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位于今天的重慶。這并不是一座太大的城池,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走完。但正是這樣一座城池,在南宋時期,把昔日縱橫天下的蒙古軍隊,死死的攔在這里。整整36年,前后200多場戰(zhàn)爭,蒙古人都沒能攻破這里。小小的釣魚城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能讓蒙古鐵騎在這里止步不前呢? 在蒙古包圍釣魚城的200多場戰(zhàn)事里,最經(jīng)典,也是最激烈的,莫過于蒙哥可汗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我們就以這一仗,分析釣魚城能擋住蒙古鐵騎的原因。 蒙哥可汗親率大軍進攻時,南宋到了一個非常危機的時刻。當時蒙古軍隊兵分三路,一路攻打武昌,一路從廣西進攻,最后一路由蒙哥可汗親自率軍,從蜀地進攻。其戰(zhàn)略目的在于,沿著長江順流而下,進而吞并南宋。當時蜀地大部分都難以抵擋住蒙古軍隊的進攻,大部分都已經(jīng)淪陷。只剩下釣魚城還在苦苦堅持。因為釣魚城所處的位置,就像葫蘆中間那部分。只要釣魚城還在,蒙古大軍就很難繞過它,直接吞并南宋。所以,對于釣魚城,蒙哥可汗是志在必得。 不過,讓蒙哥可汗沒想到的是,小小的釣魚城居然如此的堅固。跟過去單一城池不同,釣魚城的修建者非常的高明。他充分利用了釣魚城周圍的山地環(huán)境,修建了20多座城池,把這些城池連接起來,形成一整套防御線。而且修建釣魚城的人,不止把山地跟城池連接起來,還把嘉陵江、渠江、涪江也設計到防御線當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釣魚城內(nèi)部,除了大片的耕地可以種糧,而且水源充足,可以保障守軍的糧草后勤。而且,在設計釣魚城防御的時候,為了使守城的時候,有足夠的兵力。在戰(zhàn)爭還沒有開始以前,就遷入了25萬人口,其中有17萬,都是精壯的成年男子。當時釣魚城內(nèi)守軍的武器、訓練,都是非常精良的。這些,都是保證釣魚城能長期堅守的一個重要條件。 不過,比起這些來說,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釣魚城的守軍,真的稱得上戰(zhàn)斗力強悍,意志力驚人。試想一下,36年的防御戰(zhàn)。堅持到南宋小皇帝投海自盡,大宋徹底亡國為止。釣魚城的守將王堅在蒙古人同意不屠殺百姓的情況下,打開城門,然后王堅和守城的將軍直接自殺殉國。這是一種何等悲壯的場面。不止是將軍,還有那些沒有被史學家記載的士兵、城里的百姓。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在年幼的時候,就經(jīng)歷了釣魚城的防御戰(zhàn)。有不少人甚至是出生在那段時間。他們在戰(zhàn)爭中長大,直到中年,甚至到了晚年,一生的大半時間,都在抵御敵人的進攻。看著身邊戰(zhàn)友的犧牲,親人的離去,他們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xù)堅持。處于和平時期的大部分人,很難想象出這些沒有留下名字的人,用什么樣的精神力量在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