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了當時第一次從護士手中接過寶寶的瞬間。那一刻我的手是顫抖的,我的眼充滿了淚水,我心是無助的,不知道如何抱住這個小生命,生怕一個不小心傷到孩子。當時在想,為了生孩子,孕期學習了很多技能,怎么就忽略了學抱孩子呢。 抱孩子的準備: 1、清潔雙手:抱孩子之前,有條件還是先洗洗手吧。孩子出生不久,抵抗力和免疫力遠遠不及成年人,所以清潔雙手是很有必要的。 2、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抱新生兒不能說是一個體力活,但是時間一久難免會身體酸疼。 3、需注意的幾個部位:當媽媽或者爸爸剛開始抱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頭部和頸部以及腰部的保護。前三月,寶寶的頸椎還不能支撐自己的頭部,所以要控制好孩子的頭和脖子。 正確抱孩子的8種姿勢 1、肩抱 這個抱姿最適合新生兒了,媽媽讓寶寶和自己面對面,貼在自己胸前,將寶寶抬高,將孩子的頭部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一只手寶寶從腋下穿過護住寶寶脖子和頭部,另一只手拖住寶寶的小屁屁。這樣抱寶寶,寶寶會有安全感,很容易入睡。 2、搖籃抱 一般我們都會采用第一種姿勢抱孩子,當孩子睡著了。我們就會換成這種抱姿了,這種抱姿簡單、舒適,方便寶寶睡覺。當我從第一種抱姿改換成第二種抱姿時,保護寶寶頸部的手臂慢慢抬起,用手臂支撐寶寶頭部和脖子,手也隨著手臂的上抬慢慢移動寶寶的小屁屁,另一只手拖住寶寶的屁股。這樣媽媽的雙臂就成了一個溫暖的搖籃。 3、托腹抱 這種抱法,國內(nèi)很少見。但是嬰兒好像很喜歡這種抱姿。每次這樣抱寶寶,寶寶會笑出聲。媽媽曲臂,讓寶寶趴在手臂上,媽媽手放在寶寶兩腿之間,另一只手放在寶寶后背撫摸,有利于寶寶打嗝。注意抱孩子的時候,讓寶寶貼近自己的身體。 4、爸爸抱 這個抱姿為什么我叫它爸爸抱呢?因為媽媽臂力有限,這個姿勢更適合爸爸。當寶寶滿三個月了,脖子肌肉可以支撐頭部,爸爸可以試試這個抱姿。讓寶寶面對你,坐在你的手臂上,然后胳膊摟住寶寶的腰。這樣孩子可以更好的觀察周邊事物。一開始媽媽可以用另一只手扶著寶寶肩膀,保護寶寶。 5、相親抱法 這個抱法,適合媽媽和寶寶玩游戲的時候。一只手護住寶寶脖子和頭部,讓寶寶的上半身靠在媽媽小臂上,另一手拖住寶寶的小屁屁。這時候媽媽就可以和寶寶開心的玩耍了。 6、腰凳抱法。 新生兒對什么都很好奇,這個抱姿大大滿足了寶寶好奇的心理。讓寶寶坐在媽媽手掌上,上身靠在媽媽胸口。另一只手從前面環(huán)抱住寶寶上身。3個月前的寶寶不適合這種姿勢。 7、喂奶抱 這個姿勢顧名思義就是適合哺乳的時候了,站立或者坐著都可以的。一只手臂從脖子下方穿過,肘部自然拖住寶寶脖子和頭部,另一只手臂在孩子下方支撐寶寶的后背。 8、膝蓋抱姿 這個姿勢適合吃奶粉的寶寶,媽媽雙腳著地,讓寶寶躺在大腿上,雙臂固定好寶寶,雙手拖住寶寶脖子和頭部。這個姿勢適合喂奶和與寶寶交流時候。 講了這么多抱寶寶的姿勢,媽媽可以選幾種適合自己的。抱孩子本來就是一個力氣活,一定給自己選一個舒服的姿勢,這8種你經(jīng)常用一種呢? 這是妖精媽媽2017年的最后一篇文章了,明天就是假期了,要把有限的時間陪伴孩子了。真的非常感謝各位讀者陪著妖精媽媽度過了不一樣的2017.2018年妖精媽媽和你一起分享育兒道路上的辛酸和快樂。
|
|
來自: 妖精媽媽育兒經(jī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