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孟詩派一、韓孟詩派 中唐元和年(806年 - 820年)年間出現(xiàn)的詩派,以韓愈、孟郊為代表。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奇特的意象和尖新古怪的立意,用怪字、造拗句、押險韻,其中以韓愈成就最高。 這一詩派突出地體現(xiàn)了中唐詩歌求新求變的追求。雖有時因翻新出奇而不免流于晦澀險怪,卻避免了中唐詩風滑向柔弱浮蕩一途。 韓愈開創(chuàng)的以文為詩的技法,對后世詩歌尤其是宋詩散文化特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 這一詩派代表人物還有賈島、姚合、盧仝、李賀、馬異等。 二、韓孟詩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 (一)韓愈(768-824) 1.生平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三歲而孤,自幼好學,曾師從獨孤及、梁肅,自稱“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jīng)于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于意也?!?/P> 25歲中進士,曾入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節(jié)度幕,后任四門博士,監(jiān)察御史等職。貞元十九年(803)上書論關(guān)中旱饑,請減免賦稅徭役,指斥朝政,由監(jiān)察御史被貶陽山令。元和十二年(817),隨裴度平淮西吳元濟有功,遷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他奮不顧身上表諫迎佛骨,觸怒憲宗,幾遭刑法。幸得裴度等疏救,貶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奉詔回京,為國子祭酒。官至吏部侍郎。卒年57歲,謚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 2.思想 韓愈崇尚儒家,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居,而實際上他并非醇儒,思想和政見都非常矛盾復雜。他合儒墨兼名法,贊頌管仲、商鞅的事功,雜取先秦諸子思想;他斥佛老不遺余力,卻信天命鬼神。他詆毀王叔文、王伾的永貞改革,但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與二王并無二致。他提倡仁政,揭露批判橫征暴斂,卻主張人民如不盡侍奉君主之責,則誅殺之。 3.韓愈的詩歌內(nèi)容 (1)政治詩:關(guān)心民生疾苦,反映重大政治問題。 如反映藩鎮(zhèn)兵將叛亂的歷史事實的《汴州亂》《歸彭城》 (2)“不平則鳴”的抒情詩 《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3)寫景詩 《南山詩》、《山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4.韓愈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繼承了李白的雄奇豪放,杜甫的沉郁頓挫,又力矯大歷纖弱的詩風,開創(chuàng)了奇崛險怪的主體詩風。以文為詩是韓愈詩歌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 其一,韓愈長于古體,把一般常用于散文中的鋪陳議論等表現(xiàn)手法,與想象夸張相結(jié)合。 其二,用詞造句,力求新奇,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虛詞大量引入詩中。 其三,押險韻,避熟就生,因難見巧。 5.韓愈詩歌影響 以文為詩豐富了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流派,擴大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功能,是大膽的創(chuàng)新之舉。 但他求新逞奇過甚,部分詩歌猶如押韻文,生搬硬套散文筆法,出現(xiàn)大段缺乏形象性的議論,堆砌生僻艱澀的字詞,對當時和后世也產(chǎn)生了一些不良影響。 “韓愈為唐詩之一大變,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為鼻祖。宋之蘇(舜欽)、梅(堯臣)、歐、蘇、王、黃(庭堅),皆愈為之發(fā)其端?!?/P> ——清·葉燮《原詩》內(nèi)篇上 (二)孟郊(751-814) 1.生平 字東野,屢試不第,46歲才中進士,50歲始作溧陽尉,一生窮愁潦倒,但不茍同流俗,死后人稱“貞曜先生”。孟郊的詩和韓愈齊名,當時享有“孟詩韓筆”之譽。 “韓文公與孟東野友善。韓公文至高,孟長于五言,時號孟詩韓筆?!?/P> ——唐人趙磷《因話錄》 2.詩歌特點 ①以內(nèi)容上的“吟苦”和藝術(shù)上的“苦吟”而著稱。 有廣為傳誦的《游子吟》等平易近人之作,但更多的是《苦寒吟》、《秋懷》、《寒地百姓吟》等一類作品。 “憂”、“愁”、“哀”、“傷”、“饑”、“寒”、“病”、“苦”一類字眼使用頻率較高,作品多有孤寒凄苦的色調(diào)。極力表現(xiàn)生活的窮困和遭遇的不幸,以及從中獲得的人生體驗。 ②他創(chuàng)意險怪,造語奇峭,追求表現(xiàn)上的古拙瘦硬,使詩具有強烈的心理沖擊力量。 “借車載家具,家具少于車”(《借車》)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贈炭》) (三)賈島(779-843) 1.