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其他茶器,我在《茶席窺美》一書已經(jīng)寫得非常詳細,不再贅述?!安璺窒銡獗。凡逍≈M?!毕g清供一瓶鮮花,可使茶席氣韻流動,生機盎然。 席間插花是幽棲逸事,花器的選擇尤為重要。明代張謙德《瓶花譜》說: “凡插貯花,先須擇瓶?!痹甑馈镀渴贰氛J為: “養(yǎng)花瓶亦須精良?!?青翠入骨的舊倉銅觚,是花之金屋;細媚滋潤的瓷器,皆花神之精舍也。因茶席空間的局限,花器又尚清雅,故其形制,宜矮而小,底足要求平穩(wěn)安定。清和花道認為: 花器高度在150 ~ 200毫米最佳;器身最大直徑,一般不超過勻杯直徑的兩倍為宜;釉色以純凈的單色釉為妙,不要帶有圖案,即使是暗刻花的花器,俱不入清供,何況是雕龍畫鳳、滿屏山水人物而干擾人們視覺的花器了。 清和花道,是以《周易》和《道德經(jīng)》的傳統(tǒng)理論內(nèi)依據(jù),以不對稱的三維立體空間架構(gòu)為基礎(chǔ),旨在體現(xiàn)茶席、文房之美之境的格高韻勝的人文花藝。 老子《道德經(jīng)》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鼻搴突ǖ绖t認為: 從“道生一”到 “三生萬物” ,從簡單到復雜,是花木生長的自然秩序。宇宙間的花草樹木,都是從一粒渺小的種子開始孕育,從抽出第一個枝條即 “道生一” ,開始生發(fā),逐漸長成枝柯扶疏、負陰而抱陽的和諧之體。而由 “三生萬物”再到“道生一” ,是植物生長的逆方向,即老子《道德經(jīng)》所講的“反者,道之動” ,是“有生于無” ,也是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刪繁就簡,卻恰恰是花道的形成過程,孔子說: “吾道一以貫之?!?/p> 清和花道就是由繁到簡,將花枝生長的萬般狀態(tài),簡化為一個具足了長、寬、高三條主枝的三角體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不對稱三角體的立體空間的三主枝,首先要大致符合黃金分割的比率,其次包含了陰陽對比,即最低、疏密、俯仰、榮枯、剛?cè)?、濃淡等屬性。這樣就將復雜的插花構(gòu)圖,變得簡單化、模型化,“物或損之而有益” ,花枝的構(gòu)圖越簡單,便離“道”越近,否則就是背“道”而馳。 在插花的實踐過程中,腦子里要有概念、有構(gòu)圖。如果是一個枝柯奇古、意態(tài)天然的呈三角體結(jié)構(gòu)的枝條,只需對各主枝稍加修理即可,這樣難得的天然枝條,就是清和花道認為的“道生一’’,“一”最近于 “道” 。如果一個枝條經(jīng)過修整,無法表達出三維的立體空間架構(gòu),那就需要選擇兩個枝條去構(gòu)思、去組合,這就是“二生一”。同理,如果兩個枝條,仍然無法呈現(xiàn)不對稱的三角體的插花架構(gòu),那就需要用三個枝條去拼湊、去構(gòu)圖,這就是 “三生一” 。無論是天生最近 “道” 的自然一枝,還是兩枝、三枝或多枝的構(gòu)圖,都不宜過于繁雜。達成的景象,應如 《瓶花譜》所講:“儼若一枝天生者?!?/p> 我大致計算了一下,如果沿襲清和花道提出的這一模型去插花,可產(chǎn)生的插花形態(tài)與構(gòu)圖,至少會有兩千零四十八種。而每一種插花的架構(gòu),即是這個不等邊三角體,分別以每個角內(nèi)中心,在不同維度上自由旋轉(zhuǎn)呈現(xiàn)的立體構(gòu)圖?;ㄖ渌壬疲瑒t花之意態(tài)自佳。清和花道力求體現(xiàn)“茶性儉”的本質(zhì),強調(diào)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構(gòu)圖簡潔,清雅絕俗。因此,插花需要的枝條越多,便離“道” 越遠。 插花所需花卉的素材,不可太艷太俗,以有野趣的為佳?;ú膽走x家園鄰圃,臨近生長的花草樹木,最易與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相融合。花朵要擇其半開的,侵晨帶露,色調(diào)新鮮。如果花朵較多,可做平衡取舍,擇其蓓蕾、半開、初綻的,以體現(xiàn)花開的季節(jié)感與秩序感。枝條的選擇,要選擇初放有致之枝,屈曲斜裊,不冗不孤,稍有畫意的最為理想。此類花枝,可遇而不可求,這需要我們長期的審美培養(yǎng)。 插花的高度,一般是花出瓶口比花器稍高即可。張謙德《瓶花譜》寫道:“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稱,令花稍高于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仆;忌太低,太低雅趣失?!绷硗?,如果花色特別鮮艷,花器又很素淡,花出瓶口也可低于花瓶的高度,有姿態(tài)有畫意的方妙。藝術(shù)之美,常在似與不似之間,刻意強調(diào)尺寸的準確性,容易失去插花的趣味。 插花構(gòu)圖完畢,要選斜冗花枝,隨意鋪散在花器瓶口左右,枝條長度以不超過花器的最大輪廓線為得體。此后,要從前、后、左、右四個面去觀察審視,是否 “橫看成嶺側(cè)成鋒” ?是否從四面觀賞,都有明顯的構(gòu)圖和畫意?花妙在精神。清和花道提倡的插花作品,至少要滿足三面觀,且儀態(tài)天然,如花在野,其風致和姿態(tài),如袁宏道所言:“使觀者疑叢花生于碗底方妙?!鼻鍨榛崳蜑榛ɑ?,大德曰生,大道至簡,生生不息,“一’’才是“道” 。 |
|