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人而異的施教方法 意大利老師在學生聲樂學習的最初幾年,通常不教唱歌。因男女不同、嗓音條件不同、聲部不同和訓練程度不同,他們會采用不相同的訓練手段。譬如,打開喉嚨、放下喉頭、建立腔體,找到高位置、混聲關閉、連音強弱和頭腔共鳴的進一步拓展等。 打開喉嚨就是要擴張喉咽部肌肉,打造暢通的發(fā)聲空間和通道,而唱歌就是要根據(jù)母音和樂句的需要加強聲帶閉合調(diào)節(jié)和腔體調(diào)節(jié),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如果既想著打開喉嚨,又急于要唱歌,兩者必然相互影響,不能兼得。當最終獲得頭腔共鳴后,還需用母音不斷鞏固,然后才可逐漸訓練咬字行腔去歌唱。 對那些已經(jīng)獲得頭腔共鳴的學習者,就不要再在喉嚨上下功夫了,而要鞏固和擴大頭腔共鳴成果。特別是當女聲在頭腔里出現(xiàn)共鳴后,就更不要再動喉嚨了。如果還有一些嗓子沒甩掉,也不要動喉嚨,這時多想一想橫膈膜呼吸就可幫助解決。當然,對那些一點頭腔共鳴都沒有,完全卡著嗓子唱在口腔里的學生,那就必須要從喉咽腔的拓展開始了。 對于已得到頭腔共鳴的女高音,可用小聲鞏固、拓展。雖然這時喉嚨擴張的狀態(tài)還不好,也沒必要非要動喉咽腔,因為動下面會存在一定風險,很可能把頭腔的聲音又帶了下來,也可能越擴越緊,失去已得到的頭腔共鳴,弄巧成拙。也不要給她建立什么管狀概念,這會導致她的注意力放在喉嚨上。這時,最好讓聲音保持在高位置向上膨脹,下面注意橫膈膜擴張支持,分散她喉部的注意力。 男聲訓練與這不同,因為男聲不先解決喉嚨,高音就上不去。女聲以假聲為主,很容易得到頭腔共鳴。一經(jīng)得到,就會自動甩掉下面的聲音,所以不要輕易動喉嚨,動不好,可能會動壞。因為當你讓她打開時,她可能會拼命地收縮,還以為那就是打開,因為這里是“不隨意肌”在控制。貝吉大師第一次來中國,因為沒動喉嚨、沒打開,所以男聲全部失敗,沒有得到頭腔共鳴??膳暬径纪?,就是這個道理。 通常說的有一定基礎的女聲,也就是喉頭基本穩(wěn)定的女聲,那就好辦了。若是女高音,我常會一下子先把她的high C解決,從上往下走。因為打開喉嚨的目的在于甩掉嗓子,而high C那種音是海豚音,不用嗓子,喉嚨當然也是開的。保持這個感覺,小心地往下唱中聲區(qū),喉嚨自然就打開了,但男聲決無這樣的可能性。 女高音只要在high C上有聲,還要看緊不緊。如果緊,就用女孩的尖叫聲去喊叫那個high C 或降B,直到叫得很輕松。很多人不知道,這時的喉嚨是開的。然后,讓她把這個尖叫,叫在頭頂,千萬不可大聲,讓她感到很容易,保持著個位置和感覺來唱中聲區(qū),就會事半功倍。當獲得頭腔共鳴后,就要繼續(xù)擴大這個腔體,千萬不可集中。自我感覺甚至不要聲音,就是一個大氣團,在頭頂上響。 女中音的“換聲”點比女高音約高一個音,在中央C上面的e或f以上,可以和女高音一樣,都用混聲。在這之下,只要開大、開空,那就換過來了。女高音在頭腔要加點“嗚”,在小字二組的f上,更會感覺有“嗡”的一聲,比男聲還要明顯。有時自己感覺不明顯,但別人聽著會有明顯感覺。若沒有,說明頭腔還開得不夠,空間不足,須繼續(xù)努力擴展,把下面全擺脫。這時,意念很重要,可在頭頂想“嗚”。當頭腔共鳴豐滿后,還要繼續(xù)把這個腔體擴大,越大越漂亮,沒有極限。不僅如此,這個頭腔共鳴還要是松弛的、能強能弱、能大能小的。 