹丕、曹叡的時候,司馬懿面對明主那可是忠心耿耿;但是曹叡晚年昏庸,司馬懿因此得勢,在曹芳時期的時候,打敗對手曹爽,徹底總攬曹魏大權(quán);在司馬懿去世后,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xù)把持曹魏權(quán)力,到孫子司馬炎的時候,終于篡曹自立,建立晉朝,并完成了大一統(tǒng)。 幼麒:姜維 ![]() 姜維原本是魏臣,后來在諸葛亮北伐時被迫降蜀,諸葛亮也是精通玄學,算出姜維乃麒麟轉(zhuǎn)世,于是就收姜維為弟子,希望自己仙去之后,幼麒命格的姜維能代自己完成漢室一統(tǒng)大業(yè)。 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quán),繼續(xù)率領(lǐng)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 奈何后院起火啊,后來蜀漢被滅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xiàn)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 但是也有人說,其實幼麒并不是姜維,為何呢?因為姜維和諸葛亮、龐統(tǒng)、司馬懿整整差了一輩啊,其實幼麒應該是周瑜,周瑜能力不弱于諸葛亮,而且似乎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天生就是對頭,但是由于諸葛亮占據(jù)漢室正統(tǒng)氣運,所以力壓司馬懿和周瑜一籌,導致周瑜被氣死。 |
|
來自: 飛龍在天5r2g1p > 《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