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應約寫了一篇詩詞寫作研究方面的文章,反響較好,很多朋友要求我繼續(xù)寫下去,這樣可以把“陽春白雪其和者寡”的詩詞,變成人人都會寫作的“其和者眾'的“下里巴人”。我覺得這個說法好,是應當把詩詞從象牙塔里拉出來的時候了。本著這個原則,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鷓鴣天》詞的寫法。 鷓鴣本是一種鳥名,古人因其叫聲凄清哀怨,故將一種笙笛類樂器吹出來的樂調(diào)也取名為鷓鴣,古人為表達心中的哀怨,常用“聽鷓鴣”來寄托,于是有很多人的詩作都提到了鷓鴣這種樂調(diào),尤以詩人許渾的《聽歌鷓鴣》詩最有名,其中有“南國多倩多艷詞,鷓鴣清怨繞梁飛”這樣兩句詩,更是寫得生動感人,因而宋人將其采為詞牌,取名為《鷓鴣天》?!耳p鴣天》成為詞牌,又有人將其改名為《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等名字,但因為沒有原名那樣有韻味,因而大多數(shù)人還是較為認可《鷓鴣天》這個詞牌,并且最終以此名流傳至今。
據(jù)詞學大家龍榆生先生的考訂,《鷓鴣天》詞為雙調(diào),五十五字,分成上下兩片,上片四句二十八字,均為七字句,下片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一二句為三字句外,其余也為七字句。每片各有三句押平聲韻,且不能換韻。前片第三句和第四句,與過片的兩個三字句,一般要求對仗。其基本格式為: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平仄仄(句)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 另外要提請朋友們注意的是,上述格式中的“平”指平聲字,“仄”指仄聲字,“中”指可平可仄。
我們考察一下《鷓鴣天》詞的基本格式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鷓鴣天》詞實際上是由兩首七絕變形以后合并而成的。與七絕不同的地方有如下三處: (1)下片首句作了變形,即將原為七絕的一個七字句改成了兩個三字,并且規(guī)定了格律之外。這一點可能是最大的不同 (2)在平仄格律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下片的兩個三字句與七絕首句的格律不同之外,還有上片的首句和尾句以及下片尾句第三個字平仄不能改變之外,其它各處均與七絕相同。 (3)在起句上只有仄起式一種,即上片首句的第二字只能是仄聲字,并且上片的第三、四句和下片兩個三字句一般要求對仗。
如果搞清了上述規(guī)律,《鷓鴣天》詞的格式也就容易記住了。請看北宋詞人晏幾道按照上述格式要求填寫的《鷓鴣天》著名詞作: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朋友們?nèi)绻洸蛔 耳p鴣天》詞的基本格式,就只要記住晏幾道的詞,然后按每個字的平仄去填詞就行了。注意,除了上述平仄固定的句子之外,七字句的平仄變化可套用七絕的平仄變化規(guī)律。為了保證每個七字句的后三字不成為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和孤仄之外,可以套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用字規(guī)律。 下面附上我和一位教授依《鷓鴣天》格律填寫的唱和詞,祈請方家斧正。 《鷓鴣天》 詞/壯圖山人 水遠山高路正長, 人間處處是炎涼。 花開又遇陽春暖, 屋漏遍逢暴雨狂。 生寂寞,死蒼茫, 可憐白發(fā)對珠黃。 門前落雪頻頻掃, 月下聞梅細細香。
附:《鷓鴣天》 詞/廣平先生 誤入歧途話短長, 春風不敵晚秋涼。 投人麾下終為客, 解甲云游作道場。 心戚戚,意茫茫, 籬旁秋菊早知黃。 和君一曲同聲笑, 時令之花分外香。 |
|
來自: 陽關(guān)殘雪 > 《詞牌簡介及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