花腔女高音,意大利人也稱其為“輕巧女高音”,但這并不是女高音特有的,它是一種技巧。男低音也可有花腔,羅西尼的歌劇就常用?;ㄇ宦曇魪哪膬憾伎沙?,當然最好從頭腔。練花腔要輕巧地用跳音和快速音階,呼吸不能太深 男聲有人愿意把中低音唱得堅實,就可在下面多摻真聲,但在換聲時 就會有明顯痕跡,這對意大利人來說不是問題,像莫納考和科萊利等人。而有人從中低音一直混著唱,這有助于上下統(tǒng)一,但低聲區(qū)會不太結(jié)實,像賈克米尼,我也是混著唱的。至于,要摻多少假聲,摻與不摻,均屬個人偏愛,沒有清規(guī)戒律。 為了得到豐滿的頭腔共鳴,教學中我要求在頭腔里找一大片的聲音。許多人擔心聲音會散,我的回答是“絕不會”,這種“怕”的結(jié)果,就是找不到真正的頭腔共鳴。正是因為怕聲音散,所以誰也不敢那么唱,結(jié)果就都去找明亮和集中了??墒沁M頭腔的通道就那么點地方,你若不用力去擴大,聲音就進不去或進不多。只有進去了、進多了,才能獲得豐富的頭腔共鳴、才能頭腔開花,發(fā)出輝煌的聲音。若你想集中,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頭腔共鳴。 頭腔的聲音越多,口腔和喉嚨的聲音就越少。當你完全不管下面時,下面自然就松開了,因為你不用它。男聲不同的是,帶著真聲永遠進不了頭腔,所以必須先把下面打造到可以進頭腔的程度。當?shù)玫筋^腔共鳴后,與女聲的訓練方法就一樣了,那就是進一步拓展頭腔。 意大利人說話時,喉頭先天就穩(wěn)定,到換聲區(qū),一關就有了。所以,我們很少聽到意大利人談什么喉頭問題,因為這對他們不是問題。中國人因為習慣提著喉頭說話,所以不解決喉頭,就唱不了美聲。 對那些有一定程度的學生,也就是在中聲區(qū)聲音不太擠,不太虛了,就要開始指導他/她們追求高位置了,在鼻子后面用“嗯”和“啊”去找。然后,從小舌頭那里,向兩邊分開。從這個位置往上唱,進入頭腔。女聲比男聲容易,是因為她們往高音區(qū)不需要換聲,所以只要喉嚨有一些打開,就要往高位置努力,不要集中,一大片地往上拋。但這一定要在關閉的狀態(tài)中進行,不能從嘴里出來。無論男女都要關著唱或用真假聲混著唱,隨著樂音上升,混合的比例會自動變化,進入頭腔后再打開。女高音好辦是因為只要關著唱,到小字二組的e或f,一定會進頭腔。訓練可以先從e入手,通常真正得到頭腔共鳴是在f。如果在e上,頭腔共感就很強烈了,那她有可能是女中音了。 女高音到降b以上,已經(jīng)不是在唱了,而是“嘯叫”,也就是加以修飾的尖叫。這完全是另一種聲音,不用聲帶,利用真聲帶和假聲帶之間的空間,做一個哨子,把它吹響的。中國人叫它“海豚音”。 發(fā)聲技術的學習和能力的訓練提高是沒有止境的,練到自己的 毛病自己能聽出來,又能自行調(diào)理、練到你的發(fā)聲技術可以使聲音的強弱高低控制自如,就算可以了。然后,就要把功夫下在曲目的藝術處理和音樂的表現(xiàn)力上了。目前我國聲樂界的普遍現(xiàn)狀是,大多數(shù)音樂學院畢業(yè)的學生在發(fā)聲技術方面,都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所以,發(fā)聲的技術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毋容置疑,這兩個方面的邏輯關系是:沒有技術,藝術就是一句空話。 |
|
來自: 垠海 > 《王信納美聲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