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育曰:“欲求至道,當修德以格天。靈丹入腹,命由我而不由天。信矣,然此特為了手者而言。
修行一途,悟性,機緣,毅力,恒心,勇氣,缺一不可 然還需福德做根基鋪路 若無福德,動輒有群魔來擾 叫人修煉不得 故而古人有云:若無素行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 福德何來? 平常日用,起心動念當行善去惡 念念為善,與人方便 不可有得失心,分別念 若非如此,便是無有福德 天道無親,常予善人 茍不至德,至道不凝 誠哉是言?。。?/p> 修德以配天 方堪談及神功造化?。?! 仙道修煉一途,分下手,轉(zhuǎn)手,了手,撒手,四步驟 下手功夫,無非筑基煉己 轉(zhuǎn)手功夫,無非金丹運轉(zhuǎn) 了手功夫,無非靈丹入腹 撒手功夫,無非大周無為
若夫下手之初,有易有難,未可概論。大約以真實心承當則易,以巧偽心襲取則難。一心真實,才能上達乎天。若稍涉巧偽,即便隔絕天心,自取魔障。故造命之功夫,雖由乎我,而出世之機緣,實由乎天。陰德之不可不積也。自古圣真,無不方便濟人,慈悲及物。
一支先生: 修仙進道,若非宿世因緣,大丈夫 難能有成!?。?/p> 何也?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凄凄 修行又名修真 非得干凈利落。里外透徹,方能功深造化 一心真實,方能上通天下通地 若夫有一絲毫巧詐虛偽假意,天心隔絕,還生魔障 如何能真心用事 真心承當,方能行大道事業(yè) 凡心不死透,真心不出現(xiàn) 真心者,道心,天心是也 修煉一途,積精累炁而已 精氣之為物,命也 命自我造,不由乎天 奈何世間情緣羈絆牽纏 故而出世清修機緣卻也不由自己而來 為何? 法,財,侶,地,少一難行 廣積陰德,方堪造化
一支先生: 與人方便,行善積德 本就天經(jīng)地義 不可起一絲一毫計較之念想 若非如此,難進大道之門
“世間魔障,一切皆由心造。一心積德,自然足以格天。辦道其機括,乃由我而不由天也。然則造命之學(xué),不特在了手后,即在乎下手時矣。發(fā)心擔荷大道者,尤當三復(fù)?!?/p>
欲俢天道入仙途,此段尤當三復(fù)!??! 何也? 天地間,唯乎一心而已 一切,唯心所造 心生,則種種生 心滅,則種種滅 若欲求道修仙,必得一心積德 若非如此,絕難得聞大道妙音 入道修仙,在我而不在天 為何? 是我要修,而非天要你修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自身追求而已,干天何事兒??? 切莫愚癡,曰此乃天命所歸,非常人之所能及 若能一心向道,必定有成?。?! 心誠則靈!?。?/p> 不怕道不成,只怪心不誠 入道修仙,下手功夫即是筑基煉己 衣服破了布來補,人若虧損,如何補益? 《玉皇經(jīng)》云:上藥三品,神與炁精 故而入道修仙無它,無非精炁神而已 積精累炁,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返虛。煉虛合道 次第而去 有何難哉? 筑基如何去做? 無非凝神入炁穴而已 凝神,乃入道修仙第一步功法 神凝則精氣聚 神若不凝,精氣則無所皈依 精炁無所皈依,如何能運轉(zhuǎn)正常? 必定如同凡夫俗子那般,柔弱不堪,百病叢生 妄想上天,何其難矣 諸位,可用心去參悟修煉過? 若未曾有,無憂奉勸諸位快去快去 若已有經(jīng)驗,無憂建議多多參悟參悟,配合經(jīng)典書籍
子野曰:“大道萬劫一傳,非等閑細事。道既高,魔必勝。非以陰德相扶,恐有挫志之患?!?/p>
一支先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無魔不成道 有魔道可成 魔者,磨也 磨練之意 非為小說影視里面虛幻之真實存在,一切唯心造 心志不專,得靠磨 心志不堅,得靠磨 心志不穩(wěn),得靠磨 七情六欲而來者,無非磨也 若非如此磨練,如何能得金剛般堅毅之心 苦行之所由來,即此也 天地間所存者,唯一意志而已?。。?/p> 靠的是磨?。?! 望大家欲入仙途修道,當苦心磨練意志 若意志薄弱消沉不堅 磨難現(xiàn)前,立馬鼎翻爐倒,前功盡棄,還有大危險 戒之戒之?。?!