生平 字閬仙,早年為僧,法名無本。還俗以后考中進士,曾官長江主簿。他和孟郊一樣以詩歌為生命,以苦吟為旨趣,前人素有“郊寒島瘦”之說。 2.詩歌特點 賈島創(chuàng)作致力于近體。他多以五律抒寫清苦寂寞的生活和荒涼冷僻的景物。并以瘦硬苦澀的風格取勝。《劍客》、《尋隱者不遇》 (四)李賀(790-816) 1.生平 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出身沒落的皇族后裔家庭,生活貧寒。為避父諱而不能參加進士考試。僅做過一任小官,辭職后在生活窘迫和精神郁悶中病逝,年僅27歲。存200余首詩,有“詩鬼”之稱。 2.詩歌內(nèi)容 他的詩歌體現(xiàn)了清高與失落,抱負遠大與懷才不遇等各種思想情懷的交織。 ①針砭諷刺現(xiàn)實、關(guān)懷民生疾苦的,如《榮華樂》、《猛虎行》、《老夫采玉歌》等。 ②表現(xiàn)抱負、渴望建功立業(yè),以及壯志難酬的苦悶與悲憤的,如《南園》(十三首之五)、《雁門太守行》、《馬詩》(二十三首之五)等。 ③更多的則是抒寫人生的痛苦和生命的短暫,發(fā)泄憤懣和牢騷,如《秋來》、《開愁歌》、《浩歌》、《致酒行》等。 ④還有一些婦女題材的閨怨、戀情詩等。 3.藝術(shù)特色 長于樂府,以冷艷凄麗、奇僻幽隱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被稱為“長吉體”。 他的詩歌具有想象荒誕虛幻的特點,結(jié)構(gòu)開闔跳躍,幾無線索可循,語言修辭新奇突兀等鮮明的藝術(shù)個性。如《金銅仙人辭漢歌》、《李憑箜篌引》。 4.李賀詩歌的淵源和影響 繼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主義精神以及浪漫主義的想象構(gòu)思等手法,又熔鑄了六朝宮體的濃艷、細膩和韓愈的奇險,形成了他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他的詩歌對李商隱、溫庭筠以及晚唐詩風、詞風的濃麗、深細、幽曲影響甚大。元代楊維楨、明代徐渭、清代龔自珍也都不同程度地受過他的影響。 劉禹錫和柳宗元永貞元年(805)的政治革新及其失敗極大影響了中唐文學。劉禹錫和柳宗元是革新集團的重要人物,而革新失敗之后的政治迫害卻成就了他們的文學事業(yè),使他們在名家輩出的中唐時代獨樹一幟而卓然自立。 一、劉禹錫(772-842) 字夢得,洛陽人。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世稱劉賓客。 1.詩歌內(nèi)容 諷刺批評時政和抒發(fā)怨憤之情成為其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其詩歌大體可分為三類: ①政治諷刺詩 《戲贈看花諸君子》、《再游玄都觀》、《飛鳶操》、《聚蚊謠》等,或托諷禽鳥,或寄情花草;表現(xiàn)了對權(quán)奸們的諷刺和蔑視,以及自己的堅定信念。 ②詠史懷古詩 在感慨歷史的興亡盛衰中,寄寓著人生的悲情及對歷史的思考。 如《西塞山懷古》借追懷晉滅東吳統(tǒng)一全國的史實,寄寓著對中唐時期的割據(jù)勢力的批判。又如《金陵五題》中的《石頭城》《烏衣巷》于歷史興衰的感慨中蘊含著警戒當朝的意旨。風格凝練含蓄。 ③學習民歌的創(chuàng)作 《竹枝詞》《楊柳枝》 2.藝術(shù)特色 除學習民歌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清新自然、活潑開朗外,其它作品基本上體現(xiàn)了沉雄俊爽、豪邁昂揚的風格。其詩被白居易譽為“詩豪”。 (1)其詩在悲涼的色彩中常常透視著昂揚的精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其詩歌善用比興寄托。 《戲贈看花諸君子》、《再游玄都觀》、《飛鳶操》、《聚蚊謠》 (3)其民歌體作品,意境優(yōu)美,情思婉轉(zhuǎn),語言清麗,音韻和諧,既有民歌的樸素自然又有文人的細膩精巧的特點。 (4)從體裁上看,他的七律、七絕成就最高。七律蒼勁渾厚,氣韻沉雄;七絕精煉警策,寓意深長。 二、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官終柳州刺史,因而世稱柳河東、柳柳州。柳宗元也參加了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也曾被長期貶謫。 1.詩歌內(nèi)容 ①關(guān)注和反映現(xiàn)實的作品 《田家》三首是描寫農(nóng)民生活景況的詩歌; 《韋道安》歌頌為民除害的英雄; 《籠鷹詞》、《詠史》或托物、或詠史以諷刺現(xiàn)實。 這類詩歌現(xiàn)實性強,體現(xiàn)了詩人“輔時及物”、“利安元元”的思想情懷。 ②抒寫悲憤情懷的作品 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行路難》等。這類詩歌多寫于被貶之后,多抒發(fā)被貶的抑郁之情,也體現(xiàn)了其詩歌的基本的藝術(shù)風格。 ③山水詩 山水是他貶謫生活中的最好的慰藉物。如《江雪》、《漁翁》等均為名作。這類詩歌寄情山水,在憂苦中抒寫著淡泊的情懷。 ''柳子厚晚年詩極似陶淵明'',''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東坡題跋》 2.藝術(shù)特色 悲涼而沉重,淡泊而簡古。 (1)善于寫景抒情,多以凄冷的景致抒寫憂郁之情。 (2)常常采用比興寄托的手法。 (3)山水詩獨具特色。表現(xiàn)出清新自然、淡泊雅致的藝術(shù)風格,而且構(gòu)思精巧,語言平實,情致悠閑,意境曠遠。他因山水詩的突出成就而與韋應物并稱“韋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