懶道人曰:“仙道長生,若不挾以陰德,則無凝受上天福祿之本,雖聞大道,修必難成。然行陰德,乃暗培心地也。盡絕名根,及脫生為仙,鬼神始服。凡人以橫逆加我,只覺是我開起眾生罪障,咎我憐人,方有意味,為大慈悲。如云自反有禮,不與為難,即非天地覆載,何德之有?噫!其去仙遠矣。”
一支先生: 修道一途,佛門大乘六次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解脫 布施,一切布施 即‘盡絕名根’之謂也 入道修仙,不受凡俗 故而當杜絕一切世間名利恩愛 若非如此,如何能做不俗仙人 方為‘布施’之謂也 非時下教門所講給他點財物或捐贈 持戒者,因心地不凈不靜 非得戒律約束教化,方能矯枉糾正 忍辱乃修行徹始徹終功夫 何也? 一分道存,即有一分魔在 若不時時忍辱精進,魔來臨考,如何能過? 若不能過,如何能死透凡心 入定解脫 忍辱于平常日用而來 時時檢點,刻刻反省 起心動念即是錯 一切隨她去 他強任他強 清風撫大崗 如此精進,有何難哉! 神仙必成也
《唱道真言》曰:“學(xué)道之士,以濟世度人為本分事,不單為自己一個長生不死。分明要做三途八難,六道四生,數(shù)含靈一大父母,見他受苦,如己親嘗,見他癡迷,如已陷溺,必得有如此慈悲,如此切愿,則修持之際,自然眾圣來現(xiàn),諸神拱侍,惟恐其道之不成。
一支先生: 入道修行,慈悲為懷 若非如此,難矣窮極‘上善若水’真諦 心若不善,絕難入定 大藥必從定中來 慈悲之心,用在于此 非只為眾生著想 況且,修行一途,聞,思,修,信,愿,行,證 愿之所在,也在于此 心若無大愿伴隨,很難走到最后 貪圖世間享樂,半道崩殂 《唱道》此言在于激勵諸位好生向道修煉 心不迷亂 安處中宮 一心一意 大道自然成 神仙自來
大丈夫行事,當頂天立地 追求無上上大道而去 切莫貪圖人間富貴 諸位生逢盛世,正是修行好時機 若不立起正真向道之心 此身蹉跎,來生何就? 嗚呼哀哉??!
馬丹陽祖曰:“速養(yǎng)丹珠速養(yǎng)身,好將陰德濟斯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正謂此也?。?!
上陽子曰:“斯道至大,盜天地之秘,竊造化之機,在先積德修福,方能勝任,《悟真》曰:‘大藥修之有易難,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積行修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p>
前輩諄諄告誡,苦心至此,吾輩何不死心踏地做一番 方才不誤吾輩來此世間走一遭?。?!
施與不求報,陰德也。積善無人知,陰德也。不迫人于險,陰德也。暗中作方便,陰德也。
一支先生: 諸位今而后當明如何積陰德 不可起一絲一毫得失分別之念 且去做就是了
夫修行人,若陰德未充,鮮不為外魔所攻。若能回思內(nèi)省,發(fā)大忍辱精進,則魔障化為陰德。
誠不我欺也!?。?/p> 細思之!細思之!
《經(jīng)》曰:‘彼以禍來,我以福往。彼以怨來,我以德往?!躁幍轮ⅲ?qū)魔之功也。
一支先生: 魔之所在,心有不足 《道德經(jīng)》云:知足常樂,知止不殆 若知止足,自然不起分別取舍之心 魔障從何而來? 戒之戒之。。。 安住當下,無有過去未來 自得極樂
“行須八百,功滿三千,似乎累世莫殫。不知八百、三千,一切惟心所造。倘能一念回機,全身放下,方寸中空空洞洞,自然一了都了。三千功,八百行,當下立即圓滿,而與太虛天體,同其廣大、高明矣?!?/p>
一支先生: 此段重也。。。 世人執(zhí)著名象數(shù)字 謂真有如數(shù)如名 可悲可嘆更可憐矣 豈不知一切皆是方便 前輩此輩接引后輩所用 好生領(lǐng)悟領(lǐng)悟此段真諦,自然明了 功夫何難? 一念回機,全身放下,方寸中空空洞洞,自然一了都了?。?! 此不正與無憂所傳授虛空凝神法相同吁?。?! 大家都去好生領(lǐng)悟領(lǐng)悟吧 三千八百,當下圓滿 而能與太虛天體,同其廣大,高明矣 勉旃勉旃 好生努力加油參悟參悟吧 莫誤了此番大好機緣?。。?/p> 戒之戒之 勉旃勉旃 今晚到此為止 諸位且去看書學(xué)習(xí)參悟修煉一